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5-01-13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 (15分,每小题3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ùn)    婷 (pīng)    哑(sī)    冕(guàn) B . 窜(cuàn)   喃(ní)       鲜(yán)   难(jí) C . (yè)     谷(suì)      忧 (qī)   宿营(sù) D . (xié)    统(chóu)     意(yùn)   拘(ní)
  •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骄    妖饶    篝火    政通人和 B . 枉然    海防    隧洞    心旷神怡 C . 淤滩    流盼    漂逸    血雨腥风 D . 海鸥    苍茫    蜗行    取义成人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根据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既不能不求甚解 , 也不能字字刨根问底, B . 有些作者将常识当新见,把老故事当新段子讲,自己写得乐在其中,读者却觉得味同嚼蜡 C . 公园里的市民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或高谈阔论 , 或低声细语,沉浸在深秋的世界里。 D . 毕业季如期而至,同学们纷纷感慨,相识恍若昨天,回首过去,往事浮光掠影 , 历历在目。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国庆节期间,绵阳有超过2万名游客走进了人才公园,观赏为祖国庆生的喜乐氛围。 B .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绵阳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C . 绵阳市旨在以建设一流科技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的科技博览会。 D . 人民是否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先决条件,也是民族昌盛以及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 5. 下列句子可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其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写诗,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②诗歌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③写诗还要注意节奏。古代诗歌很讲究韵律和节奏,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④比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基本上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在韵律上,“天、烟、前、圆、

    鲜、莲、燕、暖”等押同样的韵,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⑤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

    ⑥比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有无限的眷恋,有渴望,有无奈……令人难忘。

    A . ②⑤①⑥③④ B . ②⑤①④③⑥ C . ⑤②①⑥③④ D . ⑤②①④③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留园记

    出阖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国而曰刘因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因之寇。及庾中、辛酉间,大乱游皇①,炙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耖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捣震迷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 抑肇锡③以嘉名乎? ”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贤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因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

    【注】①游 (jiàn) 至:相继而至。②毗(pí) 陵:今江苏常州市。③肇:开始,锡:同“赐”。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其音而易其字易:改变 B . 故即以其姓其园姓:姓氏 C . 都人士女掎裳连袂而往游焉或:有的 D . 足为吴下名园之冠诚:的确,确实
    (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而所谓刘园者岿然独存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B . 迤逦相属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C . 仍其名乎增其 D . 然则之易而称之难也之者谁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园易名留园,原因有两个:一是命名很容易,为大众所接纳却相当困难;二是此园经历战乱但是却幸运地没有遭受破坏。 B . “留园”与长时间以来的称呼在读音上是一致的,作者希望“留园”能长久保存下去,所以说“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 C . 刘园在嘉庆年间初次建盖完成、刘园自从建成以来,一直树茂花盛,亭榭幽深,其奇丽的风景在吴地的名园中堪称第一名。 D . 文章在描写刘园景致之美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清楚交代了刘园所为人们所口口相传的原因。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至光绪二年,为毗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

    ②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三、(25分)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唐)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区。

    【注】①长策:长长的竹筒,常用来比喻良计。②穷通:困顿与显达。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是说作者一直以来都喜欢清净,对世俗之事漠不关心,这正是诗人此时内心的真实表现。 B . 颔联表现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作者不同流合污,又感无能为力,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 C . 颈联描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 D . 尾联照应了“酬”字;又以不答作答:若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
    (2)  本诗的“空”与“怀旧空吟闻笛赋”的“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赏析本诗的“空”字。
  • 8. 名篇名句默写
    (1)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优美凝练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是:
    (6)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四、名著导读 (11分)

  • 9. 读完《水浒传》后,绵外九年级开展了《水浒传》专题阅读活动。有同学发现《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你根据《水浒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人物

    助读资料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

    ①____

    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蓖拦他。他用手隔过,张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却待挣扎;他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他道:“洒家饶你这厮!”踉踉跄跄颠入寺里来。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他。

    酒令好汉狂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说多处写“酒”有如下作用:a.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b.④____

    杨志

    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了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傍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酒误好汉差

    武松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结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③____

    ②____

    他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酒添好汉愁

    (1)  请在表格中填入合适的内容
    (2)  下列说法中,对《水浒传》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过程。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 B . 《水浒传》前四十回先讲述了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再写他们归顺于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得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C . 《水浒传》塑造人物时,不仅写出他们的共性,也突出了人物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豁达明理,直爽率真:李逵鲁莽急躁,粗中有细。 D . 《水浒传》中人物“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高低贵贱,表达了作者对于平等自由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实际上书中的兄弟情,也并非全部都是“各无异心,患难相扶”。

五、现代文阅读(3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骨有“正”印

    ①大陈村的老陈小时生了场怪病,脊梁弯得差不多有九十度,干不了体力活,为了糊口,爹娘让他拜师去学茂匠。

    ②几年后,老陈手艺学成,可村里篾匠多,生意抢不过人家。村主任老许心善。乡领导通过县商务局牵线,弄来几个名额————每村可选派一名茂匠去王星记扇厂学做扇骨,他拼命多争来一个,给了老陈。

    ③王星记扇厂是杭城百年老厂,生产的扇子畅销海内外。扇骨对扇子来说,就像人的脊梁骨要起支撑作用,质量得过硬。村里选派手艺最出众的土根和老陈去学艺。临走前,许主任拍拍老陈肩膀,低声嘱咐:“你学些真本事回来,别丢了咱村脸面。”

    ④老陈和土根开始学徒生涯。

    ⑤扇骨是用尺寸长的毛竹梢头为原料,需经过锯竹、开条、劈篾、割边、锉平、染色、蒸煮、晒干、烘烤、合榫、穿剪牛角丝等十几道复杂工序,幸亏老陈和土根有茂匠功底,能很利索地把竹梢头劈成扇骨条。粗胚做好后,在师傅指导下,两人拿着砂皮纸轻轻打磨,要把毛竹边打磨到斜着看没有任何痕迹,用手抚摸光滑为止。包边,用小刀刮光,砂皮纸擦后,摊成一排,中间压一根木杠,两头吊石块,固定。师傅让土根和老陈双手涂满菜油和滑石粉,用手掌在扇骨一去一回摩擦,让扇骨光亮些。擦了不一会儿,两人手掌就变红,收工后变成水泡,刺心疼。几天下来,两人手上长出老茧。扇骨打洞也靠手工,要用压钻两边钻,中间不易对牢,老滑,好几次钻到两人手指头,火辣辣的痛。用牛角钉串扇骨更辛苦。大热天,坐在高温炭火炉边,炉里放两个两端有半圆形凹碗的铁钳,轮流把串拢扇骨的牛角丝两头钳成帽。不一会,两人满头大汗,脸庞通红,浑身燥热。

    ⑥平日里,两个人住在厂里一间简易平房,睡硬木板床。三餐吃食堂,菜蔬清淡。二十四小时两人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两手不空闲。  “这日子真不好过。”土根说。一个夜晚,土根不辞而别了。

    ⑦望着空荡荡的对铺,老陈咬牙坚持着。半年后,老陈学成回村,看上去背更弯了。

    ⑧厂里特许老陈在家做扇骨,每月依订单,按时做好,纸箱包装,运回厂里。老陈的扇骨经检验后,质量好工钱每月准时寄来,生计不成问题,他娶上了媳妇,日子安稳。

    ⑨箴匠们瞧见了,眼红,土根心里更不舒服。

    ⑩那天,村委会来了个电话,找老陈。  “你咋回事? ”电话那头质检员如狮子咆哮,“前几天运来的货,有几箱都有质量很差的扇骨。” “啊? ”老陈攥着话筒,像木桩杵着,话也说不全,“不,不可能……”  “傻站着干啥,快点去厂里一趟。”旁边的许主任听出了事情严重性,“侬马上去。”老陈连夜赶到厂里,他的货堆在厂长室。老陈拿起十几根挑出来的扇骨,细看起来。  “这些……”老陈激动起来,“不是我做的。”厂长和质检员脸色难看起来,“侬有什么证据? ”老陈从货箱里抽出一根扇骨,把底部翻过来,用印泥蘸了藏,找了张白纸,按了下。不足一平方毫米的底部,在白纸上清晰印出一个鲜红的“正”字。  “这才是我做的。”质检员试了挑出来的几根有问题的扇骨,底部确实印不出“正”字。

    ⑪老陈告诉厂长,为了防假冒,自己特意做了这个记号,但如果不用印泥印,不细辨是看不出。经厂保卫科调查,真相大白:那次,司机刚装上老陈的货准备出发,土根和几个残匠说要进城,问能不能捎带。接过土根递来的香烟,司机点头了。人太多,驾驶室坐不下,土根主动挤在后面闷热的车厢里。  “他动了手脚,掺进自己做的扇骨。”质检员把调查情况告诉了老陈。

    ⑫风波平息,生意照旧。可老陈回村后心事重重,闷在屋里,睡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他来找许主任:“主任,要不咱村成立扇骨工坊?”“啥? ”许主任抽烟的手抖了一下,“你饭碗不要了?”老陈说:“我的手艺是托你的福去学的。如今生意好,土根他们眼红,能理解。”“你肚量大。”许主任朝老陈竖起大拇指。  “现在村里不是都宣传‘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嘛! ”老陈搓搓手说。许主任笑起来,“好,按你意思办。”

    ⑬工坊开张了,老陈手把手教着来学的篾匠。土根学得认真,还向老陈道了歉。一箱箱扇骨按时运往杭城,大伙腰包也鼓起来。

    ⑭听说今年杭城要开亚运会,王星记扇子被列入了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清单,老陈他们很自豪,干活更带劲了。

    ⑮土根逢人就说,老陈的背虽然弯了,但他做的扇骨是笔直的。做人更是堂堂正正。大伙说,土根你这才说的是人话。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写村主任老许拼命为老陈争取学习的指标,结尾写老陈主动公开自己所学,前后照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善念在悄然传递。 B . 结尾写老陈最后提议在村里建扇骨加工坊,可见他理解土根也想通过手艺改变命运,并将对许主任的感恩扩大到造福乡邻乡亲。 C . 作品对村主任老许着笔不多,并且主要是侧面描写,但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不少:小说借他催生故事,推动情节,连缀人物。 D . 老陈给自己做的扇骨加了暗印,说明他对自己手艺已达到一定的价值高度有清晰认知,表现出他的技艺精湛,自我保护意识强。
    (2) 请从老陈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
    身体残疾,被派学艺,一成立工坊,共同富裕。
    (3) 有同学觉得土根这个人物可有可厌。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请结合内容说理由。
    (4) 标题“骨有‘正’印”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通读全文,加以探究。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青年应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

    段立国

    ①金秋十月,神舟十七号出征太空。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组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年龄最小的唐胜杰不到34岁,从坦克兵到空军飞行员再到航天员“三连跳”的江新林35岁,两度造访中国空间站的汤洪波48岁。他们从土生土长的“农村㛬”成长为航天员的人生历程,生动展现了进德修业、弘毅笃行、逐梦青春的新时代青年形象。三位航天员的精彩故事再一次清晰而有力地告诉我们,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无比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便不乏人生出彩的机会。

    ②练好“内功”是成长成才的根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人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内在综合素质才是决定成长成才的根本所在。青年的人生道路风景无限,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如果没有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精神意志、专业素养等“内功”方面的深厚修为,极易憾失机遇、受挫于困顿。魏征有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练好“内功”,是青年更好利用外部条件干事创业的坚强底气,是青年盛长:本的基本规律。

    ③练好“内功”需修德与增才并重。德与才,是青年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两驾“马车”。以德润身,才华方能适得其用;以才为辅,德便能发挥成效。德与才有机统一,德始终发挥统师作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和人民选贤任能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青年琢玉成器的内在持守。当前社会多元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诱惑层出不穷、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这对青年干事创业的德才双修提出了更高要求。锤炼品德修为,始终应将爱国作为青年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对国家、人民、民族之爱愈深沉。青年愈能将“小我融入大我”,锚定人生发展的正轨而不随波逐流,愈是能够以刚健勇毅的坚强意志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增长真才实干,应着力求得真学问、练就过硬本领,使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紧跟时代发展之需,增强驰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④练好“内功”志在笃行致运。青年练好“内功”,应力求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力。朝气蓬勃是青年人的鲜明精神标识,青年时光是人一生中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德才业互促,致力于“改变世界”,如此才是青年练好“内功”的目标所向。广大青年遍布社会各个行业领域,若人人能将各自的岗位作为实现报国之志的奋斗舞台,站稳人民立场,敢担当肯作为,就一定能以实际行动服务奉献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重任。

    ⑤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青春之中国也必为青年提供青春之舞台。唐胜杰在采访中说:“中国科技的发展、祖国的强大,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在短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少年强则国强,同样国强则少年强。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年轻人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青年人生逢其时更应不负时代,练好“内功”,以青春之我为青春之中国增光添彩,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青年应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B . 第①段从三位航天员的精彩故事写起强调了练好“内功”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C . 第③段强调了我们要练好“内功”,就要抵住诱惑,锤炼品德修为,增长真才实干。 D . 本文采用“总一分”的结构,激励青年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2) 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 下面哪则材料可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请做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A: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激励了许多学子。当年高考时,他以优异成情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同学眼中学生时代的桂海潮就特别勤奋刻苦,遇到不懂的问题,并无论下多大功少也羁终

    B:太原理工大学的王煜尘,扎实努力,怀揣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邓宇皓,不断地去学习、探索,把青春奋斗融入祖国的科技事业,在“九章”和“九章二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的研制中作出突出贡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陆亦炜精益求精,曾获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世界冠军,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六、写作题 (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路”,各种各样。有的笔直,有的弯曲:有的疤机四仗,有的趣味无穷……俞光中的回乡之路道阻且长,李白在苦闷徘徊中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刘禹锡在二十三年的放逐路上依然乐观进取,积极向上。在路上,也许你曾看见了美丽的风景,发生过有意思的故事,产生了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