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5-01-07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对于人的了解,都需要对人性进行理解和把握。对人性论的关注在中国哲学史上较之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举凡于中国哲学稍有了解之人,便能体会人性论在中国哲学史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史上之基础性地位。张岱年曾指出,对于人性论之注重是中国哲学特点之一。故此,古往今来之大哲硕儒无不对此一问题格外关注。

    人性论不仅是作为一种思想,而居于中国哲学思想史中的主干地位,并且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动力。要通过历史文化以了解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这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文化中其他的现象,尤其是宗教、文学、艺术,乃至一般礼俗、人生态度等,只有与此一问题关连在一起时,才能得到比较深刻而正确的解释。基于对人性论在中国思想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徐复观写下了专著《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在徐复观看来,性善论实际上是儒家人性论的正统和主流。这一传统从孔子,经《中庸》,到孟子始告完成。

    关于孔子的人性论,有人根据“克己复礼”的说法将孔子定性为性恶论者。这绝对算是石破天惊的观点,却是最缺乏说服力的观点。“克己复礼”并不意味着孔子认为人性中有恶或者说人性是恶的。人当然会作恶,但是这是否属于人性的范畴,是需要厘清的。孔子当然是主张以礼去约束人们,但是这个礼,“在孔子已转化为人所固有的德性及德性的表征,'复礼’是恢复人所固有的德性以显露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即便承认“克己复礼”是对人的自然欲望的克制与约束,也不意味着礼是违逆人性的。因为所谓“克己”的主体还是人自己,而不是外在的神、君、师、亲。如果说人性恶,那么人为什么会出现“克己”的主体意识?孔子所谓“为仁由己”,恰恰可以说明他承认人具有这种“为仁”的人性基础。

    为什么说孔子对人性的看法倾向于性善?这是由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所决定的。徐复观先生对此有过精彩的分析。徐复观先生曾明确提出,孔学即仁学。孔子乃至孔门所追求的、所实践的都是以仁为中心。《论语》一书就是一部“仁书”。这可以说是近代以来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徐复观先生反对以“爱人”来诠释和界定仁。他认为仅从爱人的视角来理解仁,是对仁内涵的窄化,把握不到仁的真精神。他解释“天下归仁”时说:“天下归仁,即天下皆被涵融于自己仁德之内,是人在自己生命之内所开辟出的内在世界。而人之所以能开辟出此一内在世界,是因为在人的生命之中,本来就具备此一内在世界(仁),其开辟只在一念之克己,更无须外在的条件,所以接着便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所以,“孔子既认定仁乃内在于每一个人的生命之内,则孔子虽未明说仁即是人性,但如前所述,他实际是认为性是善的。在孔子,善的究极便是仁,则亦必实际上认定仁是对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规定,亦即认为仁是作为生命根源的人性”。所以,我们可以说“孔子的仁学的确奠定了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总体逻辑构架”。

    (摘编自宋立林《隐性的性善论:孔子的人性论再审视》)

    材料二:

    不可否认,卢梭的哲学继承着西方哲学“认识你自己”的学脉。其《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和基础》开卷就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我敢说,戴尔菲城神庙里唯一碑铭上的那句箴言的意义,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这里所说的“戴尔菲城神庙里唯一碑铭上的那句箴言”。就是为苏格拉底所特别珍视的“认识你自己”。

    但卢梭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哲学”的理解,却具有明显的中国特征。在《论科学与艺术》一文的末尾,卢梭写道:“德行啊!你就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难道非要花那么多的苦心与功夫才能认识你吗?你的原则不就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吗?要认识你的法则,不是只消返求诸己,并在感情宁静的时候谛听自己良知的声音就够了吗?”——他认为道德的科学不需要花那么多的苦心与功夫才能认识,德行的原则就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主张返求诸己,谛听自己良知的声音,并认为这就是真正的哲学。这段话与孟子、陆九渊和王阳明的“良知”说何其相似!

    良知先于理性,是因为人性本善:人天生具有恻隐之心,“怜悯心在人类能运用任何思考以前就存在着”。在这一点上,卢梭思想明显地受到孟子的人性本善学说的影响。他宣称,“人生来是善的,种种制度才把人弄恶”,由此来批判社会制度对人的自然状态的扭曲。更重要的是卢梭对性善论的论证方式与孟子的论证方式的一致性,如休斯所指出:“孟子和卢梭的观点中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巧合:人不光被赋予了理性之外从善的直觉、能力和倾向,并且卢梭的主要论证正是孟子所采用的——也就是人类无法对他同伴们的痛苦和危险袖手旁观。理性的反思可能会揭示伸出援手所带来的利益但施助的冲动往往首先到来。这一点在人对动物和对人时都成立。呵护心中善的萌芽即是‘为人’而放任它们枯死便不足以为人。”

    (摘编自许苏民《卢梭与中国哲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性论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和动力,相较于西方哲学,它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更受关注。 B . 历史文化是理解中华民族的起点和终点,宗教、文学等现象与之关联,才能得到较深刻的解释。 C . 徐复观认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味“仁”内在于每个人生命内,“为仁”不靠外在。 D . 卢梭与孟子两者对人性论的看法,不仅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而且在论证方式上也具有一致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按徐复观所说,性善论是儒家人性论的正统和主流,这传统源于孟子的性本善学说。 B . 卢梭提出德行的原则铭刻在人心,与“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意思不同。 C . 卢梭的哲学虽然继承西方哲学“认识你自己”的学脉,但受中国哲学影响更为明显。 D . 两则材料都围绕人性论问题展开讨论,既有传统的前后相承,又有思想的中西比较。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划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
    A . 卢梭:“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使我们不加思索地去援救我们所见到的受苦的人。 B . 卢梭:“如菲尔的暴君亚历山大……他从来不敢到剧院去看悲剧,因为他害怕人们看见他同剧中的昂朵玛克一起叹息。” C . 苏格拉底:“我们是深受道理约束的,一定要慎重考虑我们行事是否正当,如向那些愿意把我放跑的人花钱和致谢……” D . 孟子:“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4) 材料一第3段中作者是如何驳斥“孔子是性恶论者”这一观点的?请简要概括。
    (5)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受到卢梭思想的深刻影响,请结合材料二中卢梭的观点对小说《复活》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乐在追逐

    【美】海明威

    此后的一小时二十分钟里,我们都没有再见到他。水势非常凶猛,距离这条鱼当初深潜入海的地方大约六英里。我累了,但手脚都还很有劲。我稳稳地用鱼绳绕住他,这得小心翼翼,不能拉得太狠或拽得太猛。终于能控制他了。

    “他要上来了,”卡洛斯说,“有时候这些大家伙会这么做的。你可以在他们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用鱼叉叉住他们。”

    “他为什么要这时候上来?”我问。

    “他觉得困惑,”卡洛斯说,“你在引导他的方向。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那就让他永远都搞不明白。”我说。

    我们看到他时,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不能说这一幕很吓人,但的确令人惊叹。我们看到他在水中缓慢而安静地游着,近乎不动,两条巨大的胸鳍像两把长长的紫色镰刀。然后,他看见船那一刻,鱼绳开始从轮盘上疾速飞出,我们就像被拽在一辆汽车后面似的。他跃出水面,开始朝西北方冲去,每一次跳跃都掀起一片水浪。

    我只好又回到船头,我们一直紧追不舍,直到他又深深潜入水里。

    “想喝点什么吗,船长?”乔西先生说。

    “不用,”我说,“让卡洛斯往轮盘上倒点油,别洒了。再往我身上倒点海水。”

    “我就不能帮你做点什么吗,船长?”

    ①“跟我换双手,还有背,”我说,“他还跟最开始一样生猛。”

    再看到他时已经是一个半小时以后了。他又开始跳跃,疾驰。

    鱼竿弯得像一张拉满的弓。我抬了抬竿,鱼竿却没有理所应当地变直。

    一小时后,这条鱼不疾不徐地浮现在我们眼前,开始慢慢地兜起大圈子来。

    “他累了,”卡洛斯说,“现在他浮现在我们面前会是很平常的事了。之前跳得太狠,鱼膘里胀满了空气,他没法潜入深水了。”

    “鱼竿完蛋了,”我说,“现在已经根本直不起来了。”

    真是这样。鱼竿尖梢已经触到水面,不管你抬手起竿,还是转动卷盘收绳,鱼竿都没有反应。这不再是鱼竿了。它就像一条鱼绳的投影。每次起竿你还是有可能收回几英寸鱼绳的。但也就这样了。

    这条鱼慢慢地绕着圈子,绕到外半圆时,会扯动轮盘上的鱼绳,而绕进内半圆时,你就可以把鱼绳又收回来。但因鱼竿失去了弹性,你没法再大量消耗他的体力,已经彻底失去了对他的掌控。

    “这可不妙啊,船长。”我对乔西先生说。我们两个人互称船长。“如果他现在决心一沉到底,死在下面,咱们就再也没法把他弄上来了。”

    “卡洛斯说这鱼会上来的。他说这条鱼在跳跃时吸进了很多空气,不可能沉下去死掉的。他说这些大家伙跳多了到最后都会这样。我数着他跳了三十六次。可能还漏算了几次。”

    “多长时间了?”我问乔西先生。

    “你跟他耗了三小时五十分钟了。”

    “我想你说过他不会沉下去死掉的。”我对卡洛斯说。

    “海明威,他肯定会上来的。我知道的,他肯定会上来。”

    “你跟他去说。”我说。

    “给他倒杯水,卡洛斯,”乔西先生说,“别说话了,船长。”

    冰水让人感觉很爽,我把水啐在手腕上,叫卡洛斯把杯子里剩下的水浇在我后脖颈上。背带磨破了我的双肩,汗水又往伤处腌上了盐,流出的血液感觉不出任何温度,因为太阳晒得哪里都火辣辣的,这是七月天中午的太阳。

    就在这时,鱼不再往外扯线了。他稳稳当当地待了一会儿,纹丝不动,仿佛我钓住的是一个混土码头。然后他又慢慢动了起来。我把鱼绳收了回来,只能用手腕操作轮盘,因为鱼竿已经完全失去弹性,蔫蔫的 , 像一棵哭泣的柳树。

    鱼在水下大概一寻深的位置时,③我们可以看到他了——仿佛一只长长的紫纹独木舟,撑着一对巨大的翅膀。这时他开始缓慢地绕圈。我用最大的力量去拉他,试着把圈子缩小。我尽力拽住鱼绳,同时还要保证绳子别断,可鱼竿却完蛋了。鱼竿并不是猛然或者突然断的。它就是断了。

    “从大号轮盘上剪三十寻鱼绳来,”我对卡洛斯说,“我先稳住他绕圈。等他游到近处时,我们的绳长足够了,就把它牢牢地接到粗绳上,然后我再把竿换了。”

    既然鱼竿已经断了,我们也就不再指望快点抓到这条鱼破个世界纪录或者任何记录了。但他已经筋疲力尽,我们用这套重型装备应该能抓住他。唯一的问题是,对于十五股线的鱼绳来说,这大竿太硬了。

    卡洛斯正把三十六股线的白绳从大号的轮盘上取下来。我拼尽全力,用已经失效的鱼竿去控制那条鱼,看着卡洛斯剪断白绳,从导孔里抽出来好长一段。

    “好了,船长,”我对乔西先生说,“现在你拿着这条鱼绳,等他绕着圈游到近处,多收点绳,这样卡洛斯能快点把两条绳接上。轻点收绳,别着急。”

    鱼兜着圈慢慢接近了,乔西先生一点一点地把绳收进来递给卡洛斯,再由卡洛斯系在白绳上。

    “他系好绳子了。”乔西先生说。这时鱼游到了圆圈靠近我们的这头,乔西先生手上那十五股线的绿绳还剩一码左右,他的手指正攥着这条活绳。我松开手,把手里的小竿放下,接过卡洛斯递来的大竿。

    “你弄好了就把绳子剪断。”我对卡洛斯说。又对乔西先生说:“把剩下的绳子轻轻放出去,别紧张,船长。在找到感觉以前,我拉绳子会很轻很轻的。”

    卡洛斯剪鱼绳的时候,我正盯着绿绳和那条大鱼。然后传来一声惨叫,我从没听到哪个正常人会发出这样的声音。④像是把所有绝望提炼成了一声叫喊。接着我就看到那根绿绳从乔西先生的指缝之间慢慢溜走,看着它继续下沉,下沉,消失不见。卡洛斯剪错绳了。鱼消失了。

    (选自《世界文学》2024年第4期,有删节)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品通过“拉满的弓”“鱼绳的投影”“蔫蔫的”等鱼竿变化的细节描写,展现捕鱼场景。 B . 文中用“他”指代大鱼,表明作者把大鱼看作值得尊重的对手,而不是简单视为捕猎对象。 C . 文章多次出现精确的时间,是为了展现“我们”和大鱼拉锯时的艰难程度,增强了真实性。 D . “我们”耗费大量精力,却因为小小失误而失败,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 对文章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句含而不露,写出了“我”在长时间拉拽大鱼时的劳累与疲乏。 B . 第②句反复说“他肯定会上来”,表达了卡洛斯对情况掌握的信心, C . 第③句中的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突出了这条鱼形体庞大。 D . 第④句比喻形象生动,写出卡洛斯因剪错绳导致鱼消失的强烈挫败。
    (3) 本文以第一人称为主,而划波浪线的两段运用了第二人称。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安排的妙处。
    (4) 本文是海明威生前没有发表的作品,有人认为这与《老人与海》非常相似。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长曰遏,次曰馀祭,次曰夷昧,次曰札。札即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也,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是作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皆曰:“诺。”故诸其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故遏也死,馀祭立:馀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而还,至则君事之。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不悦曰:“先君之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先君之命而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曰:“尔杀我君,吾授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而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号曰延陵季子。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季子而尊贵之也。

    (节选自《新序·节士》)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季子必不受A请B无与子C而与弟D弟兄迭E为君F而致诸侯G乎季子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恶,哪里,怎么,与《兼爱》里“恶施不孝”中的“恶”词义相同。 B . 之,音节助词,与《论语·阳货》“迩之事父”的“之”用法相同。 C . 贤,以……为贤,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D . 目,细则,与《大学之道》“三纲”“八目”中的“目”词义相同。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宣公死后,诸侯与曹人想推举子臧为君,子臧拒绝,选择出走,被认为能守节义。 B . 季子的兄长们在位时,都表现出轻死重义的精神,始终希望能尽快把君位传给季子。 C . 季子拒绝了阖闾,认为自己接受君位会违背先君意愿,而且会导致家族内部的纷争。 D . 孔子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向子贡阐释了“恕”的内涵,即推己及人的原则。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

    ②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5) 根据材料二中关于“仁”的理解和阐述,简要分析季子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仁”。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②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忘机:道家语,忘记世俗的机心。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四句以“暮”字点明时间,以“苍苍”“翠微”营造傍晚终南山幽远宁静的氛围。 B . 七、八句富有动感,以“入”字写出了竹子的生机,以“拂”字写出了青萝的柔美。 C . “美酒聊共挥”中的“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后,与友人挥手作别的动人场景。 D . 本诗与陶渊明田园诗淡泊宁静的风格相似,与《将进酒》豪迈奔放的风格大相径庭。
    (2) 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陶然”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曰:“,止,吾止也。”(《论语·子罕》)
    (2)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
    (3) 王干兴师,,与子协作。(《无衣》)
    (4) 《将进酒》中李白运用典故,呼应“惟有饮者留其名”表现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的句子是:

    (5) 中秋之夜,小明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春江花月夜》借月抒发哲思的诗句: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红玉看来,这颗游戏世界的璀璨明星之所以备受瞩目 , 不仅在于其卓越的游戏品质,还在于社会、经济、科技、商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甲),在国产游戏题材中独树一帜,其新颖性远胜于市场上充斥的武侠、科幻、魔幻、恋爱等传统题材。游戏画面精致、剧情引人入胜,以及悟空等角色技能动作的酷炫表现,令人    A

    陈红玉认为,①《黑神话:悟空》深度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②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情怀,③既推进了玩家对于文化认同的心理需求,④也迎合了全球对中华文化的好奇与向往。⑤玩家从其创新的表现形式中得到了全新的视听体验,⑥海外玩家对这种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伴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游戏中的一段融合三弦弹奏与陕北说书的音乐亦广受好评。作为一项日渐式微的传统地方艺术,陕北说书通过与《黑神话:悟空》的合作重新焕发光彩,其激昂粗犷、富于变化的风格被更多人所认识和喜爱,甚至赢得了不语中文的外国玩家的青睐。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宗祖盼认为,《黑神话:悟空》成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开辟了“文化出海”的新路径。将西游题材以3A游戏的形式呈现,尚属首次。游戏中的东方美学和丰富的中国神话故事,既加深了(乙),也激发了全球玩家对中国文化的自发探索与了解,提供了与传统欧美和日本游戏风格    B的“中国风”体验。《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与其深厚且独特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

    (1) 下列选项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 .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B . 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 C . 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7. 书写题

    请将下面的内容(含标点符号)抄写在答题卷的格子内,要求准确规范、整洁美观。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红楼梦·问菊》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认识事物时,我们常常会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那么,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不是比少数人的意见更可信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