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34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本卷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隋朝政府为了获得人才,采取的措施是( )
    A . 鼓励经商 B . 创立科举制度 C . 奖励军功 D . 鼓励发展农业
  • 2.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

    宋代的对外贸易发达

    设广州十三行管理

    C

    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

    宋辽保持长期和平

    D

    清朝制造大批文字狱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A . A B . B C . C D . D
  • 3. 唐太宗告诫群臣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因此他在位时期出现了(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 4. 下框中内容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该同学的笔记的主题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5. 唐代的“拔河”游戏,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 .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 民族和睦成为主流 C . 崇尚刚健豪迈的精神面貌 D .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 6.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 . 加强北宋军事力量            B . 解决中央财政问题 C . 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D . 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 7. 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北宋(    )
    A . 无为而治 B . 重文轻武 C . 重农抑商 D . 藩镇割据
  • 8.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 . 唐朝 B . 南朝 C . 隋朝 D . 南宋
  • 9. 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在今天的欧洲和非洲以及阿拉伯海、红海的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陶瓷制品。这充分说明( )
    A . 中国同欧洲和非洲的直接来往始于宋代 B . 宋代商业和海外贸易兴盛 C . 当时欧洲人和非洲人最青睐中国的瓷器 D . 宋代陶瓷制造业领先世界
  • 10. 《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这样描述:“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不进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人物是( )
    A . 石敬瑭 B . 阿骨打 C . 铁木真 D . 皇太极
  • 11.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社会分工完成 B . 市民生活丰富 C . 民间艺术精湛 D . 对外贸易繁荣
  • 12. 一位学者在评价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时说: (它)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的密钥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道”。“它”指的是(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西游记》 D . 《红楼梦》
  • 13. 根据下面图片,解读这一历史时期的共同主题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民族与政权并立的时代 D . 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 14. 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
    A . 城市街道拥挤不堪 B . 农业生产受到制约 C .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 D . 地方人口增长迅速
  • 15. 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百多个经典人物,这些人物分属不同阶层,有皇亲国戚、贵族官吏、商人和丫鬟等。它对18世纪中国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堪称经典巨著。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
    A . 罗贯中 B . 吴承恩 C . 施耐庵 D . 曹雪芹

二、非选择题

  • 16.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唐、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片段一: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与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片段二:海路和陆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当时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等欧洲国家,这一时期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的时期,同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

    材料三: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力。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在沿海骚扰,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摘编自白寿彝 《中国通史纲要》.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这两个人物分别反映了唐朝中外交往什么典型事例?这两个人在中外交往中起到什么共同作用?
    (2) 阅读材料二的两个片段分别叙述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对外交往情况。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哪些因素促使“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两点即可)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以古为鉴,谈谈你对对外交往政策的认识。
  • 17.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袭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常识课

    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样, 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位进士因写了这两句诗而被斩首。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该“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分析该“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么? 结合所学归纳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一点即可)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行省长官是哪些人可以担任?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用什么方法解决君相之争的?“清朝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其措施是什么?这个措施的实施标志着什么?
    (4) 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实行了怎样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 18.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与吐蕃的交往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1683年6月中旬,……清军三路出击,经一场激战,大败郑军(台湾郑氏政权军队)。郑军见大势已去,只得向清军投降。8月,清军进驻台湾。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唐朝当时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图二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写出一点即可)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我国民族融合的环境是什么?元朝还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材料三的“誓书”历史上称为什么?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清军进入台湾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有何意义?
    (4) 综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