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71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    )
    A .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局面 B . 开创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 . 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大趋势 D . 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 2.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
    A . 勤于政事 B . 虚心纳谏 C . 重视教育 D . 发展经济
  • 3. 某班正在排练一部关于唐朝的舞台剧,其道具有误的一项是(    )
    A . 蜀锦 B . 唐三彩 C . 青瓷 D . 交子
  • 4. 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诗仙”的美誉。他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欧阳询
  • 5. 学习历史离不开了解重要历史人物。下图两位人物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民族关系 B . 中外交流 C . 民族英雄 D . 改革创新
  • 6. 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
    A . 促使唐朝由盛转衰 B . 加剧南方社会混乱 C . 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D . 推动统一趋势加强
  • 7. 辽和西夏都曾创制文字、铸造货币,这说明(    )
    A .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正式开始 B . 辽、西夏之间完全同化 C . 辽和西夏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D . 辽、西夏文明高度发达
  • 8.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是(   )
    A . 东京 B . 临安 C . 应天 D . 建康
  • 9. 下图是宋代海外贸易图,由图可知宋代海外贸易(    )

    A . 广州、泉州是贸易商港 B . 中国商船直达欧洲 C . 主要活动于大西洋流域 D . 推进北方经济发展
  • 10. 铁木真在蒙古族发展壮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他的措施总结有误的是(    )
    A . 统一蒙古草原 B . 创制蒙古文字 C . 攻占南宋都城 D . 建立蒙古政权
  • 11. 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因地制宜设置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今天台湾地区的是(    )
    A . 澎湖巡检司 B . 宣政院 C . 行中书省 D . 北庭都元帅府
  • 12.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学习一专题时,收集了关汉卿的《窦娥冤》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书籍,也出示了下面两幅图片。由此可知,其学习的专题是(    )

    A . 宋词和元曲兴盛 B . 宋元时期的史学和文学 C . 繁华的都市生活 D .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 13.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可以用来佐证其成就的是(    )

    ①造纸术   ②指南针    ③雕版印刷术   ④活字印刷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4. “锦衣卫”“文字狱”“军机处”这些词语最能反映明清时期出现的趋势是(    )
    A . 军备废弛 B . 强化皇权 C . 吏治腐败 D . 国家统一
  • 15. 习近平曾说: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这意在说明郑和船队是(    )
    A . 和平的使者 B . 文明的传播者 C . 贸易的推动者 D . 航线的开创者
  • 16.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事迹是(    )
    A . 凿空之旅通西域 B . 誓死抗金保南宋 C . 平定倭患护民安 D . 抗击沙俄守边疆
  • 17.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也有突出成就。下列科技文化与成就搭配一致的是(    )

    作    品

    成         就

    A

    《本草纲目》

    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B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

    《农政全书》

    地理学巨著,文学名著

    D

    《徐霞客游记》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据此可知,李自成受欢迎和拥护的原因是其提出(    )
    A . 重农抑商 B . 以德服人 C . 民贵君轻 D . 均田免赋
  • 19. 乾隆年间的苏州,据史料记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材料说明苏州(    )
    A . 烟火绚丽 B . 商业繁荣 C . 农业发达 D . 地价上涨
  • 20. 下边方框中的材料反映的是(    )

    A . 闭关政策造成了中国落后 B . 清朝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 C . 闭关政策起到了自卫作用 D . 闭关政策保护了小农经济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 21.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唐玄宗统治。
    (2) 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巨著。
    (4)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后来清朝时修建的。
    (5) 明清时期最有名的商帮是晋商和湘商。
    (6)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共30分)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宋太祖

    材料三:行文自“起讲”开始,就须“入口气”。即代圣人孔子或贤者孟子、朱熹等人的口吻说话。谓之“代圣贤立言”。至于代言的内容,也不能凭空捏造或搞乱了时代,只能依照“朱注”的文字加以构思。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必遭黜落。

    ——赵伯陶《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

    (1) 材料一与什么制度有关?此制度在唐朝有何新的发展?
    (2) 材料二体现宋太祖的什么治国理念?这给宋朝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3) 材料三中的“行文”指的是什么?概括材料中“代圣贤立言”的含义。
    (4) 综合以上材料,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思想文化政策,你认为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观察材料一,指出隋朝国家粮仓的选址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材料二是唐朝时出现的两个农业生产工具,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和好处。
    (3) 概括材料三中两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现象?
    (4)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四、活动与探究

  • 2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良好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材料三:

    (1) 列举唐太宗时与图中A处友好交往的具体史实。对A处有何作用?
    (2) 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 《绍兴和议》指的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合约?依据材料二,指出《绍兴和议》签订的影响。
    (4) 将材料三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分析康熙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5) 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该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