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11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说法,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B . 传承五四精神,担负历史责任,青年一代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C .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能否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 . 中国羽毛球健儿在人们的万众瞩目之下再夺苏迪曼杯,令人振奋。

二、句子默写

  •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关关雎鸠,。窈窕淑女,。《诗经·周南》
    (2) 蒹葭萋萋,。《诗经·秦风》
    (3)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4) ,胡不归?《诗经·邶风》
    (5) 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7) 《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自由游弋,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三、基础知识综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渐渐地有红霞渗透进来,整个芦苇荡(A.盖上 B.染上)一层淡红色,屏(A.Píng B.bǐng )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躁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_____!它们如晨xī(A.曦  B.熹 )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A.盘旋 B.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_____,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候,一会儿拍趐向上,____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1) 为文中①②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① 处      ②处

    (2) 从文中甲处选择正确的读音,乙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甲处     乙处

    (3) 其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B . 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C . 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D . 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四、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 . 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 . 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 .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五、对比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相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渔人甚之  ()      ②黄发垂髫          (

    ③颖脱不   ()      ④著《五柳先生传》(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B .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C .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D .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4) 通读甲乙两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请从(甲)文中摘录出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所表现的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②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请结合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东藏记

    宗璞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漱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

    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

    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

    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

    听到学生这一叫,弗之猛然想到:“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

    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议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

    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

    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他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

    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 

    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选文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昆明,跑警报像吃饭睡觉一样,可见日军空袭频繁,当时环境恶劣。但是,师生们仍然提着马扎,到城外继续上课。 B . 山坡上不堪一击的书桌课本和天上狂轰滥炸的钢铁炮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小说以平和的心态展现了知识对战争的抵抗。 C . 庄卣辰不参加跑警报,总是留在实验室看书思考问题,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喜欢清静。 D . 小说以明伦大学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为背景,再现了孟弗之、梁明时、庄卣辰等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
    (2) 第⑼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他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请从加点词含义的角度赏析)

    (4) 文章首尾都把蓝天写得特别美好,作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5) 宗璞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漫话石鼓文

        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做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石鼓文

        ②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③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略有改动)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 . 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 . 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 . 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2) 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
    (3)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视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所以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目标。若将目标逐渐向眼移近、发出的光线对眼呈一定程度的散开,形成焦点就向后移,当目标物移近至眼前的某一点。此点离眼的位置愈近,近视眼的程度愈深。

    近视发生的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视),其次为眼的屈光力较强(称为屈率性近视)。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但其发生和发展,与灯光照明不足,阅读姿势不当,近距离工作较久等有密切关系。

    (材料二)

    在近视儿童青少年中,每天写作业和课外辅导时间

    (材料三)

    近视儿童年龄分布情况

    (材料四)

    近视是眼科常见疾病,会造成远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果近视的度数比较高,超过600度以上,称为高度近视,除了会引起上述情况以外,还会导致多种眼底并发症,比如过早出现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后脱离、黄斑出血、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性改变等多种并发症。所以建议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近视度数增长过快。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近视发生的原因主要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视)。 B . 如果近视的度数比较高,到达600度,就称为高度近视。 C . 近视成因主要是用眼姿势不正确、看东西距离过近。 D . 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
    (2) 阅读(材料三),简要概括你从图中获得的结论?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儿童青少年应该如何预防近视?请简要概括。

七、名著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1) 以上语段出自名著,作者傅雷主要通过的方式对儿子(人名)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2) 这部作品主要讲什么内容?读了选文,你认为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八、作文

  • 10.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我们一次次走进了“雨、青春、书籍、小说、音乐、孔孟文化、初中生活、风流人物”的世界。沉醉于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兴味盎然的事物曾让我们心驰神往,流连望返。如:昆虫、花卉、乒乓球、小提琴、集邮、兵器、民俗风情、科学小发明、户外旅游、亲情友谊……

    请以“沉醉于          ▲            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    将题目补充完整;

    2)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

    4)    字数600——650之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