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75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答案,每题1.5分,共30分)

  • 1.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指出:“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
    A . 民主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族主义 D . 民生主义
  • 2. 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 .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 .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 3. 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苏联、美国、中国和英国,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错误的一个是(    )
    A .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 .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C .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抗日战果辉煌 D . 英国在世界经济大危机中损失惨重
  • 4. 下列近现代史上中国军队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国民革命军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    ④八路军  ⑤工农红军

    A . ②④①③⑤ B . ②①⑤③④ C . ②③①④⑤ D . ②⑤④③①
  • 5.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是(    )
    A . 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 . 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 . 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 . 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6.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②渡江战役    ③三大战役    ④重庆谈判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③①②
  • 7. 民国二十二年,在南京下关与浦口之间的长江上建成火车轮渡,开通了从上海直达北平的快车。但自平沪线开通以来,由于世事变幻,中断了12年运行。这12年最有可能的是(    )
    A . 1932-1944年 B . 1933-1945年 C . 1935-1947年 D . 1937-1949年
  • 8.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    )
    A .  美苏冷战开始 B . 两极格局形成 C . 美苏争霸开始 D . 第三世界崛起
  • 9. “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西欧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
    A . 三国同盟 B . 轴心国 C . 欧洲共同体 D . 欧洲联盟
  • 10. 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

    A . 东欧剧变 B . 华约建立 C . 美苏争霸 D . 苏联解体
  • 11. 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 .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 . 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 .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 . 纳米比亚独立
  • 12. 学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课,某同学做了如下简要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 . 赫鲁晓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B .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 . 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政局混乱,苏联解体 D . 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 13. 关于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政府是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派兵援朝 B .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援助朝鲜,保家卫国 C .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指朝鲜战争 D .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 14.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的票据见证了(    )

    A .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 15.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①“经济特区”    ②“包产到户”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经商”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6. 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A . 深圳经济特区 B . 珠海经济特区 C . 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 . 上海浦东新区
  • 17. 中东战争是指(    )
    A . 以色列和美国之间的战争 B .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 C . 阿拉伯国家与美国之间的战争 D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战争
  • 18.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某一文件签订后,曾预言:“这不是和平, 不过是20年的休战。”这个文件指的是(    )
    A . 《凡尔赛条约》 B . 《慕尼 黑协定》 C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 . 《大西 洋宪章》
  • 19. 下列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排除“左”倾锴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中国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与之相反,我国的文化却远远滞后于经济,国际影响力也不强。为此我们必须发展中国文化。从文化的作用看,这是因为(    )

    ①提高文化软实力,关系中国梦的实现

    ②文化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物质基础

    ③民族文化可以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④文化可以抵御消灭国际领域的文化霸权主义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

    项目

    年份

    国别

    煤(百万吨)

    铁(万吨)

    钢(万吨)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英国

    235

    193.1

    811

    789

    1343

    1290

    法国

    50.2

    49.3

    738

    344

    795

    441

    德国

    386.8

    105.5

    1775

    208

    2373

    356

    材料三: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9%,日本占53%。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39年至1942年末

    先是德国人、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至1943年

    同盟国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至1945年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摘自阿德勒等《世界文明史(下册)》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世界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年工业品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材料二中的事件结束后,建立了什么国际组织?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西欧经济恢复并迅速增长共同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上世纪90年代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战争由第一阶段向第二、三阶段转化的原因。
  • 2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1919年那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则使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材料三: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毛泽东也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民众之中。”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变”而那场学生运动则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 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从1924年开始并由国共两党决定的?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毛泽东“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什么路线?
    (3) 材料三中,国共两党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14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列举两例)
  • 23. 追寻历史足迹,倾听岁月回音。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民的“忧”“喜”,见证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变迁。

    “忧”---“一进食堂门儿,稀粥两大盆儿;远看起浪头儿,近看照进人儿。”

    “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1) 材料一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的哪些形势?
    (2) 农民的“忧”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你认为“忧”出现有哪些原因?
    (3) 农民的“喜”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这一政策为什么能解“忧”?
  • 24. 共产党人一直在逐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育的病人一中国起死回生。

    材料二:我国1978年以来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1978年

    2001年

    2017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

    95933

    827122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87

    421 3

    25974

    材料三: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习近平

    (1) 1949年我国实现了哪一梦想?如何理解该梦想的实现“使一位病入膏育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
    (2) 材料二中,为什么把数据变化的起始时间定位于1978年?
    (3) 请运用两例史实说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 25. 中国革命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爆发的十月革命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苏俄,并对中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材料二: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战争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表现在哪里?(回答两点即可)
    (2)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所说的“行军”原因是什么?在“行军”过程中“力挽狂澜”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综合上述材料,论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