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修改时间:2024-12-25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选项涂黑)

  • 1. 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 磨制石器 B . 烧制陶器 C . 冰雪消融 D . 刀刻竹筒
  • 2. 酒精在工业和实验室都应用广泛,在存放酒精的地方应张贴的图标是
    A . B . C . D .
  •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试剂气味

    B.加热液体

    C.氧气验满

    D.熄灭酒精灯

    A . A B . B C . C D . D
  • 4.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 交警查酒驾时闻到酒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 . 气体受热体积变大——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D . 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
  • 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 .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 C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 D . 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作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
  • 6. 某市11月3日下了一场大雨,由下表可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日期

    污染物及污染指数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PM2.5

    11月3日

    21

    84

    31

    25

    11月4日

    20

    23

    12

    11

    A . 11月4日的空气质量比11月3日好 B . 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C .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能减少空气污染 D . 雨后一氧化碳含量变化不大,说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 7. 某同学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物质,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 B . C . D .
  • 8.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B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热
  • 9.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给试管中试剂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集中加热 B . 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C . 连接好气体发生装置,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试剂 D . 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时,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导管插入乳胶管
  • 10.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A . 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 . 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C . 高锰酸钾和双氧水——观察状态 D .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 11.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举例

    A

    混合物

    过氧化氢溶液、冰水共存体、稀有气体

    B

    大气污染物

    粉尘、氮气、二氧化碳

    C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D

    缓慢氧化

    食物腐烂变质、急促呼吸、金属生锈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现阶段我们认识的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关系如图,下列反应与其对应区域匹配正确的是

    A . a区: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B . b区: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c区:镁+氧气氧化镁 D . d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 13.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速率

    C.比较酒精灯火焰各层温度

    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 . 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但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 C . 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 .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 1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 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 . 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 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21题各10分,共55分。

  • 16. 化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有关性质。

    (1) 实验一:对比实验①、②的燃烧现象,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2) 实验二:图⑤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其符号表达式为。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的目的是
    (3) 实验三:图⑦中可将瓶底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猜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4) 实验四:探究分子性质。实验中可观察到纱布条ab段比bc段先出现红色,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选填“大”或“小”)。若将图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填“快”或“慢”)。

三、【科普阅读】

  • 17. 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在离地面约10~50km处有一个极薄的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降低对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吸收,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在闪电这一自然条件下,氧气可以转化为臭氧。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也能转化为臭氧。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这也是雷雨天气后空气清新的原因之一。臭氧可用于污水处理工艺中。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浓度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 臭氧(填“属于”或“不属于”)纯净物。
    (2) 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或闪电转化为臭氧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木条复燃现象,原因是
    (4) 生活中可采取______(填字母)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A . 减少氟利昂使用 B . 使用无氟冰箱 C . 减少CO、NO等气体的排出量
    (5) 由图可知,O3浓度在0—0.08mg/L的范围内,
    (6) 辩证看待臭氧的功与过,请列举臭氧在生活中的应用一例:
    (7) 汽车尾气也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科学家提出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四、【基础实验与实践】

  • 1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仪器名称:②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下同),该装置缺少一种实验用品,请你写出改进方法:。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 某同学想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在收集装置D—G中选择装置
    (4) 能用装置G收集氧气是利用氧气。若用装置G准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收集的时机选择(填a或b)。

    a.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b.刚冒出气泡时

    (5) 某同学选择装置C、H制取并收集氧气,经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发生装置内也有大量气泡不断产生,装置H中却迟迟收集不满气体,可能原因是
    (6) 如图是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请认真观察图像,判断固体质量处于c点时含有种固体。

五、【实验探究题】

  • 19.

    “便携式制氧机”可用于家庭保健供氧。某品牌制氧机通过制氧剂产生氧气,制氧剂甲剂为白色颗粒过碳酸钠,制氧剂乙剂为黑色粉末MnO2。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其制氧原理并设计组装了一套简易的氧发生器。

    【探究一】对制氧剂的选择探究:为什么不选用过氧化氢溶液而选用过碳酸钠呢?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氢溶液的稳定性较差,浓度较大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②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它遇水即可分解为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且与MnO2混合时不反应。

    【组装装置】

    (1)根据图1制氧机简图,该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的仪器组装了一套类似功能的氧气发生器(见图2),该氧气发生器的连接顺序是(填图2中接口处字母),装置A相当于制氧机中的(填“反应仓”或“加湿过滤仓”)。装置A中水的作用还有(填字母)。

    a.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          b.加快氧气生成速率

    c.增大氧气产量                    d.监测氧气流速

    【分析解释】

    (2)小组同学分别用过碳酸钠和5%过氧化氢溶液作对照制取氧气,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出产生氧气体积与时间变化的曲线,结合试剂状态及分析图像,该家用制氧机的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而不选择5%过氧化氢溶液的理由是①过碳酸钠、②2min后过碳酸钠

    【拓展评价】

    (3)通过上述探究可知,保存过碳酸钠的注意事项是(写一条)。

    【探究二】探究影响制氧剂分解速率的因素,选择更优实验条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6

    6

    6

    6

    6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90

    70

    70

    20

    20

    锥形瓶中另添加催化剂

    ——

    ——

    ——

    ——

    0.5gNaCl

    0.5gFeCl3

    60min内产生氧气体积/mL

    0.0

    41.0

    4.5

    12.1

    2.0

    650.0

    【解释与结论】

    (4)写出实验⑥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5)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

    【反思与评价】

    (6)制氧条件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由此理解家用制氧剂为何配备乙剂催化剂。

六、【综合实践题】

  • 20.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从多角度认识空气。
    (1) 工业利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流程图如图:

    ①分离空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发生的是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②储存在蓝色钢瓶中的“工业液氧”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如图为模拟工业制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据图分析:“”表示的分子是(写符号)。

    (2) “温控保鲜”和“气调保鲜”是两类食品保鲜技术。它们通过降低温度和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如图所示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

    ①冰箱中常用的是“气调保鲜”。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填“富氧空气”或“富氮空气”)。这一保鲜原理主要是

    ②富氧空气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能是(填字母)。

    A.1:3          B.1:4             C.1:5            D.1:6

    (3) 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原料合成氮肥硝酸铵(NH4NO3)的工业流程(流程中涉及物质均已列出)。

    以氮气为原料也可以制硝酸,制硝酸(HNO3)的主要原理见反应④,其符号表达式为。上述流程图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个。

七、【数据分析题】

  • 21.

    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我们建构了“两组分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分混合物。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

    (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选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

    【探究方法与过程】

    (2)实验1:如图1所示,用白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符号P)有剧毒,但它燃烧能比红磷更充分地消耗掉氧气,且产物相同。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2:如图2所示,利用脱氧剂缓慢氧化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记录量筒中液面读数如表:

    实验时间/min

    0

    5

    10

    30

    35

    45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mL

    50

    35

    27.5

    19.7

    19.7

    19.7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保留至0.1%)。

    若实验结束时俯视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则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若用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中信息,实验(填“1”或“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

    【继续探究】

    (3)已知Cu+O2CuO2 , 运用上述思维模型,我们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室温下测定的实验数据如表(在气球完全干瘪的状态下测量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硬质玻璃管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50.0mL

    20.0mL

    6.5mL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保留至0.1%)。

    【实验分析】

    (4)导致该实验数据比理论值21%小的原因不可能是(填序号)。

    ①没有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拓展计算】

    (5)为了保证该实验的成功,反应前注射器中最少留mL气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按1/5计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