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分层练习: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修改时间:2021-12-30 浏览次数:92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 . 注重以农为本 B . 废除严刑峻法 C . 提倡勤俭治国 D . 减免徭役赋税
  • 2. 西汉初期,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与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帝王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相同点是(   )

    ①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③实施“推恩令” ④加强思想控制

    A . ①③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④
  • 3.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高祖为了改变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 以法治国 B . 重用人才 C . 休养生息 D . 以德化民
  • 4. 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提倡勤俭治国等措施。西汉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B . 西汉统治者是农民出身,还保留着农民本色 C . 西汉国力尚弱,统治者还不能享受 D . 西汉统治者奉行儒家思想
  • 5.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其中“汉业建”的时间是( )
    A . 公元202年 B . 公元前202年 C . 公元221年 D . 公元前221年
  • 6. “人生不是一锤子买卖”屡败屡战的刘邦,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史称(    )
    A . 西周 B . 东周 C . 秦朝 D . 西汉
  • 7. 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下列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

    ③汉文帝

    ④汉景帝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8. 关于“楚汉之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是刘邦反对项羽的正义战争 B . 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 C . 属于农民起义 D . 是项羽为了维护农民阶级利益同刘邦的战争
  • 9. 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而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政策 B . 焚书坑儒政策 C . 独尊儒术政策 D . 休养生息政策
  • 10. 以下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曾经出现过的盛世景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康乾盛世        ④开元盛世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①②④
  • 11.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 . 发展农业生产 B . 增加财政收入 C . 稳固政权统治 D . 减轻农民负担
  • 12.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图中空白处的朝代是(   )

    A . 西汉 B . 西晋 C . D .
  • 13. 汉文帝先后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体现了汉初实行的政策是(   )
    A .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B . 强化军权,维护统一 C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 民族团结,安定边疆
  • 14. 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这位“天外来客”名字中的“嫦娥”,据说本称妲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西汉皇帝(  )
    A . 增加赋税徭役 B . 倡导勤俭治国 C . 实施“推恩令” D . 设置西域都护
  • 15. 如图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

    A . 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 . 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 . 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 . 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 16. 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 . 注重以农为本 B . 废除严刑峻法 C . 提倡节俭治国 D . 减免徭役赋税
  • 17. 习近平指出,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 . 汉高祖时期 B . 文景时期 C . 汉武帝时 D . 光武帝时
  • 18. 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的客观原因是(    )
    A .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 重视以德化民 C . 经济困难 D . 人心思安
  • 19.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

    A . 天人合一 B . 敬天法祖 C . 君权神授 D . 天人感应
  • 20. 巨清华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为她所收集的资料拟定一个正确主题 ( )

    ①“秦王扫六合” ②“伐无道,诛暴秦”

    ③汉朝与匈奴的和战   ④汉通西域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经济重心的转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填空题

  • 21. 西汉初年汉高祖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而采取的政策是。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推行该政策,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的整治,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
  • 22. 杰出的历史人物善于开创历史新局面。

    ①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著书立说,形成的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②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③西汉与东汉初期统治者开创的盛世局面分别是

  • 23. 建立: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如何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三、材料分析题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帝与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定农民的赋税标准)。

    ——《汉书》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1) 材料一中,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的社会局面被称作什么?
    (2) 说说汉文帝与汉景帝对待“农”的态度。
    (3) 根据材料二,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
    (4) 根据材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景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 25. 阅读《史记》中反映西汉社会状况的一组史料

    材料一:(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驯,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粮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的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的“天子”是谁?
    (2) 材料二中的“京师”是指当时的哪一城市?“钱”是什么样式的?
    (3) 你认为材料二是对哪一盛世局面的描写?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物质匮乏),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发布诏令:减轻田租,十五税一(即国家征收土地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税);释放奴隶;士兵复原,以功劳行田宅……

    材料三 孝景二年(汉景帝时期),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说:“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 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是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汉初统治者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3) 材料四出现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西汉初年经济形势扭转的这段历史给你带来的启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