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228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B . 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D . 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2. 下表列出一氧化氮的部分性质(已知:空气在20℃时的密度是1.293 g / L)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熔点

    沸点

    密度(20℃)

    溶解性

    -163.64℃

    -151.76℃

    1.249 g / L

    不易溶于水

    2NO+O2=2NO2

    则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向上排气法 B . 排水法 C . 向下排气法 D . 向下排气法或排水法
  • 3.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错误的是(   )
    A .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杂质 B . 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C . 水中Ca2+、Mg2+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D . 含汞、铅的电池会造成水污染,所以应倡导废旧电池的统一回收处理
  • 4. 化学上经常要使用下列各种“表”,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并利用下表,能够计算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   )
    A .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B . 元素周期表 C .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 D . 物质的密度表
  • 5. 自然界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
    A . 碳循环 B . 氧循环 C . 二氧化碳循环 D . 水的天然循环
  • 6.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 . 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 . 在100 g水中,20 ℃时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则20 ℃氯化钠溶解度为36g D . 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7. 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最好在蛰伤处涂抹(   )
    A . 食醋(pH≈2) B . 唾液(pH≈6.5-7.1) C . 矿泉水(pH≈7) D . 肥皂水(pH≈10)
  • 8. 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B . 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 . 二氧化锰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 铜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 9.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防腐 B . 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洁精”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 . 因为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 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银粉漆(铝粉)”涂在铁栏杆表面防锈
  • 10.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成功的是(   )
    A . 用柠檬酸、白糖和小苏打等自制汽水 B .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 . 用洗净的碎鸡蛋壳和食盐水制取二氧化碳 D . 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单净水器
  • 11.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 . 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C . 生成物的分子丙和丁个数比为1:2 D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 12. 20℃时,分别向盛有5mL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20℃时,A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 20℃时,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图2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a” D . 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 13. 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硫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铁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一定没有硫酸铜 C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 D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
  • 14.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二氧化碳、水、氧气和一化合物R,在一定条件下在足够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最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2.3

    20.0

        0.3[来

    0.5

    反应后质量/g

    0

    15.2

    4.7

    Y

    A . R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 Y的值为2.7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该反应中生成CO2质量为4.7g
  • 15. 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 . 食盐和水 B . 镁和硫酸 C .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 . 硝酸铵和水
  • 16. 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X来生成该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 . SbO2 B . Sb2O3 C . HSbO3 D . H3SbO4
  • 17.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


    A . 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 . 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 . 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 . 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 18.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 钢、氧化镁、空气 B . 氮气、氧气、食醋 C . 干冰、水、果汁 D . 金刚石、冰水、稀硫酸
  • 19.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置在两只烧杯中,向其中分别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0. 对下面一些现象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异味——活性炭有吸附性 B . 蜡烛一吹即灭——空气流动降温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C . 用醋酸浸过的铁钉很易锈蚀——醋酸对铁钉锈蚀起催化作用 D . 铝质饭盒不宜贮存酸性食品——铝易与酸性溶液反应

二、填空题

  • 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呈灰色,能在氮气中燃烧,熔点高。钛和钛合金是新型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天和航海工业。上述描述中属于钛化学性质的是
    (2) 下图(1)物品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填标号);利用了其优良的性。

        

    (3) 改装前的辽宁舰舰身锈迹斑斑,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某小组用上图(2)所示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探究。4min后发现A中铁钉表面灰暗,B中铁钉依然光亮,对比A、B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请举一例说出自己家的自行车是如何防锈的

  • 22. 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如图1所示的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填标号)
    (2) 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2所示火柴在那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 23.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2) 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 根据图3可知:当M中混有少量N时,可用方法提纯M,P点表示的含义是
  • 24. “长征三号乙”火箭将嫦娥三号平稳送到月球,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也是发射高轨道卫星的主力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除原型号外,还有一增强型号,其运载能力有所加强。其中第一、二节燃料:四氧化二氮+联氨,第三节燃料:液态氧+液态氢
    (1) 请你在□内填入适当数字帮助完成第一、二节燃料反应的方程式:N2H4+N2O4=N2↑+4H2O↑
    (2) 请写出第三节燃料反应的方程式:液态氧+液态氢:
  • 25. 某同学欲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成100g 10%的稀H2SO4
    (1) 填写下列操作步骤:

    ①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

    ②如果实验室有a、10mLb、20mLc、50mLd、100mL量筒,应选用(填字母序号)量筒量取。读数时,使液体的正好跟刻度相平。;

    ③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mL水的烧杯里。

    ④用不断搅拌。

    (2) 请指出上述操作中一处明显错误:。(填写操作步骤中的序号)
    (3) 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无影响)操作②中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4) 小王想粗略测定所配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请你告诉他如何操作
  • 26. 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非金属单质,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C是氧化物,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试回答: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E: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D→E

    写出两个反应的一条共同点

    (3) B、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
  • 27.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写装置编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依据是,可用检验该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若用F装置来收集CO2 , 气体应从导管口进入。(选填“M”或“N”)
    (4) 下图是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少量氧气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28. 如图是甲同学设计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时应先点燃(填“A”或“B”)处的酒精灯。
    (2) 反应中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3) 酒精灯B的作用是
    (4) 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装置中尾气处理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请你为乙同学设计一种合理的尾气处理方法:
    (5) 丙同学质疑CO能否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其设计在CO通入Fe2O3之前应先通过澄清石灰水以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对此做出评价,你认为丙的设计(填“必要”或“不必要”),理由是
    (6) 丁同学为检验反应有铁生成进行如下实验:将反应后的固体取少量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

  • 29. 学校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 g;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溶液的用量为20mL(假设两种溶液密度均为1 g/㎝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提出问题】:影响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1) 【做出猜想】:

    猜想一:大理石规格;猜想二: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猜想三:。 

    (2) 【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

    编号

    T/℃

    大理石

    规格

    HCl的

    质量分数

    完全反应

    的时间/s

    实验目的

    25

    粗颗粒

    18.25%

    160

    (I)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210

    35

    粗颗粒

    18.25%

    60


    100

    (3) 【得出结论】:

四、简答题

  • 30. 长时间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想测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他们取100g水垢,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5分钟(min)内生成CO2质量,测量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1

    2

    3

    4

    5

    生成CO2的质量/g

    15

    25

    30

    33

    33

    计算:① 4 min后,水垢中的CaCO3(填是或否)反应完全?

    ②请根据表格分析写出你发现的一条规律是

    ③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