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88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小明同学做事总喜欢拖拉,如果老师要劝诫他,选用下列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A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 .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C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下面关于“差序格局”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中国社会差序格局里,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根深蒂固。孝、悌、忠、信都是私人道德中的关键要素,还有最常被提及也是最难以解释的“仁”。 B . 熟人社会的关系模式至少在我们和父辈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模式,是一种从出生开始就植进你骨子里的东西。它会成为你今后思考一切,决定一切行动的基础。 C . 差序格局之下的私人道德不同于西洋团体格局中的道德体系。 D .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形成了中国较西方的个人社会所不同的熟人社会。个人社会以法治为基础,熟人社会以人治为传统。

二、情景默写

  • 3. 按要求填空。
    (1) ,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2)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建立功业。

三、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毕昇:记两院院士王选

    王光荣

    ①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②1958年,王选教授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在此后的3年里,王选一直在计算机硬件第一线上跌打爬滚。然而,1961年他却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了重大的调整,以他的话来说,是“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③当问及调整研究方向的原因时,王说:“当时我阅读了国外许多文献,50年代国外有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我赞叹不已,同时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想?我试图寻找创造的源泉,即那些创新构思的背景,逐步领悟到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软件,才算真正懂得计算机。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是我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选择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跨领域研究是取得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就像控制论发明者维纳说的那样:“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学科之间的无人空白区上去耕耘,最能取得丰硕成果。”

    ④1974年8月,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工程”)。北京大学从1975年开始从事其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工作,王选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这一科研项目。他在调研了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于1976年做出决策:跨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系统、欧美流行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

    ⑤对于这一创造性想法,王选有他自己深刻的思考。经过对国内外状况细致的调查分析,他坚信数字式存储(第四代机)将是代表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绕过按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往往能够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2)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⑥王选常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

    ⑦1975年王选开始研究激光照排时,正病休在家。为了解国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他常拖着病体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资料。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项目经费。王选常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

    ⑧但王选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他深知科研的乐趣在哪里。他十分推崇这样一句话:“献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几十年的科研攻关,有三件事让王选教授兴奋不已:一是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冥思苦想,几周睡不好觉,忽然一天半夜灵机一动,想出绝招,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愉快和享受是难以形容的。二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广泛采用,这种成就感是金钱所买不来的,是最大的酬报。三是发现年轻的杰出人才并委之以重任。

    3)……………

    ⑨1993年,56岁的王选又一次作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育出多少个年轻人。”

    ⑩有些人开始又不理解了,人家60多岁的老人在一线搞科研的也很多,王选是不是想“见好就收”?但王选心里很清楚,他深刻地意识到并非每个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欢迎年长者。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他说自己的两次创造高峰——1964年从事软硬件研究和1975年研制激光照排项目分别只有27岁和38岁。

    ⑪慧眼金晴,识千里良驹。在王选教授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1993年方正研究院任命肖建国(36岁)、阳振坤(28岁)、汤炽(28岁)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件;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我国独立研制的 Post Script Lever22照排系统。王选教授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正在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才智。

    (1) 本文体裁是,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它以人物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写出课文中与本文体裁相同的一篇文章的篇名:《
    (2) 优秀的标题,既能展现人物的魅力,也能引起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文章内容,请分别给这篇文章拟写(1)(3)两个小标题。
    (3) 文章多处引用王选院士的话,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 细节描写是人物通讯用来表现人物而采取的方法,请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的细节描写。
    (5) 植物学家钟扬获评“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以下是给他的颁奖词:

    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王选院士也获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楷模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要求:人物的事迹准确、精练,人物形象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但他的内心实在仍有无畏的一面,或者说灾难使他更无畏了。他给李常的信中说: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壤于时,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但是,让他在何处做这篇人生道义的大文章呢?没有地方,没有机会,没有观看者,也没有裁决者,只有一个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色的大酱缸。于是,苏东坡刚刚写了上面这几句,支颐一想,又立即加一句:此信看后烧毁。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一一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光线射向黄州,《__________》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1) 最后一段空格处应填入的作品是《》。
    (2) 开篇提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何作用?
    (3) 为什么作者说“苏东坡真是好命”?
    (4)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5)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古往今来许多大”成熟的相似经历,谈谈你对“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词,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般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①星河:天河。②谩有:空有。③蓬舟:蓬草似的轻舟。④三山:蓬莱,方丈和瀛洲。

    (1) 选出最适合用作这首词词牌的一项(   )
    A . 渔家傲 B . 如梦令 C . 声声慢 D . 永遇乐
    (2) 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 B . “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 C . 在下片中,作者埋怨自己因为致力于学诗而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和时间的漫长。 D . 全词结尾,作者寄希望于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境界。
    (3) 这首词想象奇伟、气度恢弘,请就此作赏析。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 选出下列句中“序”字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 春夜宴桃李园序 B . 送东阳马生序 C . 送薛存义序 D . 序天伦之乐事
    (2) 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A . 古人乘烛夜游,良有以也 B .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C . 大块假我以文章 D . 开琼筵以坐花
    (3) 本文题为《春夜宴桃李园序》,文中多有点睛之笔,请一一找出。
    (4) 本文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引出夜宴,看似消极,但实际上“欢”字乃是全文主基调。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写夜宴之欢的?

五、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守边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 , 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杜门不出,称疾。赵王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縠者十万人,悉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之。单于闻之,大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灭襜(dān)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

    (1)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以便宜

    ②日击数牛

    ③悉习战

    ④以数千人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备匈奴。以便宜置吏 B . 谨烽火,多间谍 C . 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D .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3)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赵王复强起使将兵/于是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 B . 后十余岁/皆出于此乎 C . 边士日得赏赐不用/好学不勤问 D . 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连城拱不啻也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②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牧长期驻守雁门关,他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 . 李牧被免职后,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赵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强领命出征。 C . 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坚守不出,匈奴因此认为他胆怯。 D . 李牧以小利引诱匈奴单于,然后出奇制胜,大败匈奴。

六、命题作文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