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90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 1.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各题。

    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 A 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pān(   )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xuàn(   )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话,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quán(   )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是一个个恭听教huì(   )的耳朵。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n

    xuàn

    quán

    huì

    耀

    (2) 划线A处应填的标点是:
  • 2. 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4月20日①来自我市金融保险系统以及部分学校的近千余名代表,在益阳大剧院认真听取抗冰救灾烈士熊大勇的英雄事迹报告。熊大勇生前是太平洋保险株洲中心支公司的查勘员,今年1月16日在处理理赔事故时以身殉职。②省委、省政府追授他“湖南省抗冰救灾模范”“烈士”等荣誉称号。听过熊大勇烈士的同事、亲属所作的报告,使与会人员深受感动。大家表示要以熊大勇为榜样,甘于奉献,勇于担当。

    (1) 第句,修改:
    (2) 第句,修改:
  • 3.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作者魏巍选用了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与吃雪战士谈话三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B . 《老山界》一文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令人信服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和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的伟大品质。 C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作者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两个角度来写闻先生的“说”和“做”的。作为学者,闻先生“说了就做”;作为民主战士,闻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D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 4. 综合性学习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让我们怀着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之情来完成下列任务。

    (1) 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从,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

    (2) 班会课上,同学们列举了“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有革命先烈、科学家、歌星影星等,王平同学说:“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是雷锋!”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嘲笑,有个同学说“雷锋早就过时啦!”这时,你站起来反驳说:
    (3) 班会课上,同学们还推举出“最新风流人物”——刚刚获得法国女子网球公开赛冠军的中国选手李娜,她是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运动员。请你拟写一条给李娜的祝贺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60字)
  • 5.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当窗理云鬓,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 马上相逢无纸笔,
    (4) 深林人不知,
    (5) 《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战地严寒,军营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6) 韩愈的《晚春》中,运用拟人修辞写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芳斗艳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58分)

  • 6.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落  叶

    唐 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1) 首句写“惊落叶”,也是写“作者之惊”,那么作者“惊”的原因有哪些
    (2)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7.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昧行:黑暗中行走)乎?”平公曰:“善哉!”

    (1) 正确停顿下面两个句子(每句停一处)

    ①及鲁肃过寻阳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 解释加点的字。

    ①权吕蒙曰()   ②鲁肃过寻阳(

    ③恐已矣()      ④不炳烛乎(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 甲文中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写的是“孙权劝学”,为什么要写鲁肃与吕蒙“结友”?
    (5) 两篇文章都写的“劝学”,孙权劝学与师旷劝学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6) 读了这两篇短文,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至少两条
  • 8. 阅读《土地的誓言》,回答各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 文章标题是“土地的誓言”,“誓言”是什么?
    (2) 试比较下面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句: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唤我回去。

    改句:我每时每刻都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每时每刻都听见她唤我回去。

    (3) 文中作者“想起”的、“看见”的是“白桦林”“蒙古驹”“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富有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读了这些文字,你一定有许多感悟,请写出至少两点
  • 9.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各题。

    父与女

    张秀亚

    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③他着了件灰绸的皮袍。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便知是家乡的出品。

    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和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

    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

    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被烟蒂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头,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胡须:“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

    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忽地一把拉住了我:“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爸,车要开了。”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⑪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地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我那围巾上,自父亲颈际带来的雪花,开始消融。我那双手,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⑫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1) 文章写了哪两件关于父爱的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多次出现对“下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 请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对下面两个句子做简要的赏析。

    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从修辞角度)

    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从人物描写角度)

    (4) 文章开头说“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为什么这个故事让作者终生难忘?文章结尾作者珍藏这条“黑毛绳的围巾”的举动又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写作(60+5分)

  • 10.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纸巾,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  ▲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