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7-2018学年高考理综-化学一模考试试卷(4月)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022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中国健儿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五百米决赛上获得金牌,下列运动装备材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

    冰刀片——抗腐蚀合金钢

    B

    速滑服——芳纶纤维

    C

    防切割手套内层材质——聚乙烯纤维

    D

    防护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水处理方法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用明矾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B . 用Na2S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C . 用FeSO4处理含Cr2O72-的酸性废水,再调节pH除去Cr3+ D . 用NaOH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 3. Cl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液氯储存区贴有的说明卡如下:

    包装

    钢瓶

    储运要求

    远离金属粉末、氨、烃类、醇类物质;设置氯气检测仪

    泄漏处理

    NaOH、NaHSO3溶液吸收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2:2Cl+2H2O 2OH+ H2↑+Cl2 B . 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Cl2 + H2O 2H+ + Cl+ ClO C . 浓氨水检验泄露的氯气,产生白烟:8NH3 + 3Cl2 = 6 NH4Cl + N2 D . 氯气“泄漏处理”中NaHSO3溶液的作用:HSO3+ Cl2 + H2O = SO42+ 3H+ + 2Cl
  • 4.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Y、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 . 原子半径:r(X)<r(Z)<r(Y)<r(W) C . W和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和共价键 D . 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 5. 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 . 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C . 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2 , 转移电子数为0.5 mol D . 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xHy、NOx三种成分的净化
  • 6. 硝基苯是一种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实验室可用如下反应制备:C6H6 + HNO3 C6H5—NO2 + H2O   ΔH < 0。已知该反应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硝基苯

    间二硝基苯

    浓硝酸

    浓硫酸

    沸点/℃

    80

    211

    301

    83

    338

    溶解性

    微溶于水

    难溶于水

    微溶于水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制备硝基苯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B . 采用蒸馏的方法可将硝基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C . 该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的原因是减少反应物的挥发和副产物的生成 D . 采用加入NaOH溶液、水洗涤、以及分液的方法可除去粗硝基苯中混有的无机杂质
  • 7. 某同学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过程,将SO2通入水中得到pH=2的溶液A,后续操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1

    实验2

    A . 溶液A的pH=2原因是:SO2 + H2O H2SO3 H+ + HSO3 B . 实验1、实验2均体现了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 C . 经实验1、2对比可知品红溶液褪色的过程是可逆的 D . 实验2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 =2 的原因是排除H+浓度变化产生的干扰

二、综合题

  • 8. 有机物I是重要有机中间体,其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如下图所示:

    已知:

    R—CN R—COOH

    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结构简式是
    (2) 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3) D是一种合成高分子,它的结构简式是
    (4) I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G→H的反应类型是
    (6) 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I能发生消去反应

    ②F→G过程产生的副产物 物质G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B、D均存在顺反异构

    (8) 结合题给信息,以乙烯、HBr为起始原料制备丙酸,设计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 9. 金属镓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镓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1) 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 镓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氮化镓在电和光的转化方面性能突出,是迄今理论上光电转化效率最高的材料。

    资料:镓的熔点较低(29.8℃),沸点很高(2403℃)。

    ①传统的氮化镓(GaN)制备方法是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当代工业上固态氮化镓(GaN)的制备方法是利用镓与NH3在1000℃高温下合成,同时生成氢气,每生成1mol H2时放出10.27 kJ热量。该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③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Ga与NH3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测得反应平衡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和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中A点和C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是:KA KC (填“>”“=”或“<”),理由是

    (4) 电解法可以提纯粗镓,具体原理如图2所示:

    ①粗镓与电源极相连。(填“正”或“负”)

    ②镓在阳极溶解生成的Ga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GaO2 , GaO2在阴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 10. 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1) 钛铁矿在预处理时需要进行粉碎,其原因是
    (2) 过程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FeTiO3 +4H++4Cl= Fe2++ TiOCl42+ 2H2O、
    (3) 过程①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8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是

    (4) 过程②中固体TiO2与双氧水、氨水反应转化成(NH4)2Ti5O15溶液时,Ti元素的浸出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温度过高时,Ti元素浸出率下降的原因是
    (5) 在滤液B转化为FePO4沉淀过程中发生以下反应,请配平:

    Fe2+ + +  H3PO4 =FePO4 +

    (6) 过程③中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实验题

  • 11. 某学习小组探究铁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将一束光亮洁净的铁丝伸入到0.1mol/L 的AgNO3溶液中

    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II

    取少量实验I中上层清液,滴入K3[Fe(CN) 6]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1)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有Fe2+生成,铁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乙同学认为实验中可能生成Fe3+ , 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II

    取少量实验I中上层清液,滴入少量KSCN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局部变红,振荡后红色消失,沉淀量增加

    查阅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乙同学判断有Fe3+ , 理由是

    (3) 乙同学继续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V

    取少量实验I中上层清液,滴加几滴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V

    取1mL Fe(NO3)3溶液,滴加2滴等浓度的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

    溶液变红;振荡溶液颜色无变化,滴加AgNO3后溶液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

    ① 实验IV的目的是

    ②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V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

    (4) 丙认为溶液中Fe3+是Fe2+被Ag+氧化所致。按下图连接装置并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取出左侧烧杯溶液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①其中X溶液是

    ②由实验得出Ag+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 丙同学的实验设计及结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