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修改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如果说唐代诗人的大量边塞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那么,宋代艺术就不免刻意调低了此一音高,而以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凸显出来,它以婉约风格的宋词和经典色彩的天青色宋瓷为代表。又如果说唐人以气胜,那么宋人以韵胜。气更偏于自然,韵则偏于人化。不妨说,宋代文化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新内核,它具有某些内敛又优美的品格,这些品格具有向内搜求的特点。似乎,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这就使得向历史回溯失去了必要性和动力。质言之,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唐”的。

    (摘编自张节末《论“宋韵”的美学向度》)

    材料二:

    关于宋代文化的特点,有不少学者做过探讨。著名宋史专家刘子健具体论证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文化的“内省”特点。傅乐成教授总结唐、宋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代文化则在“民族本位”的基础上,转向“单纯与收敛”,到了南宋,由于道统思想的确立,其“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坚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也就是说,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这与刘子健的“内省说”有相同之处。宋代文化的确具有“内省”或“内敛”等特征,但如果作深入观察,也许可以发现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宋人在“祖宗家法”引导下,通过内省创造的所谓“宋型文化”,与“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并非对立。

    与“四夷既服”、雄踞东亚的唐代不同,宋代版图狭小;而在五代十国的近一个世纪,北方少数民族的实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宋就经常遭到西夏的侵扰;南渡后,更是只剩半壁江山。因此,宋人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不过,宋人的忧患没有导致颓废,而是在忧患中内省,在内省中寻找立身之本。邵雍说:“天学修心,人学修身。身安心乐,乃见天人。”这个“天人合一”便是宋人内省后形成的一种立身境界。范仲淹在内省中形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忧乐观”,影响了整个宋代士人,至今依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宋人的内省不是“单纯与收敛”,更不是排他,而是“致广大”,即在广泛汲取人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博深厚、大气开放的气度。邵雍的“天人合一”,范仲淹的“忧乐观”,就体现了这一点。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又从广阔的宇宙空间与深远的历史时间中来确认人的社会角色。再如苏轼提出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与天地同在,无穷无尽,其广博大气世所罕见。

    与唐人的粗犷雄放不同,宋人在广泛汲取人类知识的过程中,不仅精细入微,而且他们的文化活动也达到了精细化的境界。宋代理学融儒、道、释三家思想于一体。在融汇过程中,宋代不同学派虽有各自的主张与立场,但均以儒家思想为主,汲取释、道两家的精华,融合成体大思精的理学体系,形成了宋代文化的大脑与灵魂。在这个大脑的指挥下,宋人的生活,宋代的文学、艺术、陶瓷、建筑等文化作品,均具有精细化的特征,并于“尽精微”中,体现出丰富性与多元化。

    “极高明而道中庸”体现了宋人自身的修养,“极高明”是指人在立身处世时达到既高大又光明的精神境界;“道中庸”则指通达中庸之道,是通向“极高明”的一种修养途径。它保证了和而不同的学派的形成,也促进了“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的展开,犹如“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致广大而尽精微,破高明而道中庸”这一宋代文化意与韵的形成,离不开宋代“祖宗家法”的保障。宋代实施的是一个高度中央集叙制度,这个制度又是以广大庶族即平民士人为基础的。反映在科举制度上,大量的庶族平民进入了政府的各级机构。其他一系列的“祖宗家法”又强化了士人经世济民的能量,以及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也从多方面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自主、文化自断、文化自信的性格,造就了自先秦以来又一座文化高峰。

    宋代文化的意与韵,根植于其独到的理学即哲学。如果说,由各种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是一个人的骨骼支架,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个人的血脉肌肤,那么哲学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与灵魂,也是一个人的精神与信仰所在。宋人虽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却善于内省,并在“祖宗家法”的保障下,个性得到了舒展和张扬,乃至逼向“极高明”之境界。这是宋代文化更深层的意与韵,也是“致广大”与“尽精微”的根本所在。

    (摘编自沈松勤《宋代文化的意与韵》)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代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从其边塞诗中可以窥见,宋代艺术则以婉约词和天青色瓷器为代表。 B . 对于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的说法,作者不赞同,但认为傅乐成和刘子健都赞同。 C . 作者认为,宋人的内省是具有忧患意识的宋人在汲取人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广博深厚、大气开放的气度。 D . “道中庸”指通达中庸之道,宋人可通过这一途径提高自身的修养,进而达到既高大又光明的精神境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近世感的获得不需要历史连续性,所以宋文化没有继承唐文化,就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B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现了宋人乃至自宋之后中国人深厚的忧患意识。 C . 材料二引用邵雍和范仲淹的话,证明了宋人在内忧外患之中内省,在内省中寻找立身之本的观点。 D . 材料二中的“祖宗家法”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它保障了宋代文化意与韵的形成。
    (3)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宋韵文化中“内省”特点的一项是( )
    A . 宋代瓷器,汝、官天青,定窑牙白,设色素雅、造型简约,却能引人进入“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B . 从宋代开始形成了沿西湖堤岸种桃柳的特色景观,在宋韵文化的投射下,柳树已然成为西湖乃至杭州的精神符号。 C .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 D . 《梦华录》中的大宋美学令人惊叹,从钱塘到东京,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市井风情,仿佛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4) 材料一中说“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非唐”体现在哪些方面。
    (5) 哪些因素促使宋代文化形成“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意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唱支山歌给你听

    陈 毓

    农大毕业考入省直机关工作第五年,尚天华领命去木鱼包村扶贫。

    黎明时,尚天华从省城出发。落日皴染群山时,车在木鱼包村委会门前停稳。村支书逮住驻村干部们的手一番猛摇,满脸堆笑,大声招呼:喝茶,喝杯我们的富硒茶。一句话向每个人说过,这才回身喊叫结对子的贫困户站过来,和干部们相认。

    许艾香是尚天华结对子的第一户。三十五岁,初中毕业,守寡三年,儿子十岁。致贫的原因是患矽肺病多年的丈夫久病无治,留下身后债。

    许艾香看着比实际年龄老,但人很利落,面对尚天华,两手搓个不停,像是正要洗手忽然被喊来一般。尚天华就和她约好,第二天一早去她家里看看。许艾香说好,她一早来接,抄近道。

    第二天,尚天华被贴窗的鸡叫叫醒,看窗外,天泛白,索性起床。他走到昨晚所见的那片茶山,看到除了来时那条通村公路,散落山间的农户只能靠蛛网似的小路连接,难怪许艾香说,要抄近道。

    眼见天放光明,尚天华吸了一肚子饱含茶香的空气,转身欲回,猛见许艾香就在身后站着。许艾香见尚天华反应过来,立即转身带路。尚天华紧赶慢赶,却只望见许艾香的背影。

    穿过一片槐花林,许艾香在一个屋场停住。土墙瓦屋,门里门外,显然用心打扫过,但许艾香的家暴露在眼前,尚天华的心还是疼了一下,家徒四壁,最抢眼的,大概算是墙上挂着的半吊腊肉。

    尚天华此刻必须和许艾香说话,更细致地了解她的实际情况,找寻帮扶路径。直觉告诉他,许艾香不懒。许艾香端来一碗蜂蜜水给尚天华喝,说去年春天,院儿里忽然结了一窝蜂,不劳而获,蜂蜜她都没好意思多收。许艾香说今年蜂太挤了,得想办法赶紧给蜂分家。说起蜜蜂,许艾香一脸生动。

    许艾香一定要留尚天华吃饭,说不给头回上门的客人吃饭是会被人笑话死的。

    腊肉卸下来,切一块,再挂回去。从屋后付林掰来付笋,做竹笋炒腊肉。苞谷面贴饼。有一碗不知什么做成的食物,乌黑、滑爽,酸辣可口。许艾香说是神仙叶凉粉,用五到九月采下的新鲜神仙叶子做最好,做不完的叶子晒干,一年四季都能做。

    许艾香说山下集日她都要挑两大盆凉粉去卖,两块钱一碗,收入就靠卖凉粉。

    当天夜里,尚天华给一位熟悉的大学教授打电话,得知许艾香所说的神仙树叶学名叫二翅六道木。作为食品加工,市场上已经研发出保鲜、包装工艺。尚天华很激动,这可是好消息。

    尚天华请村支书统计木鱼包村能做神仙凉粉的家庭,规划许艾香养蜂、凉粉加工所需资金,帮许艾香落实扶贫贷款。

    许艾香在槐花林架起二十个蜂箱,开始正经养蜂。尚天华决定先做蜂蜜和凉粉,他先把从淘宝买来的十箱密封罐交给许艾香,嘱咐许艾香严格按蜂蜜食品的卫生标准装罐打封。过了几天,尚天华又把凉粉加工和包装的设备运来。同时“木鱼包”牌商标的注册设计工作也已完成。

    “木鱼包”牌神仙叶凉粉、蜂蜜正式出品。尚天华又成了产品推销第一人。他带着蜂蜜和袋装凉粉回单位,同事们抢购一空,说支持他的扶贫成果。

    尚天华帮村民们建了“木鱼包”产品交流群,许艾香是群主。尚天华的女同学女同事也在群里,她们喝过“木鱼包”蜂蜜,大呼不一样。朋友圈推广,订单大增,叫尚天华都感叹。神仙凉粉经一番试吃,也订单纷至。许艾香带头建起电商服务站,帮助村里的富硒茶、腊肉、干槐花、土豆片、蕨菜走出去。

    蜜蜂勤快,许艾香比蜜蜂更勤快。收蜜装瓶,加工装箱,收单发货。再之后呢,许艾香说,数钱。许艾香家的槐花开了四回。“木鱼包”凉粉、蜂蜜,进了城里的扶贫超市,上了城里酒店的餐桌,销售到许艾香做梦都没去过的远方。许艾香将她的家庭小作坊,做成一个有六个男工、十八个女工的小企业。“木鱼包”成了木鱼包人的“木鱼包”。

    尚天华返城。他走到那辆来时崭新而今已跑了十八万公里的车跟前,看见一群女人在候他,车旁堆放着腊肉、鸡蛋、干笋、香椿……尚天华笑:“你们这是送红军啊!我不是红军,也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女人们都笑。许艾香勾着头,像是突然得了灵感,说“我们也没啥贵重东西送干部,你不收,你是党派来的,我们就给你唱支山歌吧。”

    许艾香扬声起头,歌声悠扬:

    兰哟草的花儿哟(哟咿哟号嗨),不呀会的开哟(哟咿哟号嗨),开在那个高山哟陡呀陡石崖(哟号嗨),(哟号哟号)陡呀陡石崖(呦号嗨)

    叫了一声妹哟(哟咿哟号嗨),叫了一声郎哟(哟咿哟号嗨),带妹那个一把哟上呀么上高台(哟号嗨),(咿哟号咿哟号哟咿哟号嗨,咿哟号咿哟号哟咿哟号嗨)带妹那个一把哟上呀么上高台(哟号嗨)

    女人们给许艾香伴着和声,共同演绎这首歌。

    尚天华在木鱼包常听人唱山歌,这一次,他听得最动情。不知不觉中,眼睛潮润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21年第13期)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天华从省城出发时是黎明时分,到木鱼包村时已是落日时分,这说明木鱼包村地处偏远,正因如此,富硒茶等特产无法走出山村。 B . 许艾香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许艾香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初中毕业,再加上丈夫久病无治,需要还债,还要独自抚养年幼的孩子。 C . 尚天华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关工作,少在山间走动,体力较差,所以许艾香为他带路时,他“紧赶慢赶,却只望见许艾香的背影”。 D . 尚天华那辆车“来时崭新而今已跑了十八万公里”,让人想象出尚天华为扶贫工作而东奔西走的情形,反映出扶贫工作的不易。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第二段描述村支书接待尚天华等人时,综合运用动作、语言和外貌等多种描写方法,突出村支书憨厚、质朴和热情的形象特征。 B . 小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通往散落山间的农户家的小路比作蛛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间小路既细且密、复杂曲折的状态。 C . 小说中许艾香给尚天华端来一碗蜂蜜水和做神仙叶凉粉的情节,为下文尚天华替许艾香规划扶贫项目做了铺垫,使情节衔接自然。 D . 小说以“槐花开了四回”暗示尚天华的扶贫工作已进行了四年,“木鱼包”凉粉、蜂蜜进了城,小作坊变成小企业,扶贫工作已见成效。
    (3) 小说中许艾香唱山歌的部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有评论说:“陈毓的《唱支山歌给你听》是用小小说文学化地描写扶贫攻坚战略决战后,中国乡村从物质到精神发生的巨大转型,鲜活地塑造了时代新人。”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正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自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池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强秦亦将袭述之欲,则君且奈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祖朝对曰:“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其祸亦及臣之身。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付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庄周贫者,往贷粟于魏,文侯曰:“待吾粟之来而献之。”周曰:“乃今者周之来,见道傍牛蹄中有鲋鱼焉,大息谓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须我为汝南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汝。’鲋鱼曰:‘今吾命在盆瓮之中耳,乃为我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则求我枯鱼之肆矣。”今周以贫故来贷粟,而曰须我邑粟来也而赐臣,即来,亦求臣佣肆矣。”文侯于是乃发粟百钟,送之庄周之室。

    (节选自《说苑•善说》)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然后杀痤/ B . 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然后杀痤/ C . 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然后杀痤/ D . 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然后杀痤/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庙堂”意思是朝廷,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庙堂”含义相同。 B . “明日”意思是第二天,与《明日歌》中“我生待明日”的“明日”含义不相同。 C . “贷粟”中的“贷”是借的意思,“粟”指谷子,去壳后叫小米。“贷栗”文中指借人粮食。 D . “邑”指城市,文中“待吾邑粟之来”与《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的“邑”含义相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国以方圆七十里的土地为诱饵,要魏王杀掉范痤,范痤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对人性的洞察,成功使自己死里逃生。 B . 祖朝认为,朝廷的决策与百姓性命攸关,所以他虽然是平民百姓,也给晋献公上书,提出一些治理国家的方针计策。 C . 惠子用“弓”来比喻弹的形状,以对“弹”的解说为例,是为了向梁王说明,说话的时候直接说,不用比喻是行不通的。 D . 庄周用路上牛蹄槽中鲋鱼求助而不得的故事,批评文侯脱离实际和假装慷慨大方,文侯听后把百钟粮食送到庄周家中。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

    ②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5) 范痤被魏王追杀,是如何自救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到渔家

    张 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注释】①草衣:蓑衣。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展示渔家住所的特征,屋舍简陋,临江而筑,时值潮涨,水湿柴扉。 B . 颔联“欲投宿”三字表明天色已晚,“犹”字则透露出渔人外出时间之长。 C . “遥见寻沙岸”句叙事,写诗人远远看见扁舟驶来,渔人正在寻沙岸泊船。 D . “春风动草衣”句运用拟人手法,刻画春风的形象,生动轻快,极富神韵。
    (2)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鸡犬之声相闻”的图画的句子是“”。
    (2) 曹操在《短歌行》中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达自己想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愿望的句子是“”。
    (3)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节选)中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既可以“一卷在手”,享受纸质图书中的“春色无边”;也可以“一屏当前”,享受数字图书中的“浩瀚无边”。从“一卷在手”到“一屏当前”,变的只是阅读的介质,不变的是阅读的本质。

    科技赋能,不只是阅读方式①____,数字阅读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下载有声阅读APP,可以听小说、新闻等,解放了双眼,同祥能够选到阅读的效果。在音频和短视频平台成为阅读推广重要阵地的今天,唯有以变应变,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满足读者需求。

    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眼前一亮。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②____,阅读变成了一种③____的体验……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数字阅读体验馆设置了数字阅读成果、IP精品等展区,集合了VR阅读、5G高清视频、5G高清听书、Al智能导读等创新阅读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有趣的沉浸式阅读新体验。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重要的出版业的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数字出版形态包括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传播、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3D内容等多元化呈现方式,也包括个性化内容推荐、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等新型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正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喝茶,是中国极为普遍的饮食习惯,也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生于山巅云雾处的茶,不受污浊,故为上品。“华”指事物最好的部分,所以古人称好茶佳茶为“云华”。①____,体系繁杂,可分为红茶、白茶、黑茶、绿茶等等。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品出健康,不同季节喝不同种类的茶可以起到不同的养生功效。

    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强心。普洱茶对于治疗暑热口渴、头痛目昏等病症效果较好。白茶的药效性能更好,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功效。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②____,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饮茶1至2次,每次放入2至3克的茶是比较适当的。患有神经衰弱、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有传言称隔夜茶不能喝,特别是夏季天气炎热,隔夜的茶汤放置时间太长很容易变味变质,即便还没变味也可能已经滋生了大量的细菌,细菌再分解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如果饮用变质的茶汤,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引发炎症,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央视节目《是真的吗》对此展开了一组科学实验,结果发现,隔夜茶的味道并没有变,亚硝酸盐也没有超标,③____。

    (1)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 .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C .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常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D . 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我可没有这样的勇气。
    (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

    ——毛泽东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

    材料三

    当今,在充满竞争的快节奏社会里,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着“内卷”“躺平”“佛系”等词语。内卷就是内耗,是高强度的竞争,内卷使人精疲力竭,彼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躺平”是一种无欲无求的消极“佛系文化”现象。

    请结合材料,以“躺平与奋斗”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