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7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就有道而焉    正:正规 B . 焉能之      攻:进攻 C . 常于成而败之   几:接近 D . 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于事而慎于言     敏:机敏、机智    

    己复礼       克:约束

    ③足以四海    保:保护   

    ④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考虑

    其君者也    贼:伤害   

    ⑥自者无功   伐:夸耀

    A . ①④⑥ B . ②③⑤ C . ③④⑤ D . ②⑤⑥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胜质则    史:虚饰、浮夸    

    ②天下仁焉    归:回归

    ③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    要:求取  

    ④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买

    ⑤恶得不禁恶而爱    劝:劝说   

    ⑥请问其    目:目的

    A . ①②④ B . ③④⑤⑥ C . ②④⑤⑥ D . ①③④⑤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仁     知止后有定 B . 见贤思齐     能治之 C . 若火始然     譬之如医攻人之疾者然 D . 故攻异国利其国    故圣人治天下为事者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见贤思焉         在明德 B . 其家           我之成而实五石 C . 兄而自利       或以 , 或不免于洴澼絖 D . 见不贤而自省也   故窃异室以其室
  • 6.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B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 . 仁以为己任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论语》由其与弟子共同编纂完成,属于语录体散文集。 B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 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 C .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老子》为其所著,又叫《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 D .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炉火

    张炜

    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

    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那是个贫寒岁月。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他们也许是稚嫩的,他们还多么年轻。可是他们身上却闪烁着自尊的光芒。他们比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粉面者要高贵十倍。他们当时衣衫破旧,头发脏乱,脸上带着灰尘,脚上和手上还留着劳作留下的创伤,粗浊的山地和外省口音也无法掩去真知灼见,并使这场辩论显得特别激烈,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

    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了,没有那样的聚会,那样的痴情、那样浪漫和纯粹的情怀。真的难以寻觅。

    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

    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了炉火。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在社会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辨的时代。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一页。

    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 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终于越过斗室,走向化作滚滚雷鸣,如闪电照亮天际。

    不仅是对炉火的憧憬,而且是追求真实、追求人生大境界的本能,又使人接近了那燃烧的火焰。

    记得十几年前那个夜晚,一拨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场所,交流自己的阅读和崭新的见解,言辞愈来愈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春寒一扫而光,他们个个热汗涔涔,头发冒着白汽……那都是关于人生、哲学、艺术,关于古代和今天,关于切近我们生活的历史,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推论……那些纯洁而深刻的思想与他们的年龄或不相称:他们唇边刚刚生成一层茸毛,睫毛微翘,星光下闪烁一片明亮的眸子

    那场令人 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这声音来自我们民族精神的深远贮藏,它使人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奔走天下、纵论时事的诸子;想起提出“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想起那些互不谦让、口齿锋利、“日服千人”之士。

    物质主义盛行的时刻是远没有那样的气势的。一种 无所不在的萎靡只会把人的精神向下导引,进入尘埃。人没有能力向上仰望开阔的星空,没有能力与宇宙间的那种响亮久远的声音对话。当每个人心中的炉火渐渐熄灭之时,就是无比寒冷的精神冬季降临之日。这种寒冷将使人不堪忍受。当有人怀念炉火之时,往往已为时过晚了。

    但火种总会贮藏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它们远未熄灭。它们即便是在最寒冷的时候还仍然在那儿默默地燃烧,酿成一片炽烈。那是心中的火,不灭的火,是生命之火。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绞杀生命的火种。正是这火种,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生命之光即是永恒之光。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开篇点题“那是多公好的声音”,因为炉火不仅能带给人身体的温暖,伴随炉火的阅读更能给人以精神温暖和希望。 B . 作者笔意纵横,再现了多个特殊的时代年轻人伴着炉火读书、辩论的场景,用大量笔墨真实刻画炉火熊熊燎动的画面。 C . 文章通过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人们轻物质,重精神的赞美和肯定之情。 D . 文章题为“炉火”。却在文章最后不止一次提到“火种”,火种是生命之火,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将炉火的意义升华。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 . 文中引用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人物的事例,既证明“纵论天下"有着无限力量,又证明精神追求是一个世界共同的话题。 B . “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比喻生动,引人退想,触及历史民族精神,厚重而深远。 C . 文章先抑后扬,通过赞美贫寒年代的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批判了现在人们在追逐物欲的过程中对精神之火的忽视。 D . 文题“炉火”不仅充当线索串联内容,而且以小见大,象征对知识、真理的渴求,炉火的失去就意味着一种文明的失去。
    (3)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4) 第三段明明是在写一场精神会餐,为何要对辩论的青年们进行外貌描写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 , 为举子业。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慨然曰:“士苟精一艺, 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及还武林,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致知之。翁既得见,遂北面再拜以谒,受其所教。罗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乡之诸医,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 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余十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于道,翁咸往赴之。其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而所疗皆中。然于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威声随影附,翁教之忘疲。

     (节选自《九灵出房集·丹溪翁传》)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B . 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C . 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D . 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讳”指名讳,古时说话写文章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称,说及去世的尊长时,在名字前加“讳”,以表尊重。 B . “经”为经学著作,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解释经文的书为“传”,二者合称 “经传”。 C . “举子业”指在科举时代为应考试而准备的学业,包括应试的诗文、学业、课业、文字等。 D . 辏,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辐辏”指人或物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丹溪放弃科举,致力医学。他年轻时师从朱熹理学学说的正宗传人许文懿,后听命于师嘱,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慨然从医。 B . 朱丹溪刻苦学医,敢于质疑。他夜以继日地学习当时盛行的方剂,当他发现古方不能治疗当时的疾病时,毅然决定外出拜师学艺。 C . 朱丹溪学医不畏艰辛,终有所成。他四处寻访名医,恩师罗先生指点他不要完全抛弃过去的学问,由此成为一代名医。 D . 朱丹溪医术高明,辩证施治,他的恩师得了四肢疾病,多年没医好,他学成回来后,把老师的病治好了;后来请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②罗曰:“尽去而旧学, 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

    (5) 丹溪翁为何能够在医学上取得极高的成就?

四、古代诗歌阅读

  • 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释】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 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 塞之地。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 . 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 .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 . 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形象地写出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五、句子默写

  • 11. 补写出下面句子是空白处。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3)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 ,远之事君。
    (4)   ,无之以为用。
    (5)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 ,事有始终。
    (7) 复众人之所过,
    (8)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9) 朝闻道,
    (10) 子曰:“其‘恕’乎”,

六、语言表达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是在这一天, ,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 逮一种叫“苞米虫 ”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小伙伴们会不胜其烦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跑去菜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吃得大快朵颐。盛夏,烈日当空, 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 会。白菜长成比较大棵的时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 在孕育……梦醒了, ,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不绝如缕。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拟人、比喻、夸张 B . 拟人、比喻、通感 C . 对偶、借代、通感 D . 对偶、借代、夸张
    (2)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红柿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 条绑在架子上,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13. 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七、材料作文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前行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从而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针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