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卷A

修改时间:2021-10-13 浏览次数:156 类型:单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在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情况下,一鼓作气将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 . 黄花岗起义 B . 二次革命 C . 武昌起义 D . 北伐战争
  • 2. 1924年1月孙中山写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
    A . 创建了同盟会 B . 领导辛亥革命 C . 进行国共合作 D . 进行二次革命
  • 3.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 . 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 . 北伐军将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D . 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 4.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导致了(   )
    A .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的失败 B .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的失败 C . 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 .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 5.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创立时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这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有关黄埔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创办于1927年 B . 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C . 孙中山亲自担任该军校校长 D . 校址设在江西南昌
  • 6. 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 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B . 北伐将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 .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 D . 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 7. 在台湾国民党党史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资料,如毛泽东在1924年6月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长时,写给农民部长甘乃光的亲笔信;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还有周恩来、董必武、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共重要领导人物的亲笔文件。这些文物(   )
    A . 是研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史料 B . 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要史料 C . 见证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D . 反映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曲折历程
  • 8. 北伐战争中,下图所示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歌曲中的“大联合”是指(  )

    A . 革命统一战线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 . 爱国统一战线
  • 9.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 . 八七会议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10. 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A . 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 八七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 . 井冈山会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11.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有(   )

    ①进行了北伐战争    ②发动了南昌起义

    ③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2. 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该诗颂扬的事件(   )
    A .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 . 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 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 13. 如图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井冈山会师。画中会师的双方是(   )

    A . 朱德、毛泽东率领的队伍——陈毅率领的队伍 B . 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刘伯承率领的队伍 C . 朱德、周恩来率领的队伍——毛泽东率领的队伍 D . 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毛泽东率领的队伍
  • 14.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 . 中央革命根据地 B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15. 贵州省黎平县老人任时若回忆说:“我见过红军,那是冬天。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都归还。”从老人的话中可知(   )
    A .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 B . 红军纪律严明 C . 遵义会议是重要转折 D . 红军胜利会师
  • 16. 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还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古田会议 D . 遵义会议
  • 17.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   )
    A . 摆脱了被动局面 B . 实现战略大转移 C . 从挫折走向坦途 D . 开辟出一-条新路
  • 18. “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这句话强 调的是(   )
    A . 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 . 遵义会议做出了正确决策 C . 长征锻炼了红军基干力量 D . 长征打开了革命新局面
  • 19.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三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八大
  • 20. 某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 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 巧渡金沙江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 . 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 . 四渡赤水河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 21. 诗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下列毛泽东的诗句,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如图所示地点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 . 金沙水拍云崖暖 B . 大渡桥横铁索寒 C . 更喜岷山千里雪 D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22. 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上述材料表明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

    ①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

    ②中央苏区物资匮乏,兵力减少

    ③敌强我弱,实力悬殊

    ④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3. “1935年3月20日夜,刚刚三渡赤水的红军主力离开隐蔽地,居然又重新向东回头,再次在二郎滩、太平渡等地渡过赤水。”这次军事行动(   )
    A .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B .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C . 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24. 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请你以长征进程为序,将下面这首顺序颠倒的诗歌恢复原貌(   )

    ①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②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③舵手一易齐桨櫓,革命从此上新途。

    ④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A . ③①②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②④①③
  • 25. 曾参加红军长征的萧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③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兵力。

    材料二: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到攻打武昌的任 务后,一位共产党员班长将写好的遗书交给营长曹渊,同是共产党员的曹渊说:“我同你一样准备牺牲,还是交给周廷恩书记吧。”周廷恩也说:“我要同你一起去攻城!”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战中,人人奋勇,个个冲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材料一中,“打倒吴佩孚"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哪两个省份?材料二中的叶挺独立团因英勇善战,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什么美誉?据材料可以看出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三: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材料四: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曾在材料四中的“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谁?黄埔军校建立的作用是什么?

    (3) 材料五: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 27.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如下图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1) 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3) 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建立的?
    (4)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的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二: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中国革命军的旗号。他们曾一度攻占一些城镇,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比较强大,受到严重损失,余下的部队退到文家市时,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材料三:1927年8月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但大多数都失败了,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路的,才树立起红旗。党中央派出不少优秀干部“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去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

    材料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辟了革命新天地。这一年的12月,在井冈山龙江书院,毛泽东创办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教导队,史称井冈山军官教导队。“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军事教育机构”,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前身。

    (1) 材料一中周恩来所说的“起义"是指哪一次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2) 阅读材料二,说说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的重要决定是什么?
    (3) 材料三中所说的“井冈山道路”是怎样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哪里?
    (4) 根据材料四,为什么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辟了革命新天地"?
  • 29.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红军表现了英雄气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被迫长征]

    材料一:红军突围

    [征途纪要]

    材料二:

    [历史感悟]

    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么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

    (1) 读材料一,简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
    (2) 材料二中图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图二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 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博古等人在红军长征出发前,既不做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也不做长途行军作战的准备。他们把突围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行动缓慢,始终摆脱不了敌人。

    材料三:红军连续突破敌人 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人员折损惨重,只剩3万多人。红一方面军原来准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材料四:草地位于川陕甘边界,绵延几百千米,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泥潭。行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无法生还。红军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杀军马或煮皮带充饥,常常背靠背宿营,互相取暖;手挽手行进,镗过泥沼。就这样,红军历尽艰难,走出了草地。

    红军将士穿着单衣,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怒吼的狂风,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战胜了风雪,翻越了夹金山。

    (1) 用图中字母回答:

    ①1935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地 点:

    ②中央红军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的地点:

    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2) 据材料二、三、四,分别概括指出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3) 以上材料折射出长征精神的哪些内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