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二章 专题突破 氧气和二氧化碳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38 类型:单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 氧气的性质

  • 1. 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中,集气瓶中的气体为( )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氢气 D . 氮气
  • 2.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中,前者为化学性质,后者为物理性质的是( )
    A . 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无色 B . 等体积的氧气的质量大于空气的质量,常温下性质活泼 C . 氧气能支持燃烧,发生反应时放热 D . 潮湿空气中氧气能使铁生锈,固体氧呈淡蓝色雪花状
  • 3.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D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 4. 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 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填字母)。
    A . 医疗急救 B . 食品防腐 C . 航天火箭 D . 霓虹灯
    (2) 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填字母)。

    A.硫     B.水     C.氦气

    ②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这三个反应都会(选填“放热”或“吸热”)。

  • 5. 小强同学学了图甲所示实验后,想到铝丝是否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呢?经过查阅资料后得知:铝丝和铁丝一样,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于是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用于夹持铁丝的仪器名称:
    (2) 图中铁丝和铝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3) 集气瓶底部水或细沙的作用是
    (4) 铁丝和铝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5) 用正确方法引燃铝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6. 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如图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 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2) 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 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写出一种即可)。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 7.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仅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 二氧化碳用来灭火 B . 二氧化碳制成干冰作制冷剂 C . 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汽水 D .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 8. 如图所示,向盛有某种液体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发生了明显变化。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什么呢?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澄清石灰水;乙同学认为:可能是蒸馏水;丙同学认为: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你认为三位同学提出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 B . 甲和丙 C . 乙和丙 D . 甲、乙和丙
  • 9. 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白色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刚用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干冰升华时吸热,属于化学反应 B . 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 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 11. 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打开止水夹后,U形管中的水位右高左低,气球膨胀变大 B . 气球膨胀变大,打开止水夹后,U形管中的水位左高右低,气球又瘪下去 C . 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打开止水夹后,U形管中的左右水位不变 D . 气球比原来更瘪了,打开止水夹后,U形管中的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
  • 12. 常温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 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
  • 13. 如图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 写出仪器A的名称:
    (2) 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3) 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14. A、B、C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

    (1) 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2) 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是。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氧气耗尽 ②温度降低 ③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④蜡烛着火点改变

    (3) C瓶倒扣住白磷时,白磷开始燃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5. 科学研究表明,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得海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明显增加,海洋的表面水体碳酸增多,酸性增强,出现“酸化的海洋”,这会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1) 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写出一种即可)。
    (2) 请根据上述题目所给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海水酸化的原因:
    (3) 我们曾经做过如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②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 16.

    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有红、蓝两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内充有二氧化碳(CO2)气体,蓝色气球内充有空气,两只气球沉在杯底.小明同学收集好一集气瓶CO2气体,倾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一只气球浮起来了,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重新上浮,十分有趣。

     

    (1) 请你判断一下,哪一只气球浮起来了?如果继续倾倒CO2气体,另一只气球会浮起来吗?请说出理由。

    (2) 小亮同学觉得这个实验很有趣,也拿出两只气球分别充入CO2和空气做实验,可是两只气球都没有上浮,你认为他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