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91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     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     的空气里    

    A . 抚摸  凉爽  发酵 B . 牵引  润湿  传播 C . 温暖  干燥  酝酿 D . 抚摸  润湿  酝酿
  • 2.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6月10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 . 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我市的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C . 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 . 武汉能赢得“战疫”的胜利,是大家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 B . 诗意人生,不应该是空有其表的外壳,而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 C . 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 D . 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时所写的。 B .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 从诗中的“过五溪”和“夜郎西”,可见王昌龄被贬的龙标之地非常荒僻偏远。 D .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二、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门楣上家国

    ①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②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古代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③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勋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的,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荣耀。

    ④《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古代的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一种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给子孙。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

    ⑤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⑥现代社会,莫说寸土寸金的都市,连很多山野中的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都改成了楼房。在这种“水泥森林”中,很难恢复当年“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景。

    ⑦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其传承也必然面临困境,直接受到打击的,莫过于匾额的生产了。

    ⑧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行业凋敝,以制造匾额为生的匠人师傅也随之越来越少。但在古建筑的修缮、复建中还是需要匾额的,仿古的建筑、旅游区也需要匾额,由此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匾额市场。机器制匾、3D打印,都对匾额技艺的生存造成了冲击,但是真正懂匾额的人,还是喜欢手工匾额。

    ⑨或许家家门口堂前悬挂匾额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匾额文化的传承不容置疑。除了继承手艺的制匾师傅,匾额成为一门学问走进高校,也是一条传承的途径。匾额学可以把匾额的文化、文饰、颜色、图案等一一提取出来,进行系统研究,避免匾额在流传中出现文化特色的流失。成立了匾额学,匾额可以走进高校,让它作为一门学问,得到更大、更有效的普及。安排组织社会科学界、史学与国学的高校团队,以研究、教学、实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古匾的整理考证工作,以缓解对深奥内容理解的似是而非和部分收藏者不知匾、不懂匾的困境,为匾额学夯实引领弘扬之路的理论之基。

    (1) 读第①-⑤段,下列有关“匾额的起源和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匾额兴起于先秦,用途十分广泛,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与勋章、证书相比较而言,匾额的激励作用更广泛更持久。 C . 匾额都是由书法家题写的,所以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 D . 匾文大多凝聚着中华人文要义,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
    (2) 读第⑥-⑧段,下列有关“匾额的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乡村都很难恢复当年“无室不匾”的盛景。 B . 现在除了一些特殊场所、建筑有匾额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 C . 擅长手工制匾技艺的匠人师傅越来越少,造成了匾额行业凋敝的现状。 D . 一方面匾额技艺的生存遭受冲击,另一方面仍存在一个稳定的匾额市场。
    (3) 读第⑨段,下列有关“匾额的传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匾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人有传承的义务。 B . 将继承手艺的制匾师傅引入高校,成立匾额学,匾额文化就能得到更大的普及。 C . 匾额学要对匾额的文化、文饰等进行系统研究,避免它在流传中出现文化特色的流失。 D . 匾额学理论的夯实,还需要组织社会科学界、史学与国学的高校团队来进行整理考证工作。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承担

    ①家附近有一担卖油面的小摊子,我平常并不太注意,有一回带孩子散步路过,看到生意极好,所有的椅子都坐满了人。

    ②我和孩子驻足围观,这时见到卖面的小贩,把油面放进烫面用的竹捞子里,一把塞一个,刹那之间就塞了十几把,然后他把叠成长串的竹捞子放进锅里烫。接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十几个碗一字排开,放作料、盐、味素等等,很快地捞面、加汤,十来碗面煮好的过程还不到五分钟。我和孩子看呆了。更令人赞叹的是,那个煮面的老板还边与顾客聊着闲天。

    ③在我们从面摊离开的时候,孩子突然抬起头来说:“爸爸,我猜如果你和卖面的老板比赛卖面,你一定输!”

    ④对于孩子突如其来的谈话,我感到惊讶,并且立即坦然承认,我一定输给卖面的人。我说:“不只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这个世界上能赢过卖面老板的人大概也没有几个。”

    ⑤后来我告诉孩子,爸爸在这世界上是输给很多人的。

    ⑥接下来的几天,就像玩着游戏一样,我带着孩子到处去看工作中的人。我们在对角的豆浆店看伙计揉面粉做油条,看油条在锅中胀大而充满神奇的美感。我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炸油条的人。”

    ⑦我们到街角的饺子店,看一位山东老乡包饺子。他包饺子就如同变魔术一样,动作轻快,双手一捏,个个饺子大小如一,煮出来晶莹剔透。我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包饺子的人。”

    ⑧我们在市场边看见一个削水果的小贩,他把水果削好切片,包成一袋一袋准备推到戏院去卖。他削水果时,刀子如同自手中长出,动作又利落、又优美。我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削水果的人。”

    ⑨就在我们放眼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很可能会以为自己是顶尖人物。一旦我们把狂心歇息下来,用赤子之心来观照,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在生活中,若没有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劳作,我们连吃一套烧饼油条都成问题呀!这是为什么连圣贤都感叹地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的缘故。看到他们貌似简单、事实上不易的生活动作时,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值得给予最大的敬意:努力生活的人们都是可敬佩的。他们不用言语,而以动作表达了对生命的承担。

    ⑩在古印度人传统的观念里,认为只要是两条河交会的地方一定是圣地,这是千年智慧累积所得到的结论。假如我们把这个观念提炼出来,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人与人相会面的那一刻,如果我们看到了人们的生活动作,觉悟到人们对生命的承担,那当下之时,自己的心也就神圣了。由此看来,油面摊子是圣地,豆浆店是圣地,水果摊是圣地……到处都是圣地。只是看我们有没有足够神圣的心来觉悟这些人、这些地方。当然,在我们以神圣的心面对世界时,自己就学会了承担,也就成为值得敬佩的人。

    (基于命题需要,题目和选文有改动)

    (1) 阅读①-⑧段,“我带着孩子到处去看工作中的人”,这些工作中的人有哪些相同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 解释第⑨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一旦我们把狂心歇息下来,用赤子之心来观照,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

    (3) 阅读第⑩段划线句,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这些地方为“圣地”?
    (4) 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值得敬佩的人?

三、课外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  谒:拜访 B . 为公必盛馔  意:意思 C . 胡饼中间少许  啖:吃 D . 其人甚而退  愧:羞愧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A .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B .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C .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D .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约萧公子来吃饭,第二天,萧公子就盛装赴约。 B . 王安石不喜欢萧公子,就让他等了很久才开饭。 C . 王安石待客的菜肴只有两块胡饼,四小块猪肉和一碗菜汤。 D . 萧公子平时娇生惯养任性,只勉强吃了一点点。
    (4) 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四、名著阅读

  • 8.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你所在的学校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静心阅读这部经典之作,开展了一次以“大话《西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定环节。

    你所在的班级打算举办《西游记》读书会,请你为读书会设计三个具体的环节。

    (2) 猜情节。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命。”

    以上选段讲述的是什么情节?请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概括

    (3) 说人物。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优、缺点都很鲜明的人,请你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他的优、缺点(字数100字左右)。

五、作文

  • 9. 按要求作文。

    请以“不一样的居家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