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颂德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修改时间:2024-10-29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 量筒可以用来测量体积,下面量筒的读数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跳动75次 B . 餐桌的高度约为150cm C . 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8s D . 某同学的身高是167m
  • 3. 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4cm、36.4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 . 37.1cm B . 36.3cm C . 36.37cm D . 36.4cm
  • 4.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 . “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C . 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呐系统可探知海洋的深度 D . 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 5.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当入射角增大时(  )
    A . 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 B . 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减小 C . 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D . 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增大
  • 6. 小红在照镜子时,看到墙上的钟表在镜子中的像,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时间是(  )

    A . 4:00 B . 4:30 C . 6:20 D . 18:00
  • 7.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中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
    A .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B . “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 . “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 . “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 8. 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如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 . 雨后彩虹 B . 镜花水月 C . 小孔成像 D . 海市蜃楼
  • 9. 视力测试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相距5m。在不太宽敞的室内测量视力一般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所示,人离平面镜(  )远就能满足测试要求。

    A . 2m B . 3m C . 5m D . 6m
  • 10. 八年级同学在做光从空气射入三棱镜的光路图时,老师巡视后找了四名同学的答案展现给大家,请你也参与判断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 1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更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尺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cm;

    (2)如图2所示,秒表的分度值是s,秒表的读数是s;

    (3)如图3所示,为了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紧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被弹开,此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 12. 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前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传来的,第二次是经传来的。
  • 13. 如图所示,在相同的玻璃瓶中注入不同深度的水,按水的深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摆放,用一根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则发出声音的音调,若改用向瓶内吹气的方式,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均选填“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

  • 14. 长春南湖大桥是长春十大地标建筑之一,某司机驾车过了南湖大桥,司机发现桥面两侧设有隔音墙,是为了在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填单位),它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5. 如图所示是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中可知图音调高,图响度小。

  • 16. 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选填“实”或“虚”)像。

  • 17.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 18. 平面镜表面发生的反射是(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凸面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三、作图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 22. 小福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等。

       

    (1)为了便于观察,本实验最好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

    (3)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它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

    (5)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会观察到蜡烛A的像(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6)实验中,有的同学发现无论怎样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的白纸上移动,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 23. 小刚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1)如图甲所示,实验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右侧可绕ON翻折)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应于镜面;

    (2)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如表格所示数据,分析数据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

    (3)让光沿图甲中FO方向照射到镜面,它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如图乙所示,小刚将右侧纸板沿PQ剪开,将上半部分向后折(选填“会”或“不会”)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7分)

  • 24. 为实现我国的探索宇宙的计划,我国向某星球发送了一束激光,激光到达某星球后并返回地面约6s,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求地球到此星球的距离是多少米?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2分,共8分)

  • 2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华夏之光——圭表

    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如图甲所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圭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到9.46m,并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使表高变为传统表高的五倍。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横梁的清晰像(如图乙所示),这样就可以精确的测量表的影长了。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1)表的高度增加到9.46m,合nm;

    (2)圭表的工作原理是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人们可从不同的方位看到圭表中的表,是由于光在表的表面上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3)景符在圭面上形成太阳清晰的像,该像是(选填“圆形”或“方形”)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