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城区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联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19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提到的“诸族错居”而形成的是(    )
    A . 华夏族 B . 汉族 C . 炎黄子孙 D . 犬戎族
  • 2. 汉初,统治者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下列休养生息政策属于汉高祖采取的是(    )
    A . 提倡以农为本 B . 下令“兵皆罢归家”    C . 降田赋为三十税 D . 重视“以德化民”
  • 3. 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

    ①西周      ②东汉     ③曹魏     ④西晋     ⑤北魏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 4.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防止分裂割据 B . 实现国家统一 C . 强化思想控制 D . 开发边疆地区
  • 5.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事迹是(    )
    A . 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B . 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 . 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 D . 抗击沙俄入侵,划定中俄边界
  • 6. 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一战争”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日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    )
    A . 生死攸关的转折 B .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C . 陕甘军民传喜讯 D . 百万雄师过大江
  • 8.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 9. 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是反对神权、反对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托起近代欧洲的力量,“□□□□”应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启蒙运动 C . 独立战争 D . 十月革命
  • 10. 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    )
    A . 与国民党合作 B . 发动南昌起义 C . 召开遵义会议 D . 进行战略转移
  • 11. 在罗斯福“新政”的所有计划中,受到最严厉批评的是农业政策。这种在千百万人处于饥饿的情况下去减少粮食生产的设想,在人道主义者看来,是极其错误的。但农业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该政策(   )
    A . 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B . 使银行的信用得到了恢复 C . 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 D . 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 12. 漫画可形象艺术地反映历史。如图所示漫画选自《苏联政治讽刺画选集》,描述的是“马歇尔计划”开张时,就为西欧各国提供了专供的套索,套索上还挂着钢盔、刺刀和枪。漫画作者意在表明这一事件(    )

    A .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B . 是美国控制西欧各国的手段 C . 使西欧各国重新陷入战争状态 D . 使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峙
  • 13. 《火山口上的分赃》一书中写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去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材料反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A . 无法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 . 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C . 限制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结盟 D . 有利于形成战后的和平稳定局面
  • 14. 学校组织“晋善晋美”——宣传家乡山西的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小题。
    (1) 山西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之一。下面有关山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山西的简称晋,主要源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民族融合 C . 历史上纵横中国大江南北的晋商兴起于唐朝 D . 山西人司马光编写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2) 山西是中国革命圣地,革命前辈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卓越贡献。对下面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经过长时间的筹划,朱德和彭德怀在1940年8月初发布最后命令,对日军展开百团大战。……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连厮杀了5个月……打击了日军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敌人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等都遭到破坏。

    A . 百团大战是正面战场的抗战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山西唯一的抗日武装 C . 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D . 百团大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古至今,关注民生和发展经济关乎着国家稳定,社稷安危。

    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部编版七·下历史教材

    材料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从此,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部编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三: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土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的干了一年,就翻了身,打心里乐开了花。

    ——部编版八·下历史教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 请将材料二中空格处补充完整。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使小岗村发生可喜变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我国日前的“精准扶贫”政策,谈谈你的感想。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舍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费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材料四:

    (1) 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法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有何影响?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所制定的宪法”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这次会议”是“里程碑”?
    (4) 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有何现实意义。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国情不同,工业化的路径也不同。美国和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就各具特色。

    材料一:美国工业化道路带有明显的美国特色。其经验主要有:第一,以农促工。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由于耕地面积巨大而劳动力缺乏,1920年后拖拉机逐渐取代畜力,其农业开始走向机械化……农业的较快发展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有益于其顺利进行。第二,大力吸纳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

    ——摘编自周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苏联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1) 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经验。
    (2) 据材料二,围绕建设重工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布哈林和斯大林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3) 与美国不同,苏联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据材料二,这一策略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实行的?苏联采用什么经济体制保障了这一策略的实施?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 1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始终与世界各国守望相助、命运与共,“为人类谋大同”的中国情怀始终没有改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新华网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四:中国推动国际合作大事记

    (1) 材料一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指什么?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 根据材料二,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内因”主要是什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何积极作用?
    (4) 从材料四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