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09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

    这里谈论的“躺平”,指的是这样一种心境状态,是一种甘居下游、承认失败、放弃社会通行游戏规则的心境状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某些动辄宣称自己要“躺平”的人,如果依然按照某种晋升标准在打拼,其实并非真正的“躺平者”。他们的夸张语言,只不过是对所承受压力的情绪宣泄。情绪释放之后,也往往就达到了亚里士多德之所谓升华或者净化的效果,也就是说治愈了,其实是认可或接受现实秩序。

    躺平现象在当今社会似乎有增无减,这该如何理解呢?以我们熟知躺平族系谱的“三和大神”为例,“三和大神”的生活理念是“干一天玩三天”。对这样的躺平者而言,除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他们无欲无求,甚至宁愿甘居社会边缘。这些人当然表明了某种极端,他们的存在算不上普遍性的现象级社会事实,同时,上述理念也未必是他们能坚持的一种恒常生活实践。但无疑,他们代表了许多生活目标幻灭者的某种倾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社会中无望获取充裕生活资料所产生的挫败预期不同,这样的幻灭,是一种现代性的幻灭,是基于对谋求更高层次需求——例如得到承认或自我实现等愿望——的主动放弃。

    “躺平即正义”口号的倡导者及支持者可能大体上是正在艰难爬坡的青年人。如今的青年人拒绝将资本的逻辑予以合理化。他们脑中并没有中老年人依然保有的物质贫乏的记忆。他们生活在生活资料相对丰富的时代,他们固然没有那种欲壑难填的占有渴念,但容易将物质安全视为当然,而一旦踏入社会,这种安全感顿时烟消云散,诸多心理上的断裂会随之产生。特别是他们的期待薪酬与实际收入之间,总是存在落差,因此必然会滋生被剥夺感。由于无法适应一些企业制度设置的残酷性,曾经学习过的剩余价值等概念,就会从书本中被激活,由此产生道德义愤。对有些青年人来说,拒绝成为劳动力,拒绝升迁、涨薪等光明前途,也就是躺平,就相当于挫败了这种“剥削”的阴谋。

    此类青年人使得躺平的叙事可能性得以凸显,其实,社会不同群体中的不少人也都表达了对于躺平的真实渴望,即便这种渴望本身更多反映了一种情绪,而非关涉一种未来行动图景。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躺平即正义”的声音,纳入社会的现代性转换这个更大的背景中来考察。从这个视角来看,“躺平即正义”的呼声不过是冰山一角,它折射出来的,是海平面下不可见的躺平主义冰山。

    只要存在着物质或精神资源的差异,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性,躺平主义就必然存在。我们当然不可能彻底铲除躺平主义,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例如推动共同富裕)来改变躺平主义借以滋生的社会条件,并由此尽可能多地消除社会的怨气甚至戾气。倘能如此,那么其中的沉重和悲苦,将在不断翻新的躺平主义话语中随风飘逝或至少渐次蒸发。

    (摘编自朱国华《从预防性抑制到现代性危机:躺平的前身后世》)

    材料二:

    当下躺平者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形态:虚假的躺平主义者、积极的躺平主义者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

    第一种是虚假的躺平主义者。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竞争场上的成功者,也可以称之为“躺赢”主义者。他们或者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任性地“潇洒”;或者拥有相对稀缺的资源或能力,躺着也可以挣钱。他们只是以躺平的姿态享受太平人生、岁月静好而已。

    第二种是积极的躺平主义者。这些人多少具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将躺平这种无奈的人生“被选择”,升华为一种自觉的“主义”,一种美丽的精神乌托邦,躺平就此提升为意识形态化的躺平主义。这些积极的躺平主义者,退出竞争激烈的名利场,在精神世界里面,寻找确定的自我。

    但积极的躺平主义者占比并不高。大多数躺平者只是第三种类型,即消极的躺平主义者。消极的躺平,并非什么工作都不做的啃老族,也不是吃低保的宅男宅女,他们只是类似日本出现的“低欲望群体”:工作还是有一份,但对工作不再上心,不再努力,断绝了往上流动的欲望,也不再愿意为“996”卖命。网络上有观点形容这种躺平像海蜘蛛。海蜘蛛吃海底垃圾长大,除了脚就是一个头,全身没有肉可食用。这样的动物在食物链里面,反而显得很安全。只要成为废物,就没有人可以利用你,资本不能利用,朋友也无法利用,躺平所带来的,竟然是一种低质量生活的安全感。消极的躺平主义者追求的安全感,就像是庄子所指出的“无用之用”。

    对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来说,这种选择是无奈的,是对今日社会主流体制“优绩制”的抵抗。“优绩制”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前景:这是一个机会平等的世界,爱拼才能赢!如果“蛋糕”做大以后人人有份,则人们会相信这个“优绩制”的前景。然而,如果现实世界变成零和博弈,少数人的成功伴随着多数人的挫败,那么智商、努力,也未必能换来个体所期待的未来。

    从网络上的此类情绪中,可以观察到一个深刻的现象:消极的躺平主义者实际上是“身躺心不平”。身躺只是假象,他们的内心其实充溢着愤懑不平。与虚假的躺平主义、积极的躺平主义不同,更与佛系青年有别,一旦进入消极的躺平主义者的内心,就会发现有一种无名的怨恨,这种怨恨,所针对的目标,一是资本,二是精英,三是逼迫其不断拼命的“优绩制”。在网络上,仇富与仇精英的情绪,在一部分失败者那里弥漫,各种“困在系统”里的说法,也反映了对“优绩制”的强烈不满。

    “身躺心不平”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心理现象。德国社会学家舍勒曾经专门研究过怨恨,指出这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产物。到了现代民主社会,阶级的天花板被捅破了,只要努力奋斗,就有可能跨越阶层。然而,通往成功的金字塔并不容易爬,大多数人的欲望被流动的民主社会释放出来了,但最终满足欲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在心理上积淀了各种各样的怨恨:怨恨比自己更幸运的同一阶层的人;怨恨高高在上的富人与精英。

    如何让更多的躺平者重拾信心,重新看到希望,的确是当下中国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摘编自许纪霖《躺平:代际冲突下的“后浪”文化》)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一种“躺平”从表面上看甘居下游,但实际上是一种对压力的情绪宣泄,是一种情绪的自我治愈。 B . “三和大神”们无欲无求,甘居社会边缘,这可能是他们基于对谋求某些更高层次需求的主动放弃。 C . “躺平即正义”口号的倡导者及支持者拒绝将资本的逻辑予以合理化,挫败了资本“剥削”的阴谋。 D . 在躺平者的三种不同的形态中,积极的躺平主义者占比并不高,大多数躺平者为消极的躺平主义者。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和大神”们的存在并不是普遍性的现象级社会事实,在生活实践中也未必能坚持“干一天玩三天”。 B . 物质或精神资源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性是躺平主义滋生的社会条件,我们不可能彻底铲除躺平主义。 C . 消极的躺平主义者类似日本出现的“低欲望群体”,追求的是一种低质量生活的安全感,就像是庄子所指出的“无用之用”。 D . “优绩制”是今日社会的主流体制,它让爱拼的人能赢,然而也会让部分失败者产生怨恨情绪,需要加以改进。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积极的躺平主义”观点的一项是( )
    A .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B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 .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 .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面对当下年轻人中出现的“消失躺平”现象,请根据文本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节选)

    后来,我们看到了连长,他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腰里绑满了钞票,提着个包裹向西走去。我们知道他是要逃命了,衣服里绑着的钞票让他走路时像个一扭一扭的胖老太婆。有个娃娃兵向他喊:

    “连长,蒋委员长还救不救我们?”

    连长回过头来说:

    “蠢蛋,这种时候你娘也不会来救你了,还是自己救自己吧。”一个老兵向他打了一枪,没打中。连长一听到子弹朝他飞去,全没有了过去的威风,撒开两腿就疯跑起来,好几个人都端起枪来打他,连长哇哇叫着跳来跳去在雪地里逃远了。

    枪炮声响到了我们鼻子底下,我们都看得见前面开枪的人影了,在硝烟里一个一个摇摇晃晃地倒下去。我算计着自己活不到中午,到不了中午就该轮到我去死了。一个来月在枪炮里混下来后,我倒不怎么怕死,只是觉得自己这么死得不明不白实在是冤,我娘和家珍都不知道我死在何处。

    我看看春生,他愁眉苦脸地也在看着我。我们吃了几天生米,春生的脸都吃肿了。他伸舌头舔舔嘴唇,对我说:

    “我想吃大饼。”

    到这时候死活已经不重要了,死之前能够吃上大饼也就知足了。春生站了起来,我没叫他小心子弹,他看了看说:

    “兴许外面还有饼,我去找找。”

    春生爬出了坑道,我没拦他,反正到不了中午我们都得死,他要是真吃到大饼那就太好了。我看着他有气无力地从尸体上跨了过去,这孩子走了几步还回过头来对我说:

    “你别走开,我找着了大饼就回来。”

    他垂着双手,低头走入了前面的浓烟。那个时候空气里满是焦煳和硝烟味,吸到嗓子眼里觉得有一颗一颗小石子似的东西。

    中午没到的时候,坑道里还活着的人全被俘虏了。当端着枪的解放军冲上来时,有个老兵让我们举起双手,他紧张得脸都青了,叫嚷着要我们别碰身边的枪,他怕到时候连他也跟着倒霉。有个比春生大不了多少的解放军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我,我心一横,想这次是真要死了。可他没有开枪,对我叫嚷着什么,我一听是要我爬出去,我心里一下子咚咚乱跳了,我又有活的盼头了。我爬出坑道后,他对我说:

    “把手放下吧。”

    我放下了手,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我们一排二十多个俘虏由他一人押着向南走去,走不多远就汇入到一队更大的俘虏里。到处都是一柱柱冲天的浓烟。向着同一个地方弯过去。

    地上坑坑洼洼,满是尸体和炸毁了的大炮枪支,烧黑了的军车还在噼噼啪啪。我们走了一段后,二十多个挑着大白馒头的解放军从北横着向我们走来,馒头热气腾腾,看得我口水直流。押我们的一个长官说:

    “你们自己排好队。”

    没想到他们是给我们送吃的来了,要是春生在该有多好,我往远处看看,不知道这孩子是死是活。我们自动排出了二十多个队形,一个挨一个每人领了两个馒头,我从没听到过这么一大片吃东西的声音,比几百头猪吃东西时还响。大家都吃得太快,有些人拼命咳嗽,咳嗽声一声比一声高,我身旁的一个咳得比谁都响,他捂着腰疼得眼泪横流。更多的人是噎住了,都抬着脑袋对天空直瞪眼,身体一动不动。

    第二天早晨,我们被集合到一块空地上,整整齐齐地坐在地上。前面是两张桌子,一个长官模样的人对我们说话,他先是讲了一通解放全中国的道理,最后宣布愿意参加解放军的继续坐着,想回家的就站出来,去领回家的盘缠。

    一听可以回家,我的心扑扑乱跳,可我看到那个长官腰里别了一支手枪又害怕了,我想哪有这样的好事。很多人都坐着没动,有些人走出去,还真的走到那桌子前去领了盘缠,那个长官一直看着他们,他们领了钱以后还领了通行证。

    接着就上路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那个长官肯定会拔出手枪来毙他们,就跟我们连长一样。可他们走出很远以后,长官也没有掏出手枪。这下我不紧张了,我知道解放军是真的愿意放我们回家。这一仗打下来我知道什么叫打仗了,我对自己说再也不能打仗了,我要回家。我就站起来,一直走到那位长官面前,扑通跪下后就哇哇哭起来,我原本想说我要回家,可话到嘴边又变了,我一遍遍叫着:“连长,连长,连长——”

    别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位长官把我扶起来,问我要说什么。我还是叫他连长,还是哭。旁边一个解放军对我说:

    “他是团长。”

    他这一说把我吓住了,心想糟了。可听到坐着的俘虏哄地笑起来,又看到团长笑着问我:

    “你要说什么?”

    我这才放心下来,对团长说:

    “我要回家。”

    解放军让我回家,还给了盘缠。我一路急匆匆往南走,饿了就用解放军给的盘缠买个烧饼吃下去,困了就找个平整一点地方睡一觉。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情节没有太大的波折,语言也很平白,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B . 文章描写连长在紧急关头不顾士兵死活携款逃跑,寥寥数笔刻画出国民党军官的丑态,从中可以看出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C . 春生出去找大饼吃,不忘提醒“我”别走开;“我”没有叫他小心子弹,也没拦他,因为“我”知道他太饿了,拦也没用,充满了悲剧色彩。 D . “我”要回家,可只是一遍遍地叫着“连长”并哭个不停,可以看出“我”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回家愿望成真的激动而又不太敢相信。
    (2) 请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3) 文章运用第一人称“我”来展开叙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资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贞观十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

    十七年,疾甚。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注]①隐太子:指李建成。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B . 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C . 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D . 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始置于秦代,太子出行时为先导,唐代沿称,掌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B . 贞观,年号名称。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清时期亦有以年号作为皇帝称呼的,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C . 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陛下”后来演变为臣民对帝王的尊称。 D . 三驱,三匹马牵引的车驾。古时帝王田猎出行时阵容浩大,车驾豪奢,魏征提出“三驱以为度”,劝谏帝王戒奢从简。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征经历坎坷。他年幼命途多舛,处境悲凉。曾先后受任于元宝藏、李密、窦建德、李建成和李世民。 B . 魏征正直敢言。当身为皇帝的李世民责备魏征令他们兄弟相争时,魏征却直言若太子听从自己的建议,便不会有杀身之祸。 C . 魏征尽忠职守。他感激太宗的知遇之恩,积极进谏,共上奏二百多条奏章,全都切中事理并合乎太宗心意。 D . 魏征胸怀社稷。他以隋朝灭亡的教训劝谏太宗知足节用;他劝谏太宗“十思”,并为其描绘了治国理政的美好图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

    ②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三、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奉寄高常

    杜甫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 , 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注】①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三月,高适回朝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时年61岁。②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高适秋后至汶上,与杜甫订交。③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谏闻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写诗人与高适多年后汶上相逢,感叹好友飞黄腾达,自己却迟暮无成。 B . “总戎楚蜀”回忆高适统领淮南两川军队的历史,意在突出好友的军事能力。 C . “应全未”指高适在军事上未尽其能,“不啻过”指其文才可与曹植、刘桢相媲美。 D . 本诗是对友人的寄奉之作,由从前事写到目前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待友之真挚。
    (2) 本诗颈联和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同一个典故,却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 5. 补写出下列文段中的空缺部分。
    (1) “革故鼎新”是中华文明永葆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子,它可以推动人通过内省进入更高的人生境界。荀子就把自省和学习结合起来,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一个环节,他说: “。”
    (2) “革故鼎新”思想里还包含着尚学的思想,如韩愈在《师说》里说“圣人无常师”,并列举孔子向不同的老师请教学习的事例来证明弟子在某些方面可以高于老师,原因是 “”。“革故鼎新”思想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和中华文明不断演进,今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更需要继承革故鼎新精神。
    (3) 古诗词中的“猿猴”意象并非信手而用,实则有不同目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猿啼表达凄凉之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则以此描写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猿啼凄清的环境。
    (4)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

五、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6. 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    过:错 B . 而陛下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C . 是以泰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抛弃 D . 藉寇兵而盗粮        赍:给予,送给
  • 7.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凡百元首,承天命    景:重大 B .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我约束 C . 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壅蔽:堵塞蒙蔽 D . 鸣琴垂拱 , 不言而化    垂拱:拜谒
  • 8.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黥,又称墨刑,在犯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为罪犯的标志,擦洗不掉。 B . 宋徽宗,宋朝皇帝赵佶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 . 太尉,一种官名,在宋徽宗时代是武官的高级官阶。 D . 《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长篇章回小说。
  • 9. 下列有关词语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疏,奏文的一种1。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 B . 《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 . 《谏逐客书》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D . “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 10. 以下对《红楼梦》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刻画了种种人情世态。 B .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C .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她贪婪、凶狠、狡诈,设计害死贾瑞,因此王熙凤身上没有丝毫人性之美。 D . 在《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作品增添神秘气息,吸引读者兴趣。

六、语言表达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___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 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__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____,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今人____。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 B . 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赏心悦目 C . 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往 D . 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赏心悦目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 . 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 . 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薜荔抒情 D . 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 . 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 . 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 . 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4) 仿照示例,从鲁迅、巴金、老舍、曹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

    向你致敬,冰心。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带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七、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闻一多在《红烛》中借助红烛表达了对理想的困惑和追求。其中以下两个诗句颇耐人寻味:

    ⑴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⑵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