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小升初自测卷(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酒瓶里盛开的蝴蝶花

    ①早春的三月,处于北方地区的郑州还是一片肃杀的感觉,我却在一次以女性为主题的会议门口,得到了一枝艳紫的蝴蝶花。它简直就是一排抖动着芳翅的蝴蝶。

    ②我看到,与会的每一个人都领到了这样的一枝长长的蝴蝶花。我深为会议的主办者的精心感动,他们不是给了你一枝其他的什么普通的花而是一枝这么独特的小花,它同会议的主题显得是那么和谐而富有激情。春天来了,万花芬芳的季节来了,蝴蝶让春天有了翻飞的动感。女性是属于春天属于花的,艳紫的蝴蝶花,代表了多种的含义。

    ③会议结束,我将这枝花带回了家,因为它太长,我有些不好意思,但我实在不想将它抛弃到桌子上。一个男性就这样举着满枝紫色回了家。

    ④回来一时找不到地方,就随手将它插在了一个葡萄酒瓶子里。想着回头再给它找个更好一点的地方。却没想一个通知让我离家外出开会了几天。忙乱的思绪早把这枝小花忘掉了。

    ⑤等到忽而发现它时,我竟那般地吃惊了。小花开得是那么芬芳而张扬。连原来没有开的花蕾也张开了翅膀。是的,是张开了翅膀。一只只的蝴蝶,比原来还要艳丽了。

    ⑥我有了些许的疑惑,这枝花儿是如何生长得如此茂盛。由于我的疏忽,我是将它插进了酒瓶子里了。我现在看到尚有的少半瓶子没有喝完的红酒,敞开了那么长时间,酒早就不能喝了,忘了倒掉了,但它却滋养了一枝花。多么的有意思,又是多么的让人发感想。花儿此时是无法挑选自己的生活环境的,不得不面对、忍受甚而接受。

    ⑦我真的觉得它是愉快的,你看那些花儿一朵朵开放得多好啊。紫色的花可劲地伸展着,紫色的中间还有着几道白色的条纹。它们没有任何保留地开着,尽可能地打开自己。让你看得心花怒放。

    ⑧我有些埋怨自己的疏忽,我想给它换一个更好的环境,起码给它换上一瓶干净的水,让它饱饱地吸上一口。可我没有这样做。我想到,也许这酒已经适应了它,或者这种花原来就接受这种酒。还是让它在酒瓶里愉快地生活吧。

    ⑨这些花儿开得是那么的富有艺术。它们有的在这边开,有的在那边开,整个花枝都开满了,真的像一群蝴蝶缠绕在春天里

    ⑩我深深地祝福着这些小花,它们本该在哪个树上,却阴差阳错来到了我的家里。这幼小的生命,没有选择,只有开放。

(1)、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开篇处“早春的三月,处于北方地区的郑州还是一片肃杀的感觉,我却在一次以女性为主题的会议门口,得到了一枝艳紫的蝴蝶花”,这一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②自然段写道:“我看到,与会的每一个人都领到了这样的一枝长长的蝴蝶花。”主办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一枝小花“同会议的主题显得是那么和谐而富有激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中第⑨自然段画线的语句中可以看出蝴蝶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如何理解“在酒瓶里盛开的蝴蝶花”这一文题?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昙花

    昙花,生长在热带,枝干高大,挺拔有力。

    人们都说昙花开起来特别好看,我却从没有看过。多想亲眼看看啊!可巧,爸爸告诉我,爷爷(精致  精心)培养了四年的昙花就要开花了,我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爷爷家。也许是我的运气好,到爷爷家的第二天晚上,花就开了。

    下午六点,像一盏(精致  精心)的深红色宫灯似的花苞,张开了洁白的小口,散发出一股清香。真没想到,深红色的花苞(果然  居然)会开出雪白的花。昙花以五分钟一厘米的惊人速度开放着。我坐在花盆旁仔细地观察,看得出花瓣在逐渐张开,当它的花瓣全部舒展开时,直径足有二十厘米。原来,那深红色的宫灯似的花苞是萼片,现在它正向下弯曲着,托着洁白的花朵,每片洁白的花瓣都薄得像纸,光亮透明,它的花蕊是那样的美丽,淡黄色的雄蕊簇拥着白色的雌蕊。美丽的花朵好像对着人们微笑,散发出纯正的芳香,给人一种舒畅、文雅的感觉。我不明白的是:它的花朵为什么开在叶子上呢?后来,听爷爷说,昙花的叶子已经退化了,那像叶子的是变态的茎,我才恍然大悟。

    可惜,这婀娜多姿的花朵只开到十点钟就开始萎缩了,时间是那么短暂,难怪人们说“昙花一现”啊!

    昙花虽好,只是开放的时间太短。我们不能做“昙花一现”的人,而要让我们的青春永放光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我唱首歌吧……

    ①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台,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着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⑦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

    ⑧在玛丽老师娴熟地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正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长的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⑪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 , 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⑫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在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⑬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少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见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阅读理解。

鲁迅与萧红

    1934年10月,一个23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