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当下诗坛,平庸作品随处可见,好诗却屈指可数。诗坛很热闹,诗歌很寂寞。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新诗的“新”就在于它的无限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地书写那些与大众无关的个人体验的“艺术”,就是在语言上没有审美标准的任性的“艺术”。

    其实,诗首要的基本特质是它的普世性。诗抒发的情感是艺术情感,是经过淘洗、提高的社会情感,而不是原生态的情感,个人身世的琐碎情感不具备入诗的资格。以自己独特的嗓音唱出与众人相通的人生体验,才是优秀的诗人。诗歌史上的优秀诗人几乎都不是只热心守护自己心灵,总有家国情结,“心事浩茫”。大格局方能成就大诗人。

    其次,在诗的形式美学要素中,诗的语言也非常要紧。宋代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诗家语”是一种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精炼,别致,情思含量很高。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种言说方式就发生质变,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

    (摘编自吕进《必须重建写诗的难度》)

    材料二:

    为何至今现代新诗的地位还难以“定于一尊”呢?这恐怕要从评价和定位新诗的三个参照尺度说起。

    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采用单音单字的“字思维”,能充分释放汉语诗歌的弹性蕴藉;以意境为最高美学,极易滋养、美化人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而新诗经过挣脱,已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

    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中国新诗唯西方诗马首是瞻。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人们总是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

    以自身“小传统”为参照,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百年的探索和实验,在无数次争议中也不断沉淀着新质素。这些新质素或多或少都参与到本土新诗的发展进程中来,逐渐化为百年新诗的血肉。在这个意义上,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耿耿于怀于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

    与此同时,更不要把新诗看成铁板一块。它至少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前端是属于实验探索性的新异追求,其中的成功果实会沉淀为自身营养,以继续分蘖推进;中间的广大地带属于融会性的“老少皆宜”,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下来容易被接受的基本盘面;而后拖部位则属于那些老化的“过去时”,是早期遗留下来的稚嫩、夹生,需要加以扬弃。只有分门别类对待,才能避免在接受学上“一刀切”。重要的是,三大板块还得面对时代、历史、社会、美学等多重维度的审视。如果笼统地做非黑即白的评价,新诗只能要么漆黑黯淡、一无是处,要么光芒万丈、异常刺目。

    (摘编自陈仲义《新诗百年:如何接受,怎样评价?》)

    材料三:

    胡适当时提倡白话诗,提出要用“具体的写法”,创造出一种“逼人的影像”。他接受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意象派诗的现代影响,却丢掉了意象派主张的意象呈现要避免直白地追求诗歌现代性的灵魂。1922年,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第一次尝试用西方文学研究的方法,用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三种观念,去梳理中国古典诗歌,肯定了自《楚辞》开始,至李商隐诗这一脉系的象征诗的艺术价值和神秘美的意义。1926年,周作人反对新诗过于透明,缺少余香和回味,提出了如何将西方诗的“象征”与中国传统诗的“兴”融合起来,寻找新诗发展道路的构想。20世纪30年代初,戴望舒提出这样的美学诉求:诗“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诗的传达应当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它的动机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朦胧诗”的争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面对文学艺术乃至诗歌的出现,作为阅读者和接受者,应该调整和转变习惯于阅读“明白清楚”的文学作品的心态,对于那些更复杂更含蓄更富蕴藉的作品,我们要由兴趣的单一走向多元,感觉上由远离陌生而接近熟悉,审美上由不懂、拒绝而走向认知、接受,使自己从情趣与习惯上“不拒绝陌生”,经过不断地熏陶和养成,提升对于这类有深度“余香和回味”美的作品接受理解的审美能力。

    (摘编自孙玉石《新诗十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艺术情感不同于原生态情感,诗人应热心守护心灵,注重家国情结,但个人情感不应入诗。 B . 新诗是充满活力的新“制式”诗歌,对其接受与评价,应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出发。 C . 材料一所讲的新诗的“无限自由”和材料二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D . 胡适提倡用“具体的写法”创造“影像”,所以他的新诗作品都应属于材料二中说的“老少皆宜”的一类。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诗采用的是“字思维”,以意境为最高审美,如果新诗过于直白地表达,会缺少蕴藉含蓄的灵魂。 B . 中国新诗不应该以中国古典诗词、西方现代诗歌为评价参照,应该以自身的小传统为参照。 C . 梁启超借鉴西方文学研究方法,肯定中国古典象征诗的艺术价值和神秘美的意义,周作人也有类似表述。 D . 阅读者和接受者应该调整和转变心态,从情趣与习惯上不拒绝陌生,只有在新诗阅读中,才能提升自身审美能力。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 在古代,采诗和献诗是“知得失,自考正”的重要手段,学诗、知礼可谓是人生之大事。 B . 梁启超用西方文学研究的方法,用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三种观念,去梳理中国古典诗歌。 C . 诗人于坚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 D .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新诗借鉴西方现代诗歌,进行一种大胆的尝试,出现了“翻译体”。
    (4) 整合材料中的观点,概括优秀的新诗应该具备的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旬),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簪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23回)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林黛玉进贾府》中《西江月》说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此文却写了宝玉读《西厢记》,“怕读”的是四书五经,一“怕”一“爱”体现了宝玉天生爱自由的性格。 B .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 C . 宝玉惜花,将花瓣抖落池内,随流水而去;黛玉惜花,以土掩埋,不让被外面的污水糟蹋。两人虽做法不同,但想法是一致的。 D . 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黛玉一人独听《牡丹亭》,小说写得摇曳多姿变化而不重复。
    (2) “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请结合节选语段,简析黛玉为何葬花。

三、选择题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首》之会  中:合乎 B . 之以饥馑  因:接续 C . 庖月更刀,折也  族:优秀的 D . 庠序之教  谨:慎重办理
  •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方六七十,五六十              ②其礼乐,以俟君子 B . ①无伤也,是仁术也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C . ①树之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为国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D . ①闻声,不忍食其肉               ②皆出于此乎
  • 5. 下列句子中,“之”作为宾语前置标志(提宾标志)的一项是(   )
    A . 莫之能御也 B . 臣未之闻也 C . 何陋之有 D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6. 下列对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 B . 视为止,行为迟(被动句) C .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省略句) D . 是乃仁术也(判断句)

四、文言文阅读

  • 7. 课外文言文阅读

    袁盎者,楚人也,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释】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 . 字,又称表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关的名字。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习惯叫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称其本名,称人用字表示对方已成年。 C . 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从春秋开始,我国历代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议大夫”,唐朝的拾遗。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向君主提意见。 D . 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之主。古代皇后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袁盎出身卑微,他的父亲曾当过强盗,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举,他才做了中郎的管职。 B . 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其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 . 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在上林苑举行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生气,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 . 袁盎有些行为公私兼顾。因为宦官赵同忌恨袁盎,袁盎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②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5) 司马迁评价袁盎“仁心为质,引义慷慨”,试概括其仁义慷慨的体现。

五、古代诗歌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王适徐州赴举

    苏辙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注释】王适:苏辙的二女婿。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在江南春雨绵绵的季节里为奔赴徐州参加科举考试的王适送行,写下此诗赠别。 B . 首联下句写不知北方谁是知音,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相似处。 C . 在诗人眼中,王适性情如白玉。品德美好;诗文如朱弦,秀雅流畅,越读越有深意。 D . 王适想起马上要乘船行万里路,山高水长,不禁悲从中来,一饮杯中酒,难舍难分。
    (2) 诗歌的尾联写法巧妙,请简要赏析。

六、情景默写

  • 9.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孩子“”,然后唱着歌回来。
    (2)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追问,曾皙推脱不愿表达说道:“。”孔子回应道: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3) 《劝学》文中用“致千里”者却非“利足”、“绝江河”者却非“能水”来证明的观点是:

七、选择 简答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 . 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 . 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八、语言表达

  • 11. 下面是一封自荐信中的部分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人毕业于海星大学,在校期间,学习努力,每学期都获奖。综合素质较高,爱好写作,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小有建树。现获悉招聘信息,特寄上简历,期望得到贵公司的垂怜。

    文中有三处不得体,分别是。相应改正为:

  • 1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7月21日表示,广东加速建设以5G网络、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铁塔公司的努力下,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全省累计建设5G基站数量超过7.8万座,其中,上半年新增5G基站4.1万座。同时,工信部门将推动电信运营企业加快商业楼宇、住宅小区、交通站点、工业园区等人流密集的室内区域分布系统建设,增强室内5G信号覆盖强度,提升5G上网用网体验感。此外,广东还计划推进5G垂直行业典型应用。通过调动行业头部企业积极性,率先开展5G+行业应用新模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应用示范场景,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

九、材料作文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公布。获得一等奖的短视频是《邓稼先》。其余视频的主人公,大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人,这些一线科研工作者,有的风里来雨里去,有的在野外一呆就是一天,有的调侃自己的工作苦中作乐,有的为了求索真理一生耕耘……这一活动引发网友热议,观看、投票、评论已超过35亿次。

    有人认为,这些科研工作者践行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向公众传递着他们的精神力量,称之为“偶像”当之无愧。也有人认为,这些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固然可贵,但他们并不像流量明星一样广为人知,和“偶像”距离甚远。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以一位高中生的身份,对此事发表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