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89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春秋战国时期,文士“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如孟子作书七篇,邹行(阴阳家代表)作《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老子著上下篇,慎到(法家代表)著《十二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荀子列数万言而卒。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
    A . 学术文化氛围宽松 B . 儒学的影响力式微 C . 士人地位显著提高 D . 诸子百家趋向融合
  • 2. 汉代在公田的基础上推行屯田,屯田土地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经营,铸币、盐铁生产及销售、榷酤等也基本处于政府管控状态。这反映出汉代 (    )
    A . 经济出现转型 B . 官营手工业发达 C . 市场配置资源 D . 国家职能的加强
  • 3. 下图所示为《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的目录(部分)。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 (    )

    A . 思想解放 B . 文化东传 C . 推行汉化 D . 政治变革
  • 4. 明代“命京官巡抚地方,有军事则命总督军务,因事而设,事已旋罢”。清朝将督抚制逐步纳入正式的地方行政体制中,督抚成为“封疆大吏”。明清督抚制的设立 (    )
    A .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B . 导致“冗官”局面的出现 C . 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D . 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5. 同治年间,总理衙门官员志刚出使欧洲期间,有人问及“中国”一词的含义,他解释道:“国由列圣相传中道之国也,而后凡有国者,不得争此‘中’矣。”志刚此番言论 (    )
    A . 维护了清朝国家主权 B . 表达了对欧洲列强的不满 C . 体现了对传统外交体制的维护 D . 旨在消除中西政治的差距
  • 6. 下表所示为1873年和1893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值单位:千万)。
    年份 总计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合计 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器材;半成品;材料、燃料;等等 合计 消费性原料
    % % % %
    1873 103487 8383 8.1 8383 8.1 95104 91.9 8756 8.5
    1893 235823 19733 8.4 18283 7.8 216090 91.6 30723 13.0

      依据表可知,中国进口货物组成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主要是由于 (    )

    A . 海关自主权逐步丧失 B . 中国政治局势的剧变 C . 国际环境的显著改善 D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7. 1929年10月,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党员将广西第四、五警备大队和教导总队等革命力量转移到左右江山区后.坚持把加强党掌握的正规武装改造同左右江工农运动结合起来。邓小平等人的做法(    )
    A .   反映了人民民主政权的发展轨迹 B . 是对新型革命道路的有益探索 C . 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方略 D . 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高潮涌现
  • 8. 近代南通关庄布(土布)的主要市场是东北三省。下图所示是1904~1931年南通关庄布销往东北的销量统计情况。该图折射出这一时期 (    )

    A . 列强侵略使东北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加剧 C . 土布质量粗劣已不适应百姓需求 D . 中国机器纺织业抢占了东北市场
  • 9. 1949年12月,中国政府决定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1950年10月,出台了《对接济国外留学生返国旅费暂行办法》,动员和争取留学生回国。这一举措 (    )
    A .   体现了新中国的统战政策 B . 旨在扩大新政权的统治基础 C . 打破了美国对华外交封锁 D . 反映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 10. 据一位国营药店负责人回忆说,1985年,他所在的药店成立之初,西药和中药均由固定国营药厂提供;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国营药厂或药品供应商开始直接向该药店售药。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    )
    A . 经济体制转型基本完成 B . 国家医药管理体制哌须健全 C . 国民经济结构逐步完善 D . 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 11. 由于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及当地人口增多,在有限土地上新建的房屋毗邻,与之有关的支撑地役权,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各种建筑物地役权法规随之形成。这反映了罗马法 (    )
    A . 重视维护公共权益 B . 蕴含人人平等观念 C . 调和帝国社会矛盾 D . 呈现与时俱进特征
  • 12. 14世纪时,彼特拉克指出:“人们忽视了他们本身具有的高贵的东西,而迷失在许多外部的事物里。”他要求人们“热爱尘世的生活”,因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起城市和社会”。彼特拉克的这些言论体现了 (    )
    A .   人性解放的时代呼声 B . 宗教改革的启蒙意义 C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D . 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
  • 13. 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18个邦国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并制定了统一的税制。1846年,关税同盟各邦已建成313家纺织厂,采矿业和冶金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由此可推知,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 (    )
    A .   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B . 巩固了国家统一局面 C . 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D . 引领了自由主义潮流
  • 14. 1917年,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冲写下了他的社会主义总公式的经典表述,即“苏维埃政权普鲁土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国民教育等=总和=社会主义"。这反映出列宁 (    )
    A .   决定推行新经济政策 B .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 C .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 . 依赖外国经验建设国家
  • 15. 据统计,1965~1982年,苏联用于核武器、航天等领域的科研经费增长了2.6倍,科研经费总额的 75%用于军事技术研究。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    )
    A . 逐渐垄断了国际空间技术 B . 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 C . 科技研发服务于争霸需要 D . 在冷战对峙中占据优势
  • 16. 下面为2007~2017年东盟内部直接投资走势图(单位:百万美元)。这可以用来说明东盟 (    )

    A . 经济一体化受冲击 B . 共同对抗外部危机 C . 统一市场逐渐形成的 D . 区域合作程度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

  • 17. 图4、图5、图6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代、唐代、明代)的治水活动(含水利工程)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整理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根据以上三图治水活动分布信息,判断各图对应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美、德民主化道路

    美国 德国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战争,即第一次王朝战争;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即第二次王朝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即第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摘编自乔明顺《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关于西方近代化特征有不同的看法。第一,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现代性与传统的尖锐冲突,现代性对传统的破坏将贯穿近代化的全过程。……第三,近代化是一种系统进程。都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教育以及传播媒介的参与等,并不是零乱、偶然地发生的,某一因素的变化总会影响到另外一些因素的变化。第四,近代化是一个全球过程。它在空间上始于西欧,后来扩展到全球。……第九,近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近代化所带来的创伤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但在长期发展中,近代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摘编自[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和德国是如何确立政治近代化道路的。
    (2) 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选取材料二中西方近代化特征的某一看法并加以说明。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持续了6年之久,苏联卫国战争持续了4年之久,中国航日战争则持续长达14年之久。二战后,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日的的有限性和作战效率的成倍增长,以及国际政治制约作用的增强,促使战争的节奏加快,战争的进程缩短,战争的坚决性、速决性更加突出。战争一旦开始,就将大量、集中地使用高技术兵器,不间断地实施全方位全纵深的猛烈突击,力求一举打垮或瘫痪对方,使其丧失组织有效抵抗的机会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目的未必要经过若干次战役的胜利才能达成,实现战役目标也不一定需要若干次战斗的积累,一场战争可能就是一次战役甚至一次战斗,首战可能就是决战。如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仅100个小时。但由于战争复杂程度的提高,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准备时间也相对延长。

    ——摘编自张海麟、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刍议》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局部战争待点形成的原因。

三、论述题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6年年初,黄远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国人之公毒》一文,明确表示“搜求公毒为救国之第一义”,而所谓“公毒”“一言蔽之曰,思想界之筅统而已”。“中国今日之输入外国制度与学术也,一切皆以筅统主义笼统之”。在之后一期的《东方杂志》上,黄远生又发表《新旧思想之冲突》一文,强调“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本源所在,在其思想。夫思想者,乃凡百事物所从出之原也”…1920年,罗家伦在《新潮》上撰文指明政治运动当与思想运动互相促进…因为思想的来源是一切运动的原动力;没有思想末曾改变而行动可以改变的。故此,未来的文化运动当“以思想革命,为一切改造的基础”。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