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59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根据要求进行选择。

  • 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太阳很好,爷爷把字画一一(A.xiē B.jiē)开,拿太阳底下(A.bào B.pù)晒。小狗在桌子下(A.cuàn B.cuān)来窜去,弟弟拿着石块(A.lūn B.lún)起胳膊向它(A.zhì B.zhèng)去,狡猾的小狗却从桌子(A.féng B.fèng)里跑了。

  • 2.  
    (1) 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选项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
    A . 经历 B . 别出心栽 C . 斩钉截铁    
    (2) 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选项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
    A . 迷蒙 B . 心惊肉跳 C . 余音绕粱  
  • 3. 选词填空。

    A.跑龙套    B.花架子    C.科班出身   D.有板有眼

    (1) 著名喜剧演员周星驰虽然不是,但他能拥有今天的成绩,凭的可不是
    (2) A.凝视 B.仰望 C.遥望
    抬头,雪后的天空瓦蓝瓦蓝的,洁净得好像刚刚用雪擦过一样,这处岩壁酷似人物头像,仿佛一位老者在山间风景。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钟南山爷爷虽然已经八十四岁高龄,但是走起路来大步流星 , 不输年轻人。 B . 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我们感到热血沸腾 C . 一场疫情,让西方国家的人权假象暴露无遗 D . 这个小男孩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
  • 5. 关于柳公权和他的书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B . 柳体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C . 人们常说“柳筋颜骨”,其中“柳筋”,即形容柳体字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 6. 下列词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绘画:画龙点睛 B . 文学:妙笔生花 C . 音乐:行云流水
  • 7. “长青路”作为地名,拼写正确的是(    )
    A . CHANG QING LU B . CHANGQING LU C . Changqing Lu
  • 8. 下面这段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贮藏水分是植物抗旱的绝招。例如,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

    A . 列数字    打比方   作假设 B .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C .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D . 作比较   举例子   分类别
  • 9. 关于倡议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倡议书的标题要写明倡议的主要观点。 B . 称呼应根据倡议的对象来写。 C . 正文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现状及问题所在;二是提出解决问题建议。 D . 倡议书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
  • 10. 根据下面资料分辨京剧人物类别,完成题目。

        京剧脸谱是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京剧人物分“生”“旦”“净”“丑”四大类。“生”是男性正面角色,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是女性正面角色,有“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区别。“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花脸”就是“净”一类的人物。“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有“文丑”“武丑”“小丑”“老丑”等区分。


                                         

    A.生    B.旦    C.净    D.丑

  • 11. 看拼音,写词语。

        鲜红的qí zhì在风中猎猎飞扬,筋疲力尽的队员yì lì在山顶,看着山间jīng yíng的湖水随风dàng yàng,jǔ sàng之情shùn jiān一扫而光。

  • 12. 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句子中出现的错误(共3处)。

        这学期,我阅读了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和《少年文艺》,提高了水平写作,我写的一篇读后感发布在《中国少年报》上。

  • 13. 请写一段话,力求通过“……”“?”等标点符号的使用写出你当时的内心活动。(选择一个情景)

    等待      迟到      回答问题    弄坏东西

  • 14.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孤零零的云    孤零零的村庄   孤零零的小狗

  • 15.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死,伯牙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从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少年闰土月下刺猹的画面是“深蓝的天空中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 鲁迅先生的志向和立场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唐代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说明了新旧事物更替的规律。林则徐用“海纳百川,”教育人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以及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都表达了时代变迁。唐代王勃用“海内存知己,。”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李白用“浮云游子意,。”表达离别之情。
  • 16. 口语交际。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放假前,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请你从下面任务中选择一个,试着说明别人支持你。注意要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理由讲清楚。

        说服班主任,利用周末时间举行一次走访慰问孤寡老人活动。

        说服语文老师,在班里举行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

二、阅读感悟

  • 17. 整本书阅读。

        这时候,从远远的大路上,来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这人的脸,被太阳晒成酱红色。眉棱、颧骨、下巴,整个脸的轮廓分明,而且显得坚毅。他的两眼黑得发亮,锋利的目光,仿佛要把什么刺穿似的,眺望着旷野和面前的芦花村。半旧的蘑菇式圆顶草帽,压着他粗硬的头发。免得风把帽子吹掉,帽带系在他长了黑胡子楂儿的下巴上。他的青布夹袄大敞着怀,露出腰间鲜红的牛皮子弹袋。右边插着一把长苗三眼金鸡盒子枪。左边挎着一个枪牌橹子,两个甜瓜形手榴弹。迎面的晨风,把他两边的衣襟吹到后面,像鸟儿张起的翅膀。这正是游击队长         

                 在大路上紧蹬着车子。见芦花村头上,有挑水的,有牵着牲口往河边走的,有下地干活的。他向下地的人打听,说村里没事儿,就放心地过了还乡河上的桥。穿过一片矮树棵子,绕过池塘,眼前就是打谷场了。

                 看见从后门口走出一个拿木杈的男子。他一边蹬着车子,一边眯缝起眼睛,仔细地辨认这个人,心里说:“这是谁?怎么不认识?”等他看出这不是个庄稼人的时候,已经晚了,来不及了。特务丢下木杈,掏出手枪,向前迈了一步,挡住车子,叫声:“别动!”

               两手扶着车把手,眼看手枪在腰里不能拿,干着急。

        这时候从院里跑出四五个特务,搜查       的全身,幸亏所有的文件都在政委手里。       眼看着满蓝的三眼金鸡,满蓝的马牌撸子,装得满满的牛皮子弹袋,都被特务拿去了。

    (1) 这个片段节选自长篇小说《》,作者是
    (2) 文中空白处人物是。
    A .  通讯员魏屯星   B .  武装班长申俊福   C .  游击队长杜绍英
    (3) 这个片段中的故事情节写的是
    (4) 文中被捕的人物是怎么脱险的?(        )
    A . 李四喜偷偷把他放走了。 B . 在政委和通讯员的帮助下,利用岔道,成功脱险。 C . 雨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把他救出来的。
  • 18.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撒哈拉的变迁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这片一度丰腴(yú)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渐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 运用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并把意思写出来。

    充沛:

    丰腴:

    (2) 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描述了“撒哈拉”的样子:(      )
    A . 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 B . 处于一个绿茵时代 C . 丰腴的沃土 D . 植物枯萎退化
    (3) 对文中画线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句是:(      )
    A . 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把大量水分带到了撒哈拉。 B . 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变成了大沙漠。 C . 撒哈拉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 D . 撒哈拉降下的雨水越来越少,江河湖泊日渐干涸。
    (4) 下面哪一项不是造成“撒哈拉”变成沙漠的原因?(     )
    A . 乱伐森林 B . 自古就是不毛之地 C . “季风雨”的变化 D . 践踏植被
    (5) 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
    A . 沙漠——青葱草原——稀树草原——干旷草原 B . 青葱草原——稀树草原——干旷草原——沙漠   C . 稀树草原——干旷草原——沙漠——青葱草原 D . 沙漠——青葱草原——干旷草原——稀树草原
    (6) “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 . 承接上文 B . 引起下文 C . 承上启下 D . 点明中心
  • 19. 阅读回答问题。

    蜡烛的秘密

        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

        ②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纳闷,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对我的疑问,店主懒得解释,只淡淡地说:“利润太小,不划算。”

        ③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地告诉我:“我家也没有,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④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空当里,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摆着香纸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

        ⑤老阿婆乐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⑥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在屋里待腻了,到街上散步。

        ⑦长街寂寂,唯烛光融融,从各家窗户里探身出来,石板路也镀上了一层柔柔的光,有一种梦境般的美。

        ⑧我来到先前的那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闲聊起蜡烛的事。我说:“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你为什么不进一些呢?”

        ⑨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日子过得很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                          

    (1) 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 联系上文内容,在第⑨自然段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3) 第⑤自然段描写了老阿婆的,从中可以体会到这位老人是一个的人。
    (4) 第⑦自然段是描写,其作用是(          )

    A.表达了作者对石板镇美丽夜景的赞美。

    B.说明石板镇非常偏僻落后,夜晚行人很少。

    C.烘托了人们帮助老阿婆的美好心灵,赞美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D.表现了阿婆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和谐美好的境界。

    (5) 短文最后才点明蜡烛的秘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习作。

  • 20.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你一定遇到过许多事情。当你看到“居家、抗疫、线上”这三个词语时,你会想到什么?请从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词语,你会想到哪些事例?选择一两件印象最深的写下来。

    要求:

    1)     根据选择的词语,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自拟题目。

    2)     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

    3)     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

    4)     字数不少于400个。

    5)     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