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智贤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02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共24分)。

  • 1. 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 . 581年 B . 589年 C . 605年 D . 618年
  • 2. 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 .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 丝织工艺的精湛    C . 垦田面积的扩大 D . 长安城规模宏伟
  • 3.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 . 屈原 B . 杜甫 C . 辛弃疾 D . 关汉卿
  • 4. 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
    A . 商朝 B . 西汉 C . 隋朝 D . 唐朝
  • 5.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 . 经济的繁荣 B . 政治的清明    C . 文学艺术的兴盛 D . 社会风气的开放
  • 6.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 开凿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靖康之变
  • 7. 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 . 唐末农民战争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朋党之争
  • 8.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 . 秦王嬴政 B . 汉高祖刘邦    C . 唐太宗李世民 D . 宋太祖赵匡胤
  • 9. 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重武轻文 C . 重文轻武 D . 休养生息
  • 10. “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 阿保机 B . 阿骨打 C . 元昊 D . 赵构
  • 11. 贺州市昭平县素有茶乡之称。史书记载我国唐朝:“上自宫省,下至邑里,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由此可见,唐朝(   )
    A . 茶叶成为主要粮食 B . 饮茶之风盛行全国 C . 茶叶输往世界各地 D . 喝茶只是江南人的习惯
  • 12.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
    A . 三公九卿制 B . 科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 13.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 . 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 . 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 .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 .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 14.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 15. “靖康耻,犹末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满江红》里的词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西夏建立 B . 金灭北宋 C . 元朝建立 D . 宋金和议
  • 16.

    如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 . 艺术的繁荣状况 B . 农业的发展状况 C .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 . 开放的社会局面
  • 17. 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的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8分,第37、38题每题14分,共36分。

  • 18. 千百年以来,大运河沟通着南北交通,连接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孕育着经济发展命脉。历代文士都有大量的诗歌辞赋对大运河进行吟咏与评说。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大运河示意图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1) 请写出材料甲中隋朝大运河两端A、B城市的名称。连接黄河、淮河两大水系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哪一段,在示意图中用哪一字母表示。
    (2) 据材料乙、丙概括两位作者对大运河开通影响所持的观点。
    (3) 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19. 民族关系指的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摘自《资治通鉴》)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摘自《旧唐书•吐蕃传》)

    丁:(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摘自苏轼:《栾城集》

    (1) 材料甲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材料乙绘制的是《唐蕃关系示意图》,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3) 材料丙中的“先皇”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重要意义。
    (4) 材料丁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事件造成的积极影响。
  • 20.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摘自杜甫《忆昔》

    材料乙

    丙: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选自周匡物《及第谣》)

    丁: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 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哪一历史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请写出材料乙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及用途。
    (3) 材料丙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 材料丁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