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5-01-20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君子之风(31分)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古往今来,无数君子抒发人文情怀,坚守文化传承。沉郁顿显圣心,shù鼓擂响秋雁孤鸣之时,杜甫哀叹国运与民生;先忧后乐守初心,身居江湖远离庙堂之际,范仲淹不计个人得失,心无旁wù追求理想;赤诚报国明丹心,国家危难风雨飘摇之日,艾青用sī哑的喉咙,唱响赤的爱国情怀。传承是一种坚守,也是一种力量。

  • 2. 寻诗词中的君子之风。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释:这首诗写于1959年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时。当时,年轻的共和国由于国际国内的天灾人祸,正陷入困难时期。

    【备选诗歌】

    ①秦观《行香子》 ② 李白《行路难》

    诗词·主题整理单

    【板块一】家国情怀

    欲为圣明除弊事,①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___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板块二】⑦          

    ④人有悲欢离合,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⑤山水之乐,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板块三】 

    ⑧默写:____,____。

    ⑨组合理由:                         

    (1) 将【板块一】【板块二】中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2) 参照【板块一】,为【板块二】拟写一个主题词。
    (3) 阅读《 七律·到韶山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从备选诗歌中选择恰当的两句默写在整理单【板块三】中,使其组成一个板块,并说明这样组合的理由。
  • 3. 探究君子艾青的诗歌创作。
    (1) 艾青在1978年的一首题为《东山魁夷》的诗中对他所推崇的一幅画给予了高度评价:“真实与想象的结合/东西方绘画的融会贯通……色彩谱写的最美的歌声”。这同样适合于艾青的诗歌。艾青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使诗歌的色彩与意象、主题相对应,走着中西色彩观融合的自强之路。

    “黑色”一般表示凄惨、哀伤,也是高雅、纯朴、忠厚的象征,“土地”是艾青发掘出来的极具民族内涵和情感的意象,在塑造“土地”意象时,艾青这种对黑色的偏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极大限度地发挥了黑色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氛围和历史积淀相契合。请结合《我们的田地》一诗,说说黑色土地的象征意义。

    (2)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B . 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 ——唐弢 C . 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D . 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3) 阅读下面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如果要编一本《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下面四首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哪两首更适合入选?( )( )

    A . 《鱼化石》 B . 《北方》 C . 《刈草的孩子》 D . 《我爱这土地》
    (4) 阅读艾青《冬日的林子》节选部分,仿写一首诗。要求内容贴切,结构相似。

    冬日的林子

    我欢喜走过冬日的林子——

    没有阳光的冬日的林子

    干燥的风吹着的冬日的林子

    天像要下雪的冬日的林子

二、君子之道(43分)

  • 4. 现代文阅读

    翰墨街

    ①黑槐成荫的翰墨街上,宜兰轩和翰墨斋相邻,除了两家店主人一个擅操琴一个喜弄墨之外,与别家无甚区别。

    ②鄘南古城有宋时遗风,人们多喜临池研墨,来翰墨街逛的人从未断过。也常有邻近县市的人来这里买纸墨选字画做装裱,翰墨斋满壁悬挂字画,行草隶篆山水花鸟,看落款,都是临摹之作。门口的茶桌上摆满杯杯盏盏,谁来了,店主老陶就赶紧将绿茶普洱的沏上,遇到性情相投的,免不了铺纸研墨切磋一番。

    ③有人把一幅幅卷轴细细看过,说,您这,都不是真迹呀。

    ④他嘘叹一声说,这可都是好字。

    ⑤来者指着其中一幅问,这幅价钱多少?

    ⑥他顺势望一眼,脸上满是虔诚之色:哦,这幅,您好眼力,这是弘一法师的字呢。

    ⑦不是真迹,价钱就该低些。

    ⑧他就呵呵一笑,您看,弘一法师的气韵可都在呢。

    ⑨最后搞定价钱,不过三两百元。他恭敬地将书轴取下,放进特制的木盒里,说,这大家的字也都是写给百姓看的。您说是不是?

    ⑩来店里逛的人从翰墨斋出来,拐进宜兰轩,一进门先觉得自己俗了几分。迎门的条案上放置的全是兰花,墨兰、蕙兰、四季兰。案上有素琴,几上放金经,小小斗室,雅意非常。店里悬挂的字画,一看钤印落款皆是名家。他给人讲:我这里可都是名门正派。你看这幅山水画,大气磅礴,丰润富贵。这位名家起先不给,我多次上门去求,他才放到小店。可谓我的镇店之宝。

    ⑪若买者讨价,他就面露不屑,您出那价钱,还是赏赏看看罢。

    ⑫可是古城一位作山水画的老先生携了几幅画去做委托,他斜看一眼,说,这山水画题材狭隘,技法单一,章法凌乱,稍显破败之色。润格还不太好定,还是当修身养性之作吧。一番话说得人悻悻而去。

    ⑬可是那日,他店里的一小幅《墨兰图》就卖了三万块。这在翰墨街上已算是高价了。可偏偏那人的亲戚是同在翰墨街经营的纸墨店老板,于是就找回到宜兰轩。翰墨街从南到北都是做书画的,谁个不懂行呢?

    ⑭你这可欺不得人啊。这不就是您自己画的兰花嘛,怎么混同名家的价钱出售呢?那人说。

    ⑮朱先生面不改色,正颜道,我画兰三十多年了,画的兰不输名家!画兰,讲究的是禅意,您看这些,叶形悠然,雅致非常,哪里不值三万?若说名家,那润格更高,哪是三万块就能求得?寻常人家,挂幅兰花,让陋室添几分雅意就行了!

    ⑯气得那人要砸店。

    ⑰一时就嘈嘈杂杂围聚了好多人。这时老陶过来,说,既然肯花高价买《墨兰图》,看来是真心喜欢。这样吧,我店里有幅隶书,写的是陶渊明的《饮酒·幽兰生前庭》,赠您,算是给这幅《墨兰图》做伴礼吧,您就别再为难朱先生了。

    ⑱旁边有人就笑出了声,就您店里那些临摹的画作,赠人不显得失礼吗?

    老陶赧然一乐,从屋里捧出一幅卷轴,打开看,当时惊得众人大赞:一行行字体线条凝练,气势通达,既有《曹全碑》的丰腴,又有《礼器碑》的峻拔,还可见《封龙山颂》的宽博。落款是松龄。

    你从哪儿得来松龄先生的墨宝?那人惊疑地问。

    老陶说,您没看见,我店里那张“留墨台”吗?松龄先生来店里喝茶,随手写的。

    他的字您也舍得送人?

    老陶说,这有什么不舍得。若他的字价高得吓人,或是只闷在屋里独赏,还会有几人看他的字喜欢他的字呢?

    朱先生听了赶紧跑过来,看看字,又看看老陶,又看看店内的“留墨台”说,故弄玄虚。这松龄先生我早有耳闻,是鄘南籍的一位隶书名家。怎么可以跑到这儿留字给你?倒是天天见你在那儿练笔。不过……你以前送过我几幅兴起得意之作,我看着和这幅字形似的很呢。哦,我想起来了,好像你落款只署名不钤印,倒是有闲章 , 我还以为是雅趣,你,不会是……

    不料,老陶竟然点头说是,松龄乃鄙人拙号。他说,平日喜欢研墨习字,不承想名气在外,市价虚高,让朋友们破费了。我也心存愧疚,因此不再让字悬于市面上叫卖。经营这个字画店虽是个小营生,却让我结识了许多喜欢书法的好朋友,平日将他们所托的字画平价出手,他们也很乐意。书画本来就是让人欣赏的嘛,若价高了岂不是孤高了自己?各位若喜欢,欢迎以后常来这里切磋技艺,留墨台上的笔墨纸砚随意用。

    天色将晚。那人取了字连连道谢,众人散去。

    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

    【注】①钤(qián):盖。②润格:这里指报酬标准。③闲章:个人的与姓名、职务等无关的图章。

    (1)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 【小说·语言赏析】

    ①他恭敬地将书轴取下,放进特制的木盒里,说,这大家的字也都是写给百姓看的。您说是不是?(请从描写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作用。)

    ②我还以为是雅趣,你,不会是……(请分析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3) 【小说·手法探究 】

    对比是小说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用的手法。老陶和朱先生都是书画经营者,都在同一条翰墨街上,但两人对艺术的态度和待人处事的风格等却不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阅 读 策 略

    文 本 内 容

    分 析 作 用

    对比

    店铺装饰

    翰墨斋满壁悬挂的字画,行草隶篆山水花鸟,看落款,都是临摹之作。

    宜兰轩迎门的条案上放置的全是兰花、墨兰、蕙兰、四季兰。案上有素琴,几上放金经,小小斗室,雅意非常。店里悬挂的字画,一看钤印落款皆是名家。

    待客态度

    老陶“门口的茶桌上摆满杯杯盏盏,谁来了,老陶就赶紧将绿茶普洱的沏上,遇到性情相投的,免不了铺纸研墨切磋一番。”

    朱先生“若买者讨价,他就面露不屑”,“一番话说得人悻悻而去”。

    表现了老陶的热情好客,是真心待人;朱先生瞧不起人,他眼里只识得钱。

     

    韩墨斋:最后搞定价钱,不过三两百元。

    宜兰轩:那日,他店里的一小幅《墨兰图》就卖了三万块。

    (4) “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细品之下,极具韵味。你认为这段话有何深意?以此为结尾有何好处?
  • 5. 现代文阅读

    守拙

    ①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②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③齐白石年过九旬,发现自己画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练描红,临摹历代名画经典。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旁人更是戏为“呆拙”。描红乃初学者入门功课,是“小儿功”。而这位书画名家,却临池不辍,焚膏继晷,从最基础的一笔一画,虔诚砥砺,法度严谨,回炉作业。

    ④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所以曾国藩在《送郭筠仙子南归序》中说:“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得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及其成熟,则圣人之徒也。”

    ⑤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不牢,终生仅能花拳绣腿。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在瞬息万变的数据王国里,是火箭腾飞的护航者,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潜心航天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空。在曲折传奇的人生路上,他是不知疲倦的奔跑者,从一名中专生,自学考上大专、本科、研究生,成为火箭数据处理专家;从湘西贫穷的小山村跑到县城,再到省城,再甘愿跑到大凉山深处。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他的《数学手册》用了28年,已泛黄脱页;他家的地板用了20年,已褪色开裂。为了少年时的读书梦,他凌晨3点爬起来学习,困得睁不开眼睛,就把头扎到冷水里。为了航天梦,他一次次向未知领域发起冲刺,实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⑥“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求学之拙。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实现了学养质的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干事创业之拙。不下苦功、不打牢基础,就不可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功成不必在我”,是为官从政之拙,唯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才能获得人们心灵深处的掌声。

    ⑦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生寄希望于形形色色的机会,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耍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会截弯取直,更不会见机行事,而是遵循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笨办法。与借助他人之力相比,固然稍显拙陋,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实现个人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然需要善守读书求学之拙,干事创业之拙。

    ⑧世界上只有雄鹰和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

    (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2) 下面“议论文评价表”中的评价标准,可以对议论性文章的关注点进行评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论据这一关注点完成对本文评价。

    关注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论点

    论点明确、新颖、有深度

     

    论据

    ①论据准确、真实,有明确出处和依据。

    ②论据能充分、有力的论证观点,和观点保持一致。

     

    论证

    结构清晰、合理,引导读者步步深入。

     
    (3) 你作为某杂志社编者,认为这篇文章有普遍意义,要向读者推荐,提请读者注意,以扩大宣传效果。请就推介文章的目的和内容写一段编者按语,作为导读内容,以便读者快速把握。

    〖知识卡片〗编者按,是编辑对将要发表的文章所表明某种观点、态度,给读者一些启示性的说明。它是最简短言论形式之一,在编辑工作中用途很广。

  • 6. 遇古之君子

    游嵬石山寺

    〔宋代〕岳飞

    嵬石山前寺,

    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

    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

    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

    为雨济民忧。

    放舟蓬莱阁下

    〔明代〕戚继光

    三十年来续旧游,

    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

    紫石崚嶒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

    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

    一片云飞天际头。

    【甲】

    戚继光,字元敬。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 A ]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 B ]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 1 )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 , 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乙】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 1 )之。飞曰:“主上宵旰 ,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 2 )。”师每休舍 , 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注释】①吴玠:宋朝著名军事将领。②宵旰: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③休舍:部队安营扎寨。④课:督促。⑤刍:割草,这里指割下来的草。

    【旁批1】 理解字意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观察字形法:“遗”字就像一双手捧着东西往外……,根据语境,解释为

    ____ 。

    再比如课内迁移法:“强”可以迁移“强饮三大白而别”,解释为____。

    【旁批2】 我觉得最能表达( 2 )处心情的是这个虚词____,因为____。

    A也 B乎 C耶 D矣

    【旁批3】 查阅小助手,我认为加点字“以”在[A]处应翻译为____;在[B]处应翻译为____。

    [小助手]①用;拿。②因为。③表示目的。

    【旁批4】 《放舟蓬莱阁下

    》写于“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之时,“山川无语自悠悠”既是景语亦是情语。

    【旁批5】 戚继光与岳飞真乃范仲淹所言之“古仁人”也!

    (1) 理解文意,在【旁批1】横线处补充合适内容。
    (2) 虚词常有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作用。根据语境,补充【旁批2】【旁批3】的内容。
    (3) 古文阅读可借助断句理解句意。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继 光 为 将 号 令 严 赏 罚 信 士 无 敢 不 用 命。
    (4) 结合诗、文内容品析【旁批4】,如何理解“山川无语自悠悠”一句既是景语亦是情语?
    (5) 联系诗词、结合短文内容,阐述何以有【旁批5】处的感慨。

三、君子之行(46分)

  • 7. 伊索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大家都很熟悉,仔细观察下图,你有何发现?请结合卷首语 , 从你的思考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以此为中心论点,运用比喻或对比论证方法写一段150字以内的话,进行论证。
  •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个人犯错或退缩时,常常有千百种借口,而执着进取只需要一个理由,“我喜欢做这件事” “我想证明自己”或“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经验教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可记叙、可议论……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