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程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 . 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C . 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 . 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B .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 .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D .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太阳刚下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②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③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④只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⑤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⑥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A . ①③②⑤④⑥ B . ①③⑥⑤④② C . ②①③④⑥⑤ D . ③①⑥④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12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化柱上刻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从汉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可谓是千古流芳。

        巴蜀有句俗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的感觉。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创办了官学——“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文翁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

        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一度出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辞赋大家。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国教育的发展。蜀学之兴,由此开始。

        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

        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堪称发达。绍兴七年(1137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大成之殿”四字匾额以赐府学。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成都府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之士”,成都府学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诞生于唐代、作为官方藏书和修书之处的书院也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其教学功能不断被强化。明清时期,成都各地书院依旧蓬勃发展,在教化人民、培养“良士”“名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四川文化事业的繁荣。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清末,几乎所有书院都改为新式学堂,由此拉开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摘编自成都博物馆2019年8月《原来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成都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享有“文宗在蜀”的美誉。 B . 李冰兴建水利工程,为蜀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C . 由于巴蜀之地有着道阻且险的地理特点,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动乱时期这里的教育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 D . 明清时期,已经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的成都各地书院为四川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以时间为序论述蜀学教育的发展,旨在证明发达的蜀学教育是“文宗在蜀”的主要原因。 B . 文本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论证“两宋以文治国”的论点。 C . 文本开头引用天府广场文化柱上的刻字内容,扣题的同时引出下文对巴蜀教育的相关论述。 D . 文本结尾仍以时间为序,从成都各地的书院功能的转化,再次证明蜀地的教育与文化在持续发展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得到繁荣发展,众多求学的人聚集于此,人数一度远超齐鲁地区。 B . “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校,文翁向全郡招收子弟并亲自教授,以致蜀中求学之风盛行。 C . 蜀地官学得到了一些朝代当政者的重视,汉代统治者曾向全国推广这一办学模式,宋高宗还曾经为文翁礼殿亲自书写牌匾。 D . “文翁石室”被称为“官学”,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府学”则是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这两个概念所指相同——都是说教学机构。、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信誉之花

    尚书华

        城市不大,不足百万人口。

        小区亦小,只有十几栋楼房。

        罕见的是在西北角,紧挨供热站的地方,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

        这就有点新鲜了。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可如今,寻寻常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

        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

        老住户都记得,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就有一对年轻夫妇背着行李拎着提包住了进来,租用了供热站废弃的一个材料仓库,月租一百五十元。

        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

        闲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她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囊,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说明制作加工时,大豆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凝缩在豆腐里,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于是,你买一块,他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

        豆腐好,卖豆腐的人亦好。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买豆腐的人,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没用多久,人和豆腐在小区都赢得了好声誉。

        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得涨涨价,哪怕一块豆腐涨两毛钱。别人卖一元钱一块,你卖一元二角,优质优价,公平合理。

        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您想啊,我这豆腐才卖不到仨月。小区这么多人家,没尝过我家豆腐的多得是,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贵,谁还肯买我家的。我慢慢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但知道我家豆腐好吃,还得让他们知道我家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

        她们家的豆腐可以出来卖,而豆浆只在豆腐坊卖。这样一来,想喝豆浆的人只有到豆腐坊来买,顺便也就把她家制作豆腐的过程看了一遍。两口子要的就是这个参观率。

        去过豆腐坊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

        让人更看好更放心的还不止这些。聚在楼头休闲的大叔大妈还发现,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总会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豆腐坊门口。开车的人从车上吃力卸下几个装满水的大塑料桶,然后再从屋里抱出几个装满豆腐渣的塑料袋,装上车,突突突,开走了。有好奇的大叔骑上摩托想看个究竟。出城来到郊区,大约走两三公里,拐进一个山沟,车在一个叫珍珠村的地方停了下来。大叔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小区里做豆腐那对年轻夫妻就是这个村的人。这个开农用车的是男人的表弟。自从表哥表嫂去城里开了豆腐坊,哥俩便有个口头协议:表弟每天负责从村里那口老井装五桶水运到豆腐坊;表哥把每天的豆腐渣无偿送给表弟。表弟用这些豆腐渣喂了几头本地品种的黑毛猪,还未长到百斤重,就被本村开农家宴山庄的老板看好,全部包收。

        怪不得这豆腐、豆浆的味道与众不同,如此鲜美,原来用的是山里的井水。大叔大妈个个都是“小广告”,消息口口相传,不胫而走。没多长时间,不用走街串巷吆喝,豆腐坊变得门庭若市。

        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外小区的人也来买。

        豆腐坊火了。周围小区的居民少有不晓。

        小两口倒是不温不火,淡定如初。每天一百五十斤豆子,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顾客从豆腐坊进进出出,一天天数点着日子。表弟的农用三轮车在城乡之间往往返返,运送着岁月,驮载着憧憬和希望。

        人们看到的是,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

        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有人向夫妻俩建议:豆腐、豆浆在小区内外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扩大一下加工规模,增加人手,多创造些利润。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男人说,若往大了整,闹不好会砸饭碗的。女人连忙随着说,可不是咋的。这些年多亏邻居们的支持、帮衬、照顾,成全了这么个生意。让俺在城里买了楼,供孩子上了大学,老人也可以时不时从乡下来城里住几天,享享福,俺心里挺美的。俺两口子不是不想把这豆腐坊做大,是觉得没那本事。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这豆腐、豆浆若想好吃,不但豆子得好、水得好、技术得好,最重要的人心得好。人心若不好,只盯着赚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

        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02日)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每天早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运用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作喻,形象地刻画了女摊主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 C . 卖豆腐的夫妻一干就是二十年,男人的背“驼了”,女人的眼角也有了“皱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夫妻俩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D . 本文用普通市民的视角去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小商贩作为对象,故事平常却蕴含着美好,“变”和“不变”的对比彰显了人物的品质。
    (2) 小区中的热心人和卖豆腐的夫妻的两次对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小说为什么以“信誉之花”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暑期将至,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安排暑假游学项目。所谓游学,是一种将学习和旅行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方式。不少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丰富孩子的暑假。近年,游学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纷纷加入游学队伍。

    据统计,2017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约8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而且,通过海外游学接触海外教育的人群已由原先出国留学为主的高中毕业生或是本科毕业生,快速扩展至中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群体。

    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让孩子报名去游学无可厚非,但游学越来越低龄化,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也去游学,年龄尚小的孩童,是否适合海外游学,这值得商榷。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967名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家长的调查,53.4%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因自理能力差而不能照顾好自己;52%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小,去游学容易出现安全问题;29.1%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导致孩子之间相互攀比。

    海外游学项目,绝大部分消费并非孩子目前所需,也非学校要求,而是有关机构的热炒。海外游学现在似乎变为了“刚需”,甚至有家长认为不让孩子去游学,对不起孩子,也丢面子。

    其实,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并非“海外游学”一条路。家长应理性消费,量力而行,仅抱有“别人去了,我们也得去”的想法,很容易变成“到此一游”。

    (选自潘铎印《“海外游学”要量力而行》)

    材料二:

    国际游学用户游学目的

    用户参加国际游学的收获

    (选自《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70后、80后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游学市场增速明显。但游学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一些旅游平台与教育机构推出的游学产品有“游”无“学”,价格畸高,内容注水,加之家长之间盲目攀比,游学市场一片热闹的背后,质量令人担忧。

    目前,海外游学市场行业门槛低、缺乏标准,大量机构涌入使整个行业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业内人士张亮告诉记者,普通海外旅游产品毛利率一般在5%至10%左右,而海外游学产品则可以超过30%,高额利润空间对从业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据了解,在一些国家,游学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行业规范和体系。在美国,正规夏令营任教的老师需要先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再持证上岗。在日本,游学是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全国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等机构会提供大量专业游学方案和服务。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国际游学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我国游学机构、从业师资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等则基本处于监管盲区。我国可借鉴一些国家的专门条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机构资质、服务规范、师资监管等明确规定,重要的是要明确教育、工商和旅游部门的职能范围,同时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考核,让游学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

    (选自《贴“游学”标签旅游产品就能涨价,游学市场质量堪忧》)

    材料四:

    近日,启德教育在北京发布《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报告以客户服务数据为基础,结合行业及合作机构数据,对小学、初中、高中及本科阶段的学生分别进行调研,勾勒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的模样。

    数据显示,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国际游学目的地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在国际游学时间和价格区间的偏好上,学生和家长最多选择的是2周左右的游学,而4-6万为家长最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占比达到40.85%,这说明家长更看重国际游学的性价比。

    随着游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游学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但目前市场上的国际游学产品不外乎游学类、营地教育类、插班类、背景提升类四大类型。调研结果显示,背景提升类的项目最受欢迎,而营地教育类的国际游学深受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青睐。

    在选择游学时,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与高中、本科阶段的学生优先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游学对于留学申请的帮助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为学习和游玩的搭配比例,对于高中和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关注学习部分的课程安排。这体现出身处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游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与期待。

    此外,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国际游学时看重的服务也不尽相同。高中和本科学生的家长,更看重与留学申请相关的服务,而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家长,则更关注游学过程中对孩子的陪护照顾。

    (捕自郝孟佳 兰美娜《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什么模样——大数据来“解码”》)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材料二显示:国际游学用户游学目的呈多元状态,一半的人目的是提升个人能力,极少数人的是攀比。 B . 海外游学项目,绝大部分消费并非孩子目前所需,因为有关机构的热炒,海外游学现在似乎变为了“刚需”,家长应理性对待。 C . 材料二显示:超过六成用户选择国际游学的目的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真正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只是少数。 D .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机遇。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外游学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受访家长对国外游学低龄化的现象表现出担心的心理。 B . 《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学生选择游学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游学对于留学申请的帮助。 C . 国内目前的游学市场看似一片热闹,实际上质量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家长之间盲目攀比导致的。 D . 《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是针对国际游学市场做的一份调查报告,立足于规范游学机构的行为,提升我国游学市场的质量。
    (3) 材料三揭示了我国游学市场存在的哪些问题?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使之健康发展?

三、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 , 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B . 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C . 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D . 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 . 古人到了二十岁,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 .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 . 践阼,指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后多指皇帝即位(登基)。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 . 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超过自己的孩子,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 . 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贺拔胜因为年纪轻,脾性软,没有听从卢柔的建议。 D . 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②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

四、古代诗歌阅读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不容幰 , 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大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②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③官桥:官路上的桥梁。④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⑤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 B . 颔联用夸张的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路途之艰难。 C . 颈联实写蜀道中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 D . 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为后世称道,请从两个角度赏析其精妙之处。

五、情景默写

  •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归去来兮辞》中描绘作者顺随自然走到生命尽头的诗句是:
    (2) 《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3) 《逍遥游》中,用对比手法说明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小的寿命赶不上大的寿命的句子是:
    (4) 《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5) 《滕王阁序》中,“”两句,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回。
    (6) 《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
    (7) 《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两句是
    (8) 《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六、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近日,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认为2000元不够花,希望母亲每月给4500元,但却遭到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

    材料二: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一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据曾健宇同学介绍,他在暑期通过做家教挣了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了学杂费,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目前,他每月的生活费为1700元。此前,父亲跟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曾健宇表示,以后会逐步将钱还给父母。

      请结合以上二则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联想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