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河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83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真(yǒu)黑的皮肤夹杂着风沙雕琢的颗粒感,轮廓瘦(xuē)而深邃,带着一双小鹿般纯净而澄辙的眼睛,嘴角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阳光而羞涩。 B . 现代高度机械化的结果,是使优游的生活成为过去,每个人只是急躁而盲目地旋(zhuǎn)于高速的(xuàn)涡中,像是被驱赶着,匆匆忙忙地随波逐流。 C . 水草在鉴湖里一年年开花、(jiē)籽,籽随水走,慢慢在鉴湖各处落了脚,在酝酿了一整个冬天后,又开始“疯长”,蹿(cuàn)得高的都冒出了水面。 D . 我耳边是嘈嘈切切的声音:花腹鸟啄甲(qiào)虫,沙兔子四处散布流言飞语,沙老鼠抱头鼠(cuàn),沙蜥蜴卷着尾巴瞎逛,沙雀子揪头拔毛打架。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无线网战,是围绕无线电磁信号为核心的信息网络进行的攻防作战,是当前普遍运用的作战样式,也是未来战场上网络战的重要手段。 B . 实体书店的意义不仅在于向公众提供购买书籍的场所,还在于倡导一种乐于阅读的生活理念,让读书成为个体自觉和群体习惯,因此它也是实现“文化铸魂”的重要载体和路径。 C .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近年来相关技术不断被研发和推广,中国智能经济已找到新的突破口并将迎来爆发期。 D . 国家海洋局表示,通过《诗经》《三国演义》《帝王年号》三个命名体系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我国最终将《诗经》作为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体系。
  • 3.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恐年岁之不吾与 B .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C .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D .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4.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用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兴亡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B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一天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的人就都回归于仁德了。 C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了。 D .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靠诚信来成全它。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善读书者,则觉一切声色货好之处,无不可于书中得之也。试作读书百宜。秋窗日午,小院无人,               。菊花满前,蒙有旨酒,               。黄昏日落,负手庭除,得此余暇,绮怀万动,宜读《花间》诸集。               。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薔薇架下,蜂蝶乱飞,               。淡日临窗,茶烟绕案,瓶花未谢,尚有余香,宜读六朝小品。题曰百宜,不能真个列举百宜。必欲举之,未免搜索枯坐,然而枯则无味矣。              

    ①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

    ②正值青春,谁能不醉,宜细读《红楼梦》

    ③开怀爽饮,了无尘念,宜读陶渊明诗

    ④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

    ⑤敬作抛砖之引,以求美玉之来

    ⑥读书有时,亦需有地

    A . ⑥①③④②⑤ B . ⑥③①④②⑤ C . ⑤①③④②⑥ D . ⑥②①④③⑤

二、选择题组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乐,原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充满仪式感的音乐舞蹈来彰显至高无上的王权。而近年来,国内“新雅乐”的诞生,则是秉承了“中正和平之性,翩翩君子之风”的儒家哲学思想。(甲)“新雅乐”将“以礼塑身,以乐兴国”作为终极艺术使命,通过打造具象的文化形态体现出典雅、淡雅、雅正的审美诉求。

    古典诗词文化与乐舞文化率先在“新雅乐”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创新拓展。(乙)在古典雅乐的精神指向中,创作者们将“诗、乐、舞”三位一体,融会贯通:“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受其启发,当代“新雅乐”作曲家林海依古词填曲创作《关雎》,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文重现于世,追忆周代社会风俗景象。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新雅乐”抛弃了礼乐制度在政治和思想层面的捆绑之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意境美的追求上。(丙)“新雅乐”之“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鲜明的文化特征钩沉历史,将“形式美”与“内涵美”相反相成 , 传递着“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优秀品格。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秉承 B . 通过 C . 融会贯通 D . 相反相成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三、语言表达

  • 7. 下图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 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2) 就学习而言,你从此图得到了什么启发?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日前,在第四届腾讯峰会“数字新青年论坛”分论坛上,论坛的主办方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团队共同发布了《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简称《报告》)。

           调查发现,有近九成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有八成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远超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有近七成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游戏动漫了解传统文化;在购买文创产品方面,数字新青年愿意为爱买单,也讲究实际;他们在参观时不爱走寻常路,愿意通过电子导览重点观看感兴趣的部分;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他们渴望专业指导和同伴交流;他们也愿意自己创造,每年有近10万年轻人参加故宫和腾讯主办的“Next Idea”创新大赛。

    (摘自2019年腾讯峰会发布的《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

    材料二: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10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曲高和寡的音乐厅,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潮牌、球鞋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真爱。

           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显然,这一系列“为什么”的答案,绝不会是任何一个单一要素,而必然是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

    (摘自《悄然勃兴的“国潮”为什么年轻人情有独钟》,201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学生中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趋势。无论是分享诗歌之美,还是依托博物馆馆藏优势制作的“又见大唐”展览,学生成为主要受众。《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不断升温,且呈现出观众低龄化的趋势。一些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受到许多学生的热捧,越来越多的“汉服控”在街头巷尾赢得不少回头率…

           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更流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对杂音乱象有高度的警惕,并及时加以制止。有的活动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出现了粗俗化、庸俗化、功利化的现象。为了传承孝道,有学校组织小学生们在操场给家长洗脚,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一些所谓的“女德班”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对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摘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内心》,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2日)

    (1) 下列对传承“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的陆续开播,无疑是当代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 B . 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已经成功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从中可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时代的身影。 C . 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是社会培训机构在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的成功尝试。 D . 原创者在当代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挖掘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脱胎与嬗变,成为受大家欢迎的文化作品。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的《报告》表明,通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人数,远远不及通过网络来了解的人数。 B . 汉服社群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潮牌、球鞋等时尚消费品逐渐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了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 C . 学生成为依托博物馆馆藏优势制作的“又见大唐”展览、分享诗歌之美等文化活动的主要受众,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D . 学生人群中,传统文化已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良好趋势;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也都能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
    (3) 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五、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岂有哑巴缪斯

    余光中

        ①一九六五年的初秋,夏菁和我同客美国。他高踞落矶山顶,我远卧五湖平原,两地相隔,千五百英里。九月间,他飞去芝加哥,我则驾车去芝城迎接。参观了艺术馆后,太阳已经偏西,便负着落晕,冲着满地的秋色,驶回密歇根去。那夜月色清朗,平而直的超级国道,无声地流着,流一条牛奶的运河。怀乡人最畏明月夜,何况长途犹长,归途的终点也不能算家。于是两人对吟起唐人绝句来,一人一首,结果,是愈吟愈愁。事隔年余,仍记得当时,吟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真感到是那么一回事,一时“鹅皮”(gooseflesh)都麻了起来。那实在是难忘的一夜。

        ②“鹅皮”也好,“鸡皮”也好,诵诗而到高潮,我的反应之中,总会有这么一点生理成分。不是冒起鸡皮鹅皮,便是目润喉涩,最敏锐时,更有猝然中箭的感觉。英国诗人浩司曼在《诗的名与实》一文中,也曾经描述诗对他的作用,是生理甚于心智。他说,在早晨修脸的时候,他尽可能避免想诗,否则一句诗忽然涌现在心中,他的面肌紧张起来,剃刀便会失手。又说,随之而来,会有一阵寒颤,自上而下,扫过他的脊椎,且有泪水涌至眼中。最后,浩司曼说,胃部是这一切感觉的中心。高更也表示过,看凡高的画使他的胃不宁。

        ③绘画到底是空间的艺术,构图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例如呼吸和脉搏)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如诗和音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那么强烈。虽然十分喜爱绘画,但在面对一幅杰作时,我所产生的是一种深沉然而缓慢的感动。缓慢,是因为画家没有限你一定的时间去领会他的作品。音乐则恰恰相反,其节奏感完全取决于时间,人体的节奏感受到它的影响,随之疾缓起伏,所以我们在生理上对音乐的反应,总是更为迅速而直接。证之以我个人的经验,被一段美好的旋律感动时,我会生鸡皮,竖汗毛,麻头顶;但神往于一幅画的意境时,似乎很少这种生理的现象。

        ④尽管有少数诗人热衷于诗的空间表现,诗,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时间的艺术。而时间艺术的诗,对我们的作用,尽管是非常心灵的,也是颇为生理的。这一点,似乎有不少的读者,甚至作者自己,尚无明确的认识。缪斯,一半是神,一半也是女人。她紧扣我们的心灵,但同时也满足我们的耳目。缪斯如果成为哑巴,那么其所以成为女性的魅力,已经丧失了一半,不幸的是,中国诗的缪斯,已经显示出变哑的危机了。

        ⑤对于我,对于中年以上的某些读者,中国古典诗的朗吟(英文叫做chanting)是可以终身享受的一种高级乐趣。说得轻松些,它可以自娱,可以娱人,是雅人名士的一种消遣,一种修养。说得严重些,它成为欣赏古典诗的一个必要条件;短如一首五言绝句,不加千百遍的朗诵或低吟,是不可能充分心领神会的。我这一代的中年人,身逢抗战,经历种种的不幸,而比起现在的青年来,至少多一件幸事,那就是,懂得如何吟诵古典诗。小时候,我的父母和二舅父都会吟诗。他们虽未着意教我,毕竞耳濡目染,久之我也吟成了自己的一种腔调。其后这种吟哦,或高咏,或低唱,给了我无穷的安慰。今日,我的学生之中,甚至青年诗人之中,据我所知,十之八九都不会吟诵古典诗。某些青年诗人,恐怕还没有意会到这是一种不利,一种缺陷。默读唐诗,甚或用今日的国语出声诵读,固然也可以获致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比起曼声朗吟千百次后的那种领会,恐怕相去远甚。最大的原因,在于前者仅仅是心灵的吸收,而后者加上了生理的沉浸。所谓“熟读唐诗”,也就是要用生理的适应去帮助心灵的吸收,使那种节奏感,那种声调,进入肌肉,缠绕每一根神经。

        ⑥这样的分析,有些读者可能认为缺乏“诗意”。但是诗的生理作用,往往可以超越心灵的领会而影响读者或听众。我在美国授中国诗的时候,班上的金发孩子们对我朗吟的反应,总是热烈的,有些学生甚至要我教他们跟着吟咏。一位学生事后告诉我:他念这一班所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某次听我朗吟《国殇》。其间我也有时应邀去别的大学演讲,而当我在演讲时朗吟李白或杜甫时,完全不懂中文的听众,总是兴味盎然。这种反应,大部分属于生理。反之,我不懂西班牙文,而每次听到西班牙神父兼诗人劳治国(Father Carlos Orozco)朗诵洛尔卡炽热的抒情诗,总是感到一种绝大的过瘾。又如狄伦·汤默斯的诗,据有些人说,看起来很费解,听起来,尤其听他自己朗诵起来,反而很容易接受,至少会感到,那节奏之中,扶带着一股强大的说服力。再如乔叟那中世纪的英文,看起来好费劲,而听傅良圃神父(Father Fred Foley)念起来,忽然透明得多。不错,心灵是诗的殿堂;但是,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的门;仅仅张开眼睛,是不能接受全部的诗的。我几乎可以说,一首诗若未经诵出,只有一半的生命,因为它的缪斯是哑了的缪斯。在台湾,某些诗人铺张意象而无视于节奏的结果,已经使部分现代诗哑然无声,不能卒读。这样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诗会哑掉,而古典诗的吟诵,也可能失传。(例如仅仅会说国语的读者,是不会知道什么是入声的,而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读成平声,哪里还有凄恻之感?)中国文学岂不变成了哑文学?

    (1) 简析文章第①、②段的作用。
    (2) 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3) 分析文章为什么要以“岂有哑巴缪斯”作为标题?
    (4) 结合全文,概括中国诗歌“变哑”的原因。

六、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 , 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苏轼引用诗经的句子意谓君子如果喜纳贤人之言,怒责馋人之言,则乱事庶几可止。祉:喜欢。遄:疾速。已:停止。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尧曰“之”                 宥:宽恕 B . 与其杀不 , 宁失不经         辜:罪行 C . 而爵禄不足以也             劝:规劝 D . 其喜怒                     制:节制,控制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而待天下之君子长者之道也              为政 B . 然则圣人意                            师道不传也久矣 C . 从四岳之用鲧也                        顺风 D . 忠厚之至                              今由与求相夫子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篇政论文,论述了苏东坡仁政治国、以忠厚之心衡量奖赏和刑罚的思想。 B . 苏东坡认为“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所以施行刑罚时候就不能够使用刀锯。 C . 本文旁征博引,末段引用“君子如祉”“君子如怒”等语句,非常具有说服力。 D . 本文中心突出,思路层次清晰,论证分析缜密,是苏东坡散文作品中的代表作。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②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七、名著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

    (注)①反坫(diàn):先秦诸侯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1) 两则材料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
    (2) 两则材料,孔子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管仲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八、句子默写

  •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子曰:“为政以德,。”(《论语》)
    (2) ,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论语》)
    (3)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4)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李密《陈情表》)
    (5)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九、材料作文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千百年来,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大都在“儒”的基础上引申和阐发。可是在21世纪的今天,有人却认为再谈儒家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在国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就曾表示过这样的担心:我对儒家文化有些了解,比如“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