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20-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修改时间:2021-01-11 浏览次数:174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

  • 1. 以下是小安同学阅读名著时所做摘抄的一部分,按要求完成任务。

    ①天边那片朦胧的亮色迟渐扩大,苍茫的河山zhòu      然映入红军战士朱家胜流着泪的双眼——雪后初睛的黄土高原晨光满天,积雪覆盖下的万千沟壑从遥远的天边绵延起伏蜿蜒而来……

    ②他(邓发)的一头黑油油的浓发下面,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他的青铜色的脸上露出了恶作剧的笑容,在他xiè      掉那副墨镜以后,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制服是件伪装。

    ③人们望着星星,望着月亮,望着那人类共同拥有的浩hàn      宇宙,一颗颗壮怀激烈、豪气冲天的心,仿佛随着天上的卫星也在同步飞行!

    ④总之,人类目前已经相当精确地知道自己的摇篮——地球的大小和模(A.múB.mó)样。人造卫星的观测表明,地球赤道本身也不是一个正圈形,而是一个椭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以下四部作品和以上四句名著摘抄相对应的一组是。
    A .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飞向太空港》 B .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C . 《长征》《红星照耀中国》《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飞向太空港》 D . 《长征》《红星照耀中国》《飞向太空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 2. 古诗文默写                                        
    (1) 角声满天秋色里,。(杜甫《春望》)
    (2)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3) 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笔墨,刻画奇特壮丽的沙漠景象的句子是
    (4) ,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
    (5)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昆明的雨》中有“城墙草木深,孟夏草木长”,下列关于“孟夏”节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B . 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六月。 C . 夏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七月。 D . 夏季的第四个月,即农历八月。
  • 4. 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清荣峻茂,多趣味。良:甚,很。(《三峡》郦道元) B .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霸上。军:驻军。(《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C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D . 疏条交映 , 有时见日。交映:互相掩映。(《与朱元思书》吴均)

二、阅读

  •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讲究“用事实说话”,结合原著,说说斯诺是如何做到的?
  • 6. 班级黑板报有一块内容是“科普”,请你在书架上选择一部名著,就内容或主题等方面写一段推荐语。

    备选书籍:A.《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B.《长征》  C.《飞向太空港》  D.《寂静的春天》

    我选

  • 7. 现代文阅读

        ①老舍先生好客,他每年要把文联的干部约到家里去喝两次酒,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他的生日。菜是地道老北京的味儿,很有特点。我记得很清楚的是芝麻酱炖黄花鱼,是一道汤菜。我以前没有吃过这个菜,以后也没有吃过。黄花鱼极新鲜,而且是一般大小,都是八寸。装这个菜得一个特制的器皿—瓷䀇(ɡǔ)子,即周壁直上直下的那么一个家伙。这样黄花鱼才能一条一条顺顺溜溜平躺在汤里。若用通常的大海碗,鱼即会拗弯甚至断碎。老舍夫人胡絜青同志善做“芥末墩”,我以为是天下第一。有一次老舍先生宴客的是两个盒子菜。盒子菜已经绝迹多年,不知他是从哪一家订来的。那种里面分隔的填雕的朱红大圆漆盒现在大概也找不到了。

        ②学人中有不少是会自己做菜的,但都只能做一两只拿手小菜。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世襄以此为一乐。据说有时朋友请他上家里做几个菜,主料、配料、酱油、黄酒……都是自己带去。听黄永玉说,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去表演一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闷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此事不知是否可靠。如不可靠,当由黄永玉负责!

        ③客人不多,时间充裕,材料凑手,做几个菜是很愉快的事。成天伏案,改换一下身体的姿势,也是好的——做菜都是站着的。做菜,得自己去买菜。买菜也是构思的过程。得看菜市上有什么菜,捉摸一下,才能搭配出几个菜来。不可能在家里想做几个什么菜,菜市上准有。想炒一个雪里蕻冬笋,没有冬笋,菜架上却有新到的荷兰豆,只好“改戏”。买菜,也多少是运动。我是很爱逛菜市场的。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选自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1) 同样写吃,三个段落的内容却又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2) 下列句子各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①如不可靠,当由黄永玉负责!

    ②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3) “想炒一个雪里蕻冬笋,没有冬笋,菜架上却有新到的荷兰豆,只好‘改戏’。”有人说,一个“改戏”道尽了买不到预想的菜品的无奈和哀伤,你觉得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4) 在中国文坛,汪曾祺被公认为当代名家中最后一位风雅独殊的文人美食家,堪称南北“人文美食家”。你觉得下面AB两段话哪段可能是汪曾褀的,并说出原因。

        A……豆腐做的是霉豆腐,分红霉豆腐臭霉豆腐两种,(另)有霉千张,霉苋菜梗,霉菜头,这些乃是家里自制的。外边改称酱豆腐臭豆腐,这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本地别有一种臭豆腐,用油炸了吃的,所以在乡下人看来,这名称是有点缠夹的了。更有意思的是,乡下所制干菜,有白菜干油菜干倒督菜之分,外边则统称之为霉干菜,干菜本不霉而称之曰霉,豆腐事实上是霉过的而不称为霉,在乡下人听了是很有点儿别扭的。

        B臭豆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我在上海、武汉都吃过。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毛泽东年轻时常去吃。后来回长沙,又特意去吃了一次。……火宫殿的臭豆腐遂成全国第一。油炸臭豆腐干,宜放辣椒酱、青蒜。南京夫子庙的臭豆腐干是小方块,用竹签像冰糖葫芦似的串起来卖,一串八块。昆明的臭豆腐不用油炸,在炭火盆上搁一个铁篦子,臭豆腐干放在上面烤焦,别有风味。

    (5) 真正的美食不只是美食,但吃懂的却是少数。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美食的理解。

        (链接材料)

        老房子的天井里放着老式的陶制水缸,里面养着三四条肥美的草鱼,“哗”一下,抓出一条来,用两根筷子插进鱼嘴里,再开膛破肚。两三下取下了两片净鱼肉,剃花刀,拍干粉,下油锅,一道红烧鱼就出来了。

        故事开始于一个清晨,上班的人流刚涌现在街道上,老朱师傅打算花一天时间准备这天晚上的一个家宴。

        这是李安电影《饮食男女》里的开篇片段,也是我很喜欢的关于做菜的一个影片片段。切肉的动作凌厉而舒展,身形不断的在不同的锅之间转换,夹杂上纷繁的雾气,这样的厨艺里拥有一股侠气。

        大概是因为做饭时往往认真又专注,我很喜欢准备一顿饭时的状态。从洗菜,切菜,到烧水,热油……红案白案之间,厨房里一下子充满了呛人的烟气,这种烟气却让我真切感受到生活气息。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 , 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

    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 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 9. 颈联往往是一首律诗中最出彩的部分。请你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对下面这首诗的颈联作简要的赏析。

    赏析角度:①动与静    ②人与物    ③情与景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四于心,则馁矣。我故日,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四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节选自《孟子》)

    (注释)①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②慊:快,痛快。③告子:名不详,可能曾受教于墨子。④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⑤闵:担心,忧愁。⑥揠:拨。⑦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⑧其人:指他家里的人。⑨病:疲倦,劳累。⑥耘:除草。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丈夫之

    ②往之

    ③无若宋人  

    ④非无益

    (2) 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乙)文中说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至大”在(甲)文中对应的语句是什么呢?

    小涵:“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小文: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是仁: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是礼;。那么“至刚”在(甲)文中对应的语句是什么呢?

    小涵:“。”

    小文:(乙)文中孟子把“义”看作心内之物,还要不断地培养“义”,他讲述揠苗助长的故事,目的是为了论证

    小涵:是的,孟子说理的特点是善用等方法说理,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论证严密。

    (3)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点。

    具体表现(用原文回答)

    本质原因

    代表人物

    妾妇之道

    以顺为正者

    在权力面前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

    大丈夫之道

    文天祥、鲁迅、项羽

    (4) 古人常用虚词来表情达意,请分别探究下列句中划线字表达的语气和感情。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②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

三、写作题+书写(4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有人说,遇见,不过是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时间,遇到一定的人或物,或许还有事情。但是在匆匆岁月里,有多少人事是隐隐约约还存留着记忆的呢?没有心灵上的刻印,或许算不上是遇见吧。总有一次遇见,我们咀嚼甘甜;总有一次遇见,我们感怀回味;总有一次遇见,我们细数收获……因为在各自心里,那里承载的是心的起点。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