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单一国家已经难以独自面对全球性经济问题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图。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表明,这一伟大创举是对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超越与创新。它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帮助各参与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各参与国是平等贡献者、受益者,甘苦与共、命运相连,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

    “一带一路”建设还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文明多样带来文明交流,文明交流孕育文明融合,文明融合推动文明进步-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尊重文明多样性,致力于于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为形成国际合作新格局、解决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选自201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国有能力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提供中国智慧。 B .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处于发展瓶颈期,积极寻找与他国新的合作方式已成为全球共识。 C . “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实现合作共赢,它重构了现有国际机制,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D . 在中国的领导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各参与国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论述了“一带一路”产生的背景、具体措施和重要意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B . 文章谈及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找到历史依据。 C . 第三段用“共享的百花园”设喻,指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实现与其它国家的共同发展。 D . 文章末段立足“文明”的角度,高屋建瓴地论述了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见解深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既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又有美好的前景,可以说是植根历史,面向未来。 B . “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彰显了广阔的全球视野和博大的人类情怀。 C . 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解决当前全球化面临的问题。 D . 文明多样会促进文明进步,所以“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尊重文明多样性,致力于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松鼠共餐

    马步升

    在都市人的眼里,生活在山区的人随时都有被孤寂胀破的可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大的误解。都市的喧闹是人造的并以人为主体的,一旦市面萧条,那便是一片真正冰冷的荒漠。以这种热闹的眼光观照人烟稀少的山区,难免就要为其悲悯了。

    其实,山区是一个众生喧哗的世界,与人为伴的不仅有人,还有无数生动的生命。且不说,人们整日被自己驯养的家畜家禽所围绕,从早到晚,都能听到异于同类的生命的声音,即使游荡于荒山野岭的生灵也在与人类同奏着生命的旋律。也许正因为山里人对孤独的恐惧,便也格外珍视自己与其他生命种属的和睦相处。客观地观察所得的结论往往有失客观,实际的体验则更具真实性。我读初中的时候家里和学校隔着十五里山路,在这段漫漫黄土便道上只散落着两个村庄,大部分路段都处在无人烟的黄土丘壑中。那时,村中也只有我一人读初中,学校没有寄宿条件,我每天是后半夜一路小跑去学校,前半夜一路小跑回家,每趟山路都被夜色所笼罩,月明星稀之夜,风雨如晦之夜,解除我内心恐惧孤寂的都是人以外的生灵,雄鸡的长鸣,狗的狂吠,驴的嚣叫,牛的壮吼,每听到一声两声的,虽然我与它们还迢隔甚远,但那种温暖穿透茫茫夜幕,与一颗少年的心灵相呼相应。

    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暮秋时节了,山路上有一棵高大的杜梨树,白露甫过,杜梨遭霜杀以后,就褪了生涩而变得绵软可口。20世纪70年代中期,山区农村的贫困实在可怕,放学回家时分早已饿得腿软脚飘了,家中也无足够的饭等候我,乌黑的杜梨便叫住了我的脚步。我爬上树,便边摘边狂嚼起来。那玉米粒大小的杜梨一朵朵地挂在树上,每一朵至少也十几粒。树生得高大也地处偏僻,这树杜梨基本上就是我的独食了。饕餮一通后,肚里有了点儿货,吃相就文雅一些了,拣摘着,品尝着,时不时地还吼几句山歌。我听见树下有松鼠在喧闹,它们一串串地扑上树身又叫嚣着窜了去。我心想,好多的杜梨,碗大汤宽,咱们各吃各的,何必向我示威呢!再说,悬挂于树梢上的杜梨我也没能耐吃到,就赏给你们享用吧。可是,松鼠并未领我的情,还在蹿上蹿下地喧嚣。我茫然四顾,才发现了我犯的错误,原来我恰好蹲在树身的分权处,居着要津,绝了松鼠的食路。我刚爬向一个大的分枝,松鼠们便欢叫着爬上了别的分枝。这样,我在树的一边津津有味地吞嚼,松鼠们在树的另一边嘁嘁喳喳地噬咬,有的胆大的松鼠竟然爬到我伸手可及之处进餐,并且将尾巴朝向我,忽闪忽闪的,在夜幕中像我心中那面渺茫的人生之旗。也许,因了我的让路分食使它们对我产生了信任感吧。身处人海,难得的是被别人信任,被素未谋面人兽相隔的松鼠信任,那种幸福和庄严实在是令人激动,我不由得约束了自己的手脚,生怕惊动了它们。如此一个万木萧瑟的暮秋,最容易使无助少年伤怀的季节,我却在快乐中度过,我不着急回家,不紧不慢地吃着杜梨,观赏着松鼠们的吃相,真有一种暖流滔滔、其乐融融的温馨。每天,当我唱着山歌,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时,往往已是午夜前后,随便吃几口饭,眯一会儿觉,又兴致勃勃地上路了。

    有一年暮秋我回了趟老家,发现那棵杜梨树已没有了,山路两旁,一览无余,村中还有一位少年仍整日奔波在这条去学校的路上,我既感动,又遗憾。我不知道,没有生命的相伴,他还能否坚持跑完这条孤独的山路,能否将少年希望的旗帜插在事业的城头上?

    (有删改)

    (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叙写了作者初中求学时赶夜路的经历,是人以外的那些生灵解除了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寂寞,温暖了他那颗少年的心。 B . 山里人为了排除对孤独的恐惧,便格外珍视与其他生命种属的和谐相处,共同营造众生喧哗的世界,同奏生命交响乐。 C . 作者爬上了杜梨树,边摘边“狂嚼”起来,此处使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将作者“腿软脚飘”的饿极窘态写得真实可信。 D . 作者写与松鼠分枝而食杜梨的场景,说明松鼠对人的信任,表现了贫困岁月中作者体验到的暖流滔滔、其乐融融的温馨。
    (2) 文章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作答。
    (3) 文章末尾写到了一名和自己一样“整日奔波在这条去学校的路上”的少年,并说自己既感动又遗憾,你是如何理解作者这种复杂感情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探究作答。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舱按照预定方案,翩然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壮举。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已是六战六捷。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踏实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作为“绕”的尝试,它隔着200千米的距离观察月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承担了验证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的使命。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它不仅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而且超额完成多次拓展任务,为后续任务提供了支持。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迈出了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2014年11月1日,嫦娥5T作为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完成了地球轨道以外航天器高速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试验验证。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中继星“鹊桥”的帮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对这块“处女地”展开了人类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

    (摘编自《中国探月,六战六捷!》)

    材料二: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嫦娥五号任务承续探月梦想,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自立自强的旋律最动听,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可贵。发射升空,抵达月球,采集月球物质,由月面点火起飞,再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从发射到归来的几十天里,嫦娥五号任务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每一个动作都让人击节喝彩。人们惊叹,来自月球的2千克月壤展示着一个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当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展开五星红旗,闪耀月面的“中国红”映照出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决心。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显示出协同攻坚的强大力量。发射场指挥员喊出清脆的口令,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背后是发射团队无数次的演练。在38万千米之遥“指挥”嫦娥五号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面支持团队早已为航天器研发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设备。作为国内迄今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更是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心血。嫦娥五号点亮了航天人无数个不眠之夜,聚合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折射出中国创新的熠熠光辉。

    (摘编自《探月精神激荡奋斗豪情》)

    材料三: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来自月球上一个名为“风暴洋”的地方。为什么选择在此地挖“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选择此地是基于工程的可实现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还包括能源供给的光照条件、热控条件、通信因素、测控因素。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到我们取回样品和原地探测的科学价值。”李春来说。俄罗斯和美国在月球上的九个采样点,都在月球纬度30度的范围,嫦娥五号的采样点为月球纬度43度的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李春来说:“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做出很多科研贡献。”

    (摘编自《“嫦娥”回家后,还有哪些新期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嫦娥二号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5T是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中国的航天探索一直在不断发展。 B .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步走,即“绕”“落”“回”,嫦娥五号探月成功为三步走规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C . 嫦娥五号是目前我国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地面支持团队为其倾力研发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设备。 D . 嫦娥五号在月球上的采样点和美国、俄罗斯不同,因为从这个全新的采样区域获得的样品更有利于研究月球。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中国彰显了实现探月梦想的决心。 B . 材料一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材料二采用并列结构,体现了中国伟大的探月精神。 C . 嫦娥五号在“风暴洋”挖“土”,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可实现性、取回样品和原地探测的科学价值等。 D . 嫦娥五号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许多突破,其中最大的突破是月面采样与封装、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3) 我国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B .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C .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宜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D .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髫龀,指儿童时期。髫,指孩子下垂的头发;龀,指小孩换牙。 B . 迁,和“拔”“擢”等在古代全都指升官,而“左迁”则指贬官。 C . 崩,指天子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 D . 谥,即谥号,帝王、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后人据其生平评定的称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叔略在孩童时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 . 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 . 樊叔略任相州刺史时,教化了当地的百姓,使民风变得纯朴,政绩列当时第一,受到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赞扬。 D . 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人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4) 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

四、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塘路中

    李群玉

    山连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身。

    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

    冰霜想度商於冻,桂玉愁居帝里贫。

    十口系心抛不得,每回回首即长颦。

    【注释】①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晚唐诗人,工书能诗,不乐仕进。开成初,东游吴越,又曾西入三峡。大中八年,裴休为相,荐之,徒步入京,进诗三百首,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请告东归,复东游,卒于洪州。此诗为李群玉离乡赴京之作。②商於:为古代秦楚边境地域名。③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两句即景抒情。诗人看着远处峰峦叠嶂,山路漫漫,不禁感慨自身漂泊流离,犹如飞蓬断梗,飘荡无定。 B . 颔联紧承首联,对仗工整。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第四句承接第二句,“黄叶黄花”对应“秋风秋雨”,上句写路途环境,下句寓离人心情。 C . 颈联两句指明时间。“冰霜”二字写出诗人在秋日离家后于寒冷的冬日抵京,因清贫无居处而心情苦闷。 D . 尾联两句和首联相呼应,并照应诗题,表明缘由。诗人的频频回首、蹙眉长叹的动作和神态颇具画面感。
    (2) 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3) 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六、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在时代中创造创新,让时代精神形象可感,以此打动人、鼓舞人。《平凡的世界》给奋斗者以勇气与希望,《红海行动》赞美使命必达的勇者担当,《夺冠》传递信念和拼搏的力量,它们都          着时代的呼唤。另外(   ),          , 获得新生。《哪吒之魔童降世》和《鸡毛飞上天》《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优秀作品,共同组成近年来人气最高、点赞最多的原创方阵。从陈江河、冷锋、刘培强这些艺术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物成长寓意民族进步,人物品格彰显民族精神。他们内力充沛,乘势而起,成为时代精神的镜像,发出时代的心声,引起强烈共鸣。

    很多时候,一个形象、一段旋律、一场表演,可以          一个时代。由于这些伟大的创造源于深沉的感受、敏锐的发现,来自社会与个人的心灵契合、艺术与时代的共振共鸣。它们是视域汇通的产物,是          的结晶。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响应  脱胎换骨  折射  匠心独运 B . 呼应  洗心革面  映射  独出心裁 C . 响应  脱胎换骨  映射  独出心裁 D . 呼应  洗心革面  折射  匠心独运
    (2) 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哪吒之魔童降世》塑造了有着“不认命”的韧劲和不怕苦的干劲的哪吒,打破了“偏见”。 B . 凭借“不认命”的韧劲和不怕苦的干劲,哪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打破“偏见”。 C . 塑造了有着“不认命”的韧劲和不怕苦的干劲的哪吒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偏见”。 D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凭借“不认命”的韧劲和不怕苦的干劲打破了“偏见”。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于这些伟大的创造源于深沉的感受、敏锐的发现,来自个人与社会的心灵契合、艺术与时代的共振共鸣。 B . 这些伟大的创造源于深沉的感受、敏锐的发现,来自个人与社会的心灵契合、艺术与时代的共振共鸣。 C . 由于这些伟大的创造来自个人与社会的心灵契合、艺术与时代的共振共鸣,源于深沉的感受、敏锐的发现。 D . 这些伟大的创造源于深沉的感受、敏锐的发现,来自社会与个人的心灵契合、艺术与时代的共振共鸣。

七、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所谓“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①,才有家庭和睦、人民幸福。试想,一个生灵涂炭、战乱纷争的国家,②?而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如何实现民族复兴,③。这不,习近平也交代了:“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15个字。

        2月22日,上海图书馆联手湖北省图书馆,向湖北武汉方舱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开通“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通过湖北省图书馆“方舱数字文化之窗”的“浦江伴读”频道,把“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和上图各大优质资源送进武汉方舱。文字有力量,精神有寄托。“方舱读书哥”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民抗“疫”时,阅读也是神器。

八、命题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奋斗的民族。“精卫填海“夸父逐曰”“愚公移山”等表达着先民们对奋斗价值的朴素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奋斗。新时代更需要奋斗,但人们对奋斗的理解和认识却不尽相同。有人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有人说,伟大事业需要接续奋斗,只有形成干事创业的接力赛,才能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人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奋斗意味着多作为,作为多容易出纰漏、出问题……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我的奋斗观”为题目,为本校组织的师生论坛写一篇讲话稿,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