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8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此内容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 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 . 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 . 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 3.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该事件”指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戊戌变法   
  • 4.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曾国藩等人探索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上述才俩中“曾国藩等人”进行的探索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5. 下边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 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 .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 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 6.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 7.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史实的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识,历史结论的正确得出,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基础上,下列历史结论与历史史实正确对应的是(   )

    项目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导致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地半封建国家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D

    《辛丑条的》的签订

    标志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 . A B . B C . C D . D
  • 8. 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材料说明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   )
    A .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 . 守旧派势力强大 C .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D . 对列强寄予幻想
  • 9. 这场运动是正义的,却不是正确的;它试图将外国人全部驱走,却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入侵;它试图扶助大清,却遭到清政府的绞杀;它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却使中国面临空前危机。这场运动指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10. 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    )
    A . 中英协定关税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1. 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示意图,对此概括最全面的是(    )

    A .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B . 孙中山发动并领导了武昌起义 C . 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 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 12. 关于辛亥革命陈独秀曾这样说道:“文明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 旧思想根深蒂固 B .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 革命果实被窃取 D .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 13. 由于山东在中国的地理位置重要。近代列强围绕山东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抗争,结合所学如图的时间轴中①②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 .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 . 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
  • 14.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
    A . 尊孔复古 B . 三民主义 C . 民主科学 D . 爱国主义
  • 15. 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 .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 . 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 .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
  • 16.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

    A .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 . 图1事件将图2事件推向了高潮 C . 图2事件加速了图1事件的步伐 D . 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7. “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摰马列引国航。”下列对诗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C .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18. 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各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 .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推动 D .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抗日
  • 19. 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据此推断,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
    时间 工人 农民 其他
    1927年4月 51% 19% 30%
    1928年 10% 76% 14%
    A . 农村革命根据地持续建设 B .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 .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20. 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央红军长征情况时指出:“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犯错误时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提出新的任务。”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 . 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B . 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C . 政治上从幼年走向成熟 D .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 21. 苏联前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    )
    A .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B . 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 C .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 直接导致东北的沦陷
  • 22. 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应放置哪个纪念馆门前(   )
    A .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B .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C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 .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 23. 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 . 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 . 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 . 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 . 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 24. 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卢沟桥之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百团大战 D . 台儿庄战役
  • 25. 如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 美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 B .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C . 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 D .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 26. 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材料说明(  )
    A . 中共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B . 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C .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 . 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
  • 27.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百团大战 C . 挺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 28. 1948年末,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这表明(   )
    A . 国共力量对比刚开始逆转 B . 三大战役全部胜利结束 C . 国民党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D . 国民党政权已基本垮台
  • 29. “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战役”(    )
    A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30.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912年之前使用的旧名。它创办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与它的创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鸦片战争 D . 太平天国运动

二、综合题

  • 31. 惠州市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国家形象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战争中国门洞开)

    (屈辱中逐渐觉醒)

    材料一:西方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抗争中改变形象)

    材料二: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对着中国满怀希望地写道:“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发展中的大国形象)

    材料三: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漫画Dragon(中国龙)

    (1) 图一、图二所示条约的签订都与战争有关,图一反映的战争及其结果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并说出图片反映的这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
    (2) 材料一图A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B中列强在1901年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比较正面的原因。
    (4) 材料三中漫画及说明,反映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崛起感到恐惧,认为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 32. 惠州市某校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设计了如下活动,请你也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识读图片----感悟社会变迁)

    活动二:(史料实证----印证历史信息)

    活动三:(历史解释----归纳原因特点)

    (1)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说出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 材料一、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 观察下面曲线图和示意图,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和“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并概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三、论述题

  • 3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准确判断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请你完成下面相关学习任务。
    (1) 任务一:(读图学史----感悟历史事件)
    观察下图,结合图片信息的描述,写出事件名称,并分析胜利的原因。

    名称:

    经过:见下图信息

    胜利原因:

    (2) 任务二:(对比事件----体会民族大义)
    下表中国共的两次谈判,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完成①②处内容填写,并概括影响国共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历史事件 背景 结果 结果的落实
    西安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和平解决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 签订《双十协定》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3) 任务三:(现象描述----合理阐述理由)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9月)以后,当时南京国民党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三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人打得落花流水。

    为什么会这样奇怪呢?请从共产党或国民党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现象出现的理由。
    (4) 任务四:(小论文写作——感悟变化)
    依据下表,从2、3、4组中任选一组,围绕国共关系变化,从变化的原因、变化或标志性事件、变化的重大影响,结合史实写一篇小论文加以说明。
    组别 时期 变化原因 变化标志性事件 重大影响
    1 北伐战争      
    2 国共十年对峙      
    3 抗日战争      
    4 街坊战争      

    示例(1组)北伐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局面。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