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暑期作业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二)

修改时间:2021-07-07 浏览次数:142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下图所示,是公元443年鲜卑族祖先在嘎仙洞石璧上所留石刻的拓片。它可以用来说明(   )

    A .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B . 小篆成为全国通用文字 C . 王羲之的行书冠绝天下 D . 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
  • 2. 建安元年(196),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此举目的是(   )
    A . 促进北方的统一进程 B . 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C . 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 D . 解决北方的温饱问题
  • 3. 对下面两幅魏晋壁画(如图)解读合理的是(   )

    A . 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B . 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C . 牛耕技术开始出现 D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 4. 根据《三国志》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2009年,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高陵墓,其墓主为曹操。以上材料说明了认定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
    A . 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 B . 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 . 家族族谱和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 . 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 5. 东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
    ②北方人口南迁也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自然条件好 
    ④南方是汉族统治区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6.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 面食的营养价值 C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南方人口增多
  • 7. 下列战役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8.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一系列汉化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 )
    A .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 削弱了北魏实力 C . 结束了南北分裂 D . 加强了君专制
  • 9. 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    )
    A . 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过程 B . 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 C .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D . 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
  • 10. 东晋初年,从洛阳迁到吴地的丞相王导在盛夏之日为了消暑,将腹部压到冰凉的棋盘上,并说:“何乃渹(渹是吴地方言,意为凉快)。”北人说吴语,这体现出(   )
    A . 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B . 人口南迁带动文化交流 C . 北人不适应南方气候 D . 东晋时期实现国家统一
  • 11. “(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 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 . 周平王迁都洛邑 B . 商鞅变法 C . 孝文帝改革 D . 王安石变法
  • 12.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描写的是哪一次战役(    )
    A . 桂陵之战 B . 巨鹿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13.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碎土的耙分化出有齿铁耙和无齿耙;如果按照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贮藏、运输等细分,农具多达数十种,比西汉时增加了许多,使用方法也有改进。这反映了贾思勰(    )
    A . 强调生产因地制宜 B . 强调种植不误农时 C . 重视介绍生产工具 D . 提出多种经营思想
  • 14. “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指挥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的方式、以少胜多战胜了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的是(    )
    A . 赤壁之战 B . 淝水之战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文景之治
  • 15. “汉帝国崩溃后,中国陷入一段长期的动荡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连,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的动荡时期”指的是(    )
    A . 夏商周时期 B . 春秋战国时期 C . 两汉交替时期 D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崩离析。之后,历经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漩涡之中。这一时期社会的两大特征表现是(    )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政权分立与经济发展 D .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7.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8.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下列出自潍坊的巨著中能体现民族交融的是(    )
    A . 郑玄的《三礼注》 B . 赵明诚的《金石录》 C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 . 陈介祺的《毛公鼎考释》
  • 19. 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    )

    ①巨鹿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0. 如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

    A . 圆周率的计算 B . 《大明历》的创制 C . 指南车的制造 D . 千里船的制造

二、问答题

  • 21. 国家认同是中华民族的基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对祖先的祭祀也体现着国家的认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
    (2) “夏传子,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3) 你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体现了他的国家认同?

    (4) 上面是南朝时期的两件文物。它们反映当时的什么情况?
  • 22. 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请回答:
    (1) 我国农业发展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知最早由人工栽培的粮食作物是什么?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是什么?
    (2)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在手工业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请问对于纸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是谁?
    (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有效开发,请列举两个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南朝时,哪座城市人口众多,成为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

三、材料分析题

  • 23.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发展经济是历朝历代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了反秦战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起西汉王朝。西汉初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残破不堪。

    材料二: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三:这条道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以上三则材料据《中国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四:(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面对材料一中经济残破不堪的局面,汉初统治者采用什么政策?
    (2) 材料二中的汉武帝所铸之币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说说它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4) 根据材料四,概括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废除井田制;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鞅变法的内容?说出商鞅变法的影响?
    (2) 材料二是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3) 通过学习我国古代改革家的事迹,结合你的感受谈谈自己对改革的认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