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之所以“伟大”和“重要”在于(  )

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    ②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经济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举一反三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融入全球化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曲折。随着中国在全球化舞台上发出越来越有力而清晰的声音,世界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再次面临挑战。

【世界篇】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中国篇】

材料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325年窥视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经济特区则是我们永远需要铭记的。——《1978—1983特区,中国打开第一扇窗》

材料五: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2011年胡锦涛讲话

材料六:当然,我们也要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习近平在2017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意大利的城市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受益者,贸易量的增加刺激了它的手工业、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在十四、十五世纪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或手工工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

材料二

人物:莎士比亚

地位:英国文学巨匠

主要成就: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人物:但丁

地位:

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某同学准备制作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名片,仿照面示例,为但丁制作人物名片。

材料三   一位航海家在他的航海日记里写道: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3)指出材料三中的航海事迹。

材料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的部分目录。

一、新的全球性视野

二、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

三、全球性的经济关系

四、全球性的政治关系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材料五

(5)根据材料五,写出示意图的名称。结合所学指出此图示能够揭示出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