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蔡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线上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99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基(diàn)    愧(zuò)     割(zǎi)     瓶(jìng) B . 猎(shè)     记(diàn)    取(tì)       污(huì) C . 灭(jiān)    丰(yáo)     书(zhāi)     然(hān) D . 恶(zēng)    问(jié)     震(sǒng)    憬(chōnɡ)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嗥鸣    谎谬    门槛    精疲力竭 B . 元勋    粗拙    辔头    大庭广众 C . 惧惮    选聘    攀谈    转弯摸角 D . 谣言    田垄    班斓    莫名其妙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B . 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 .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D . 当外国友人来杭州时,受到了杭州人民的热烈欢迎。
  •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 .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母亲曾经这样地问过她。 C . 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多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 . 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 ①②⑤④③ B . ④①⑤②③ C . ③⑤④①② D . ④①③②⑤

二、句子默写

  • 6. 默写。
    (1) ,关山度若飞。
    (2) 独坐幽篁里,
    (3) 此夜曲中闻折柳,
    (4) 念天地之悠悠,
    (5)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6) 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

三、名著阅读

  • 7. 名著阅读。

    他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1) 以上选文出自(作家)的小说《
    (2) 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最终,揭露了,表达了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四、综合性学习

  • 8. 阅读如阳光围绕着我们,如朋友陪伴着我们。在我们伤心绝望之时,它是我们心灵的一剂良药。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2) 小宁同学在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她积极地阅读名著。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

    (3) 班级开展“好书分享交流会”,这学期你读过哪些好书?请列出两本书名和作者。

    示例:《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五、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完成小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⑪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⑫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⑬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⑭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⑮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⑯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⑰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⑱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 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 请赏析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
    (3) 细读选文17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4) 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5) 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爱。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温暖的劈柴

    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

    (《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第2期)

    (1) 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温暖的劈柴”中的“温暖”的含义。
    (2) 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 选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4)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

六、课内阅读

  • 11.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题目。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鲁肃过寻阳(

    但当涉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 本文主要以什么形式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又是如何突出吕蒙学识长进大的?
    (4) 结合文章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启示。

七、诗歌鉴赏

  • 12. 诗词赏析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诗中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巨大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出了泰山的形象。
    (2) 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八、作文

  • 13. 疫情之下,无数白衣天使为生命逆行,无数党员干部、武警官兵冲到前线。国家每一次铿锵有力的发声,每一次疫情的即时通报和处理,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看到了国家医疗团队的专业和勇敢,看到了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团结与坚韧,我们应该铭记这一切。请以《留在记忆里的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录我们的感动和思考,让青春的生命熠熠生辉。

    要求:①先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4. 面对超长的特殊寒假,我们足不出户,老师成了网红主播,我们同学们在家安心上网课,但是内心是多么渴望重返校园啊!请以《难忘上网课的日子》为题,记录你的网课生活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