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入学检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29 类型:开学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孝是最为重要且影响最深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在生活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传统孝道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不过,传统孝道精华与糟粕并存,这需要我们在正确 地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求子女在物质层面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这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规定。但在儒家看来,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对父母的孝还必须要做到“敬”,即对待父母应时刻保持恭敬的 态度。无论是物质方面的“养”,还是精神层面的“敬”,都以顺从父母的意愿为标准,但父母的意愿未必正当,传统孝道的践行还应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考量。当父母的意愿不正当 时,要用温和的方式去劝谏父母,从而避免让父母陷于不义。传统孝道不但体现于父母生前,还涉及父母去世以后。孔子挽:“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女不但在 父母生前要对其以礼敬养,父母去世后还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生养、死葬、祭祀,在这三个环节都合乎礼制的要求,才算是实现了完满的孝道。

    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产生于古代宗法社会。它是维系古代家庭、宗族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道德规范。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孝道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受古代专制等级制度的长期影响,传统孝道被融入了大量维护专制、压抑人性的腐朽 因素。这集中体现于“三纲”教条中的“父为子纲",并通过《二十四孝》等通俗读物流传。传统孝道的畸形化与父权的绝对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近现代以来对传统孝道的批判,起到了削弱旧道德对国人的思想束缚、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对于传统孝道本身而言,这些批判实际上也有助于推动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新与发展。

    但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社会,传统孝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因为传统孝道在历史演变中曾经绝对化、畸形化,就否定传统孝道本身,而应该将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与其种种具体要求区分开来。只有从其根本精神着眼,才能对传统孝道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也才能根据时代变化对传统孝道进行创新与发展。应当说,传统孝 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儿女自然能产生对父母的亲爱与感恩之情。这种亲爱与感恩之情,亦 即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源与基础。有孝心则有孝行;如果无孝心,即使行为再符合孝道的规 定,也不是真正的孝。因此可以说,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就孝心而言,传统孝道拥有 符合当代价值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对于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但对于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表现形式则没有必要拘泥。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因时损益、与时俱进的传统。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对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损益和变革,不断探索传统孝道的新的实现形式。这既是传统孝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是为了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而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也正是为了创新和发展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对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其目的是探索传统孝道在新时代的新实现形式,而不应削弱或违背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

    (摘编自杨俊峰《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需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 B . 物质层面的赡养是基础,在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其恭敬。 C . “三纲”教条的制订使传统孝道出现了压抑人性的元素,阻碍了社会发展。 D . 出于孝道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探索传统孝道新的形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展开论证。 B . 文章引用《论语•阳货》中的句子,旨在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C . 文章既论述传统孝道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论及其对当下的意义,具有辩证色彩。 D . 生活方式在改变,但孝道仍有其重要价值,这是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即使按礼制进行死葬、祭祀,但如果在其过程中缺少孝心,那也不被认为是真正的孝。 B . 对传统孝道进行批判与反思,既有助于传统孝道本身的创新,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C . 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我们在继承传统孝道时可以进行大胆的损益和变革。 D . 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和把握其根本精神,二者相互作用,我们应重视二者的联系。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五粮液与冰激凌合作,火了;大白兔奶糖限量版唇膏,一支难求……近年来,老字号一次次走新路,引爆市场不小的热度,以至于国货有了新名称——“国潮”。“国潮”就是中国的潮流。如今,“95后”“00后”对国粹、国货重新追捧,被视为促进传统文化商业裂变的重要因子。

    现在一些年轻人穿着唐装汉服上街交友、参加活动,对于国货、国粹、国风等“国字号”的热情,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潮”,往往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流行趋势。在追逐、热捧“潮”中,年轻人表达了强烈的自我欲望,能够体现出自我风格和生活态度,获取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而且,一种潮流、风尚中,融进了社会热点、时代精神,最终年轻人在追逐文化潮流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契合。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和挖掘我们深远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自信、自觉是多么重要。

    (摘编自《“国湖”,为何深受年轻人热捧》)

    材料二:

    (来源:智通财经)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怀旧国潮风”盛行,回力、飞跃等老牌运动鞋也重焕生机。但与其他运动品牌不同的是,回力的产品品类较为单一,主要以帆布鞋为主,还有少量儿童凉鞋,并没有服装等品类。

    目前回力和飞跃店铺内的商品价格主要在100元至199元,基本上没有超过200元的商品。对于顾客而言,并不太接受此类品牌的产品超过200元的价格。

    在鞋服行业,人们很容易接受怀旧潮流,所以老牌国货是具有优势的,如果能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内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或将取得较高的关注度。

    可喜的是,目前无论是飞跃还是回力都已经和其他品牌进行跨界、联名合作。例如和百事可乐、迪士尼联名推出鞋款,和一些自媒体推出合作款,试图凸显品牌的个性,吸引年轻消费者,专家表示,联名款是比较讨巧的推广形式,但要选择好符合产品调性的合作品牌。

    (摘编自《“怀旧国潮风”盛行回力们该如何逆袭》)

    材料四:

    沿着时间轴回望,中国品牌曾经无比兴盛,也曾经百般落寞。20世纪70年代前,中国人生活的空间几乎全部为中国品牌所度盖,一批老字号、老品牌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几代人的成长记忆。

    永久自行车、牡丹电视机、雪花冰箱、海鸥相机、双菱牌手表……一批老国货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大约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本土品牌缺乏自信和骄傲。虽然“国货当自强”的呼声不断,但廉价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便宜货也曾大行其道。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量居世界第一,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相契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产品精准研发,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营销服务体系不断试水。

    消费升级的浪潮推动产业升级,“90后”“95后”渐渐成为新一代的消费主力军,盲目崇外已经成为过去时。通过科技、文化等赋能的“新制造”,正在重新塑造中国品牌。通过向高端高新产业举升,向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两端升级,中国品牌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摘编自《老国货成为新“国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年轻消费者把对“国字号”的热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文化商业的变化,激发了国货的自信心。 B . 从天猫618两年来成交破亿品牌中国货品牌所占比例来看,人们购买的国货量不断增加,“国潮”也逐渐走入人心。 C . 在鞋服行业中,老牌国货因怀旧潮流而具有优势,特别是其低廉的价格、现代的包装方式等使它们有可能取得高关注度。 D .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们要努力重新塑造中国品牌,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自我的肯定、获取身份的认同等是年轻人热捧国货的重要原因,他们在追求“国潮”中寻找到一种精神的契合。 B . 过去的生活中,我国有过一些物美价廉的老国货,但因为原材料价廉造成便宜货流行,在过去的时间内日渐式微。 C . 老国货与自媒体联合推出合作款是一种比较好的推广方式,无论结果如何,从商品的宣传角度看会有一定的效果。 D . 中国商品在过去的一段时日里曾经是特别兴盛的,有些老字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这当然与当时的国情密不可分。
    (3) 从商品本身看,老国货变“潮”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匠(节选)

    葛亮

    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 .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色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 . 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 . “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罕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2)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 , 字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史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责,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滤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B .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C .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D .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后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现代的“武装部队总司令”。 B . 陶渊明所任的州祭酒在当时是州刺史的帮手,是只掌管祭祀的官职。 C . 督邮,官名,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 . 古人起名取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或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如“潜”与“渊”就是相近的关系。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自幼便天分很高,情趣高尚,与众不同;成人后,更是不畏权贵,率性而为。著有《五柳先生传》一书。 B . 陶渊明让手下人在公田里种下酿酒的高粱,唯有妻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他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 C . 任职彭泽令时,陶渊明不愿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督邮。他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向那样的小人折腰呢!”即日便辞官而去。 D . 陶渊明一向自任率性,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竟然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竟然又把葛巾扎在头上。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者处世,隐于天下无道,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②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叩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废: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为形容词,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后一个“深”字为动词,加强语气、强化情感。 B . 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 .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 .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2) 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秫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贬谪之地的音乐“”,和琵琶女高妙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2)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 ”。
    (3) 《蜀道难》中运用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 ”。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要有的自觉。文化遗产为我们弘扬华夏文明、繁荣中华文化提供。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增强自觉,把它当作自己的职责,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的宝贵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还要有责无旁贷的担当千百年来,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更逸,穿越烽火硝烟至今,本身就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珍视、守护、传承的结果。我们应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保护文化遗产,我们更要有的紧迫感。我们常说,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留下的文物言迹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既要我们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我们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更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义不容辞 滋润 留传 时不再来 B . 当仁不让 滋润 留传 时不我待 C . 义不容辞 滋养 流传 时不我待 D . 当仁不让 滋养 流传 时不再来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 .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使文物重新激活 C .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 . 我们应最大可能地使文物重新激活,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既要我们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我们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更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B . 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更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C . 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更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D . 我们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更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说起沙漠,人们都有一个固有的印象,除了干旱少雨外,白天还是热气腾腾的沙漠,一旦到了夜晚就急速降温,不复白日炎熟。② 与空气相比,沙石的比热容更小,在同样的日照下,沙石的吸热速度比空气要快得多。白天,因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热,比热容更小约沙石迅速吸收热量,热量从沙石传向空气,使靠近地面的空气也迅速升温,所以吸热快、升温快;晚上,因为地球表面向空气辐射热量,空气对流,沙石与地面附近的冷空气迅速交换热量,沙石转移到空气中冷却,③。这也是为什么新疆地区流传着“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

  • 9.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日前,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发布一则“淘宝体”招聘信息,引来众多网友关注,也使得该处招聘“门庭若市”。

    8月1日中午11时23分,外交部官方微博发布上述招聘信息,其独特的“淘宝体”语调立即引起网友关注。当天14时29分,“外交小灵通”又发布招聘新动向:“不得了啦!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聘咨询电话快被打爆了……现补充几点请亲们注意啦:打电话之前先阅读下招聘启事喔;工作地点韩国,全日制……需出示大学以上学历证明(还在上学的要小等啦);申请邮件内容首先用英文哦。”

    据了解,外交部亚洲司工作人员已经证实官方微博由新闻司发布。截至目前,该招聘信息已经被转发近7000次,跟随评论近1500条,外交部微博也拥有了36万多名“粉丝”。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2) 请点评这则新闻。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

    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

    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