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71 类型:开学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    )
    A . 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B . 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 . 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D . 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 2. 东汉豪强地主在庄园内纳宾客附徒,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豢养军队,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田庄(    )
    A . 是王国问题的延续 B . 国家培养人才 C . 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D . 不利于地方有效管理
  • 3. 下表为“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比较表”。它反映了唐代(    )

    淮南去

    浙西区

    浙东区

    宜歙区

    总计

    唐前期

    8

    12

    9

    0

    29

    唐后期

    17

    33

    26

    7

    83

    A . 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 . 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 . 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D . 江南地区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 4. 明朝中央的正式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审判专属刑部,大理寺专管复核,两者都须接受都察院的监督。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三个部门组成“三法司”,进行三司会审,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明朝(    )
    A . 司法权力由皇帝直接控制 B .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C . 司法制度开始向近代转型 D .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 5.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    )
    A . 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 . 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 C . 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D . “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 6. 清末民初,嘉定东南部“因邻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应供求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盖自爪哇传来,佐西餐中之肉食”,宝山县则种洋葱“以销售申地,为西餐主要物”。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 .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近代农业商品化生产趋势加强 C . 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 . 沿海地区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
  • 7.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 .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C . 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 . 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8.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明确提出:“农村中心问题就是要把农业生产搞好,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都要着眼于发展农业生产”,“我们是一个方针——以生产为中心”。1978年4月,中共中央文件特别提到:“企业是生产单位,必须以生产为中心。”这些主张(    )
    A . 利于全面贯彻“八字”方针以恢复国民经济 B . 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形成 C . 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D . 标志着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9.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占罗马。情况危急,罗马人决定请卡米卢斯回来带兵作战。他们派出一名使者冒险穿过敌人的包围,回城征求元老们的意见。元老院取消了对卡米卢斯的放逐,命其为独裁官。卡米卢斯才能够名正言顺地回来带领众人打败了入侵者。卡米卢斯的这一人生转变表明(    )
    A . 古罗马公民注重遵守法律程序 B . 万民法巩固了罗马的共和政权 C . 罗马贵族垄断司法权欺压民众 D . 民族矛盾激化了罗马阶级矛盾
  • 1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
    A . 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 B . 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C . 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D .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11. 下图是当代美国的一幅漫画。该漫画表明(    )

    A .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B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 . 美国财富已被OPEC榨取殆尽 D . 国际经济旧秩序面临严重挑战
  • 12. 19世纪,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复兴风行一时。那种高耸入云的尖塔形式,成为唤起想象力与神秘感的适当背景,被建筑师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这里“新的时代气息”属于(    )
    A .   浪漫主义 B . 古典主义 C . 印象主义 D . 现代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但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贵族财产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人们靠从做学徒开始进入中间阶层,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事商业和法学、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迅速增加,他们由此获得较多的财产、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中间阶层的人数迅速增加,重要性日益增强,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英国社会的流动机制使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前进。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材料二  晚清时期科举制出现严重弊端:一方面,科举制下培养的大多数人思想僵化,往往成为早期现代化阻碍力量。另一方面,科举制虽难以容纳向上流动的庞大社会群体,却吸引了广大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成员的参与,这就导致社会实业领域人才缺乏。科举制废除后,社会流动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由于新式教育制度的勃兴和科举考试束缚的消失,向上流动的社会成员以新式教育为中介,获得了新的政治、经济、教育、工商、科技等适应社会结构变动需求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他们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具有一种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救世意识。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功名”身份不再是判断人们社会地位的唯一重要标志,社会各界从业者的社会地位由此也得到了提高。于是,不仅是入仕,包括经商、从军等也成为人们谋求向上流动的选择。社会流动的改善,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多样的人才,加强了社会活力。

    ——摘编自伍茂春《科举制的废除及社会垂直流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的特征,并简析英国社会流动加剧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显著变化。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合理的社会流动的认识。
  • 14.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

    材料

    咸丰五年(1855年),胡林翼被任命为湖北巡抚,他认为:民乱必由官贪,民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民,而是官的贪污腐败。他来湖北后,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始,对那些庸官、劣官,或治罪、或撤换。人称赞道:“由于林翼之忠诚,储才之远识,果然使湖北耳目一新,人才之盛冠全国,一时为各方瞩目。”与此同时,胡林翼通过改漕章、同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他对绿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弱留强,经裁撤后的绿营只剩下4000多人,与此同时,胡林翼严整军纪,严惩官兵私逃和奸淫掳掠,并以山乡农民、猎户为勇,大力扩编湘军,同时建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楚军。经过胡林翼改革,把湖北“天下第一破烂鄂”变成了吏治最清明,风气最正的“天下第一富强省”,史称“湖北新政”。

    (1)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胡林翼“湖北新政”的时代背景。
    (2)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胡林翼“湖北新政”进行简要评析。
  • 1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与苏联经过无数次的核裁军谈判,终于在1991年7月31日正式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向着全面核裁军迈出了艰难的一步。苏联在谈判中比较积极主动,不惜一再作出重大让步。条约规定,苏、美双方将在条约生效后7年内分别削弱30%的进攻性战略武器,有效期为15年,可延长5年。届时每一方所拥有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般弹道导弹、重型轰炸机总数不得超过1600件,其所有携带的核弹头不得超过6000枚(其中弹道导弹限制在4900枚,机动洲际弹道导弹限制在1100枚),并采取强制性核检查措施,包括临时通知对方进行战略核武器的设施检查,以确保双方遵守条约。这是自1982年6月29日,美、苏双方在日内瓦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会谈后,经过长达9年的曲折历程,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刘华秋《1991年美苏核裁军评析》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时代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昞(约370-440年),宇延明,敦煌人氏。父亲刘宝,以儒学见长。"独河西一隅自前凉张氏以后尚称治安,故其本土世家之学术既可以保存,外采避乱之儒英亦得就之传授。"刘昞十四岁时,投拜到博士郭踽的门下学习,固品行端雅、学业优异,深爱郭踽赏识。公元400年李暠割据敦煌,建立西凉,让刘昞主持经籍校勘注释工作,他读书著述里加勤魁。刘昞著有记载前凉张氏政权事迹的《凉书》)十卷,撰写了记载敦煌地区史地人物等西凉历史的《教煌实录》共二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实录体史书,又注释了《周易》《韩子》等书。公元420年,甸奴后裔北凉沮渠蒙进打败西凉,拜刘昞为秘书并请他在学馆中教授弟子。其子沮渠牧犍更尊刘昞为国师,令文武百官跟随刘昞学习经史。刘昞门生弟子遍及河西,"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魏世祖平定凉州,士民东迁,拜授他为乐平王从事中郎。不久刘昞病逝。朝朝廷诏令:"昞德冠前世,蔚为儒宗,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

    ——根据《魏书》等整理

    (1) 根据材料,说明刘昞能够"蔚为儒宗"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昞的历史贡献。

三、论述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上面两幅图片,提取两项关于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