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12-26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多样的表现手法,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今天,你所在的班级将要举行主题为“小说伴我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栏目一:了解故事环境,熟知社会背景
栏目二:。
栏目三:。
【甲】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 ,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都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志气 骨气 底气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曾对广大青年指出,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②志气,就是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志气,是一个人一生的奋斗之基和力量之源。一个有志气的人,才是真正一往无前的人。周恩来少年时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从而一生力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毛泽东年轻时就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鸿鹄之志,从而投身革命推翻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怕牺牲、矢志不渝,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做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义不容辞,责无旁货。立复兴之志,聚复兴之气,筑复兴之力,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③骨气,就是牢固坚守中国立场,弘扬中国精神。“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骨气,是做人立场、 良心和价值的体现。一个有骨气的人,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人。吉鸿昌将军在外国考察时受到外国人的刁难和歧视,当别人劝说他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时,他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他找来一块木牌写上“我是中国人!”挂在胸前,以此显示自己中国人的身份,维护民族尊严。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就要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实质,是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做中国精神的传人。
④底气,就是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练就过硬本领。心里有底,眼中有光,脚下有力。底气,是源自内心的自信,是根植强大的力量。一个有底气的人,才是真正无所畏惧的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中国人,其本质意义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气质的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认知中国就越有底,发展中国就越有力,民族复兴就越有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还要练就过硬本领。本领过硬,底气就足。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背后,实质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科技强国,实现复兴,是一道我们无法回避、必须面对,并坚决完成的现实命题。
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强国有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这场科技创新战,聚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留学期间的钱学森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面对重重不让其回国的阻碍,他掷地有声地回答:“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远在美国的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祖国需要我,我要回家。
一刻钟
刘心武
①下午三点多,忽然接到尼娜的电话,问能不能来我家“打扰一下”。虽然吃惊,还是接纳。
②尼娜是她在公司的化名,真名是王爱红,她的父亲是我中学同窗,比我大一岁。我和王兄穿越历史烟尘一直保持联系,我是看着尼娜长大的。尼娜从美国留学回来,在一家美国金融机构做事,前年已获中层职衔。偶尔应邀去尼娜家与王兄晤面,开始我也并不多想,但——“老弟,你看京城的万家灯火! ”在他们家客厅落地窗前,王兄一拍我的肩膀,我就禁不住有些惭愧了。自己的儿子不过是介乎白领、蓝领之间的打工仔,哪能提供这种“法式情调、英式管理”的空间来让我独自待客。不过回到自己家里,也就自劝:人各有运,知足常乐。他们过得固然极好,我也并不糟。祝福他们,也祝福自己。
③尼娜飘然而至。“你要出远门? ”她是跟名牌拉杆箱一起进屋的,我不由得如此发问。还不止拉杆箱,她还提着一个大纸袋,那样的纸袋本是装名牌服装的,现在鼓鼓囊囊的,似乎乱塞着一些零碎的物品。“叔叔,我不出门,我一会儿回家去。我想求您——这些东西暂存您家。”我莫名其妙,她却又说:“我可以用一下您家卫生间吗? ”当然可以,她匆匆进了卫生间,那临时搁在我家茶几边的纸袋歪倒了,里面有东西滑落出来,我拾起两个小镜框,一个里面是她妈妈的照片。想到王嫂去年仙逝,我一叹。另一个里面是尼娜和儿子佳佳的照片。为什么她这个年龄段的白领丽人,多有像她这样成为“单身母亲”的呢? 再一叹。又拾起一个银制的小奖杯,上面鍪着英文,应该是公司为表彰她的业绩颁给她的。我把滑落的东西往纸袋里放妥,尼娜从卫生间出来,又问:“能不能喝杯热茶? ”我知道她是习惯喝咖啡的,就说:“我这里虽然没有现磨的喷雾咖啡,不过速溶的品牌是靠得住的……”我一边冲咖啡一边问她:“怎么回事? ”她把自己身体抛进沙发,双手拢拢头发,简洁地说:“我刚经历了人生中最恐怖的一刻钟! ”
④原来,他们那家公司,全球同步裁员,尼娜两点一刻接到通知:她被裁了。当时她还正忙着,也用不着她跟谁交接。公司规定,自接到裁员通知后,一刻钟内必须撤离。她想用座机往外打个电话,她那架电话已经撤销:想用电脑发封“伊妹儿”,局域网已经不允许她进入;她赶紧收拾私人用品离开办公区; 到了走廊,想进入茶水间喝杯咖啡放松一下,发现自己手里的钥匙卡已经无法开启那门:想进入卫生间,也一样。到前台,交回钥匙卡,从此她再也无法进入几年来所熟悉的空间了……
⑤“这太不人道了啊! ”针对我的说法,她惨然一笑:“很人道的——我看见医务室的门大开,很显然是为了及时救助无法承受这一刻钟的被裁人士。路过那里我没有停步,但一瞥之间,看见高大的姜森——他比我高一级,金发碧眼,平时很威严——正在那里面一张躺椅上抽泣,周围两名医生也不知是在进行药物治疗还是心理干预……”
⑥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尼娜。但她喝了几口热咖啡后,镇定下来,冷静地对我说:“尽管我们早知道公司会有裁员大动作,也知道所谓‘一刻钟撤离’的游戏规则,不过事到临头,还是有些发蒙。”我问:“你下一步怎么办? ”她一时沉吟不答,我就说:“如果你有困难,叔叔虽然不特别富裕,总还能……”她没等我说完,抬起头,笑了:“我们这种人,遇到的问题,不是没饭吃,而是今后能不能换个小碗吃饭。可是,一旦过惯了这样的生活,放下身段来,那不是一桩简单的事! ”她告诉我,公司裁员,按合同,会给她这样级别的雇员一定的补偿,但是,“别的不算,光我那房子的月供,一个月就得两万……把大房子换小,从技术上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心理上说,纵使我承受得了,老爸现在住我那儿,他能马上接受这样的事实吗?他能接受了,佳佳呢? 原来开福特接他,他都觉得‘没面’,现在如果把本田再换成捷达甚至QQ……不敢想! 我只能缓冲一下,把这些东西暂存您这儿,起码一周之内,还天天开车离家做上班状! ”
⑦尼娜告别后,我想,于她那样的人士而言,人生中的这一刻钟,是既狼狈而又宝贵的,一切在于今后能不能给生活以更朴实的定位。
(选自《1978-2018中国优秀小小说》)
①按“原因结果”的逻辑关系来梳理。 | |
原因: | 结果:尼娜担心父亲和儿子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算先暂缓告知真相。 |
②按“过去现在”的情节发展来梳理。 | |
过去: | 现在:尼娜遭公司裁员,拿着拉杆箱和大纸袋来到“我”家,希望将东西暂存。 |
③按“悬念结局”的小说技巧来梳理。 | |
悬念: | 结局:尼娜担心父亲和儿子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算先暂缓告知真相。 |
针对我的说法,她惨然一笑:“很人道的——我看见医务室的门大开,很显然是为了及时救助无法承受这一刻钟的被裁人士……”
①请结合“惨然一笑”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
②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品味加点字词。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 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一九三七年春(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急存亡关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