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18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综合性学习

  • 1. 同学们在参观之前,先阅读了国博微信公众号对于本次展览的介绍文字。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以下问题。

    青铜器既是承载上古政治、礼仪、文化、信仰的宗庙彝器(古代的酒器或祭器),也是传承中华早期文明的艺术瑰宝。本展览将青铜器与金文相结合,从文字的书法艺术和文化内涵角度解读上古社会的核心物质遗存。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就是要系统展示青铜器与金文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zhāng( )显中华文化______________的独特魅力。

    青铜是铜与其他金属的合金,因器物表面氧化而生成的铜锈多呈青绿色而得名,又称吉金。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其表面铸刻的文字被称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见证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重要物证。本次展览精选青铜器文物140余件,其中包括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如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西周早期著名礼器何尊,记载武王伐纣准确时间的国之重宝利簋,记录周王世系、承载家族荣宠的墙盘□逑盘,能够证经补史且具有高度历史研究价值的乐器秦公镈等等。

    衷心希望广大观众通过本次展览,切身感受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炉火纯青,深入了解青铜器与金文文化的_______________,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 , 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1) 本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括号中应填入的字形及方框中应填入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    逗号suí B . 彰    逗号suǐ C . 张    顿号suí D . 彰    顿号suǐ
    (2) 文中划横线处应填入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滔滔不绝  博大精深 B . 源远流长  包罗万象 C . 滔滔不绝  包罗万象 D .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3) 有同学为本次展览写了一副对联,请你选择横线处所填内容最合适的一项是(  )

    字字__________,金文写就千秋__________;

    般般__________,尊鼎铸成万古__________。

    A . 精美    辉煌    珠玑    灿烂 B . 珠玑    辉煌    精美    灿烂 C . 珠玑    灿烂    精美    辉煌 D . 精美    灿烂    珠玑    辉煌
    (4) 在本次展览中,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西周早期著名礼器何尊也赫然在列,四位同学联想到本学期开学时,学校举行了名为“何以中国,何以实验”的开学典礼,他们分别对这两项活动写下了一句感受,其中使用修辞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开学典礼上,我了解到了实验前辈学长们刻苦学习的精神,这样的精神难道还不能对我们起到警醒和激励作用吗?

    B.“何以中国,何以实验”开学典礼的教育意义真大啊,它激发了我的不屈斗志,点燃了我的拼搏热情,树立了我的必胜信心。

    C.站在西周时礼器“何尊”面前,我觉得熟悉而神秘的“中国”二字隔着展柜、隔着时空在向我招手,引领我去探究它的出现和传承。

    D.看到何尊上的“中国”两字,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它就像一首悠缓的老歌,激荡着我的心灵,让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5) 为了让本期板报显得雄浑大气端正严肃通俗易懂。你认为用以下书法作品所代表的字体来出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楷书   B . 行书 C . 篆书               D . 草书
    (6) 某同学在板报上抄写国博公众号介绍文字时,发现少抄了一句,他想把它补回原处,合适位置应是(  )

    应补句子:参展展品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代表性,多数展品的等级高、品质好。

    A . B . C . ③ ①展览遴选宝鸡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精品143件,其时代涵盖商周秦汉等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时期。②所有文物中,一级品65件、二级品62件、三级品11件。多数展品不仅器形庄重、典雅,而且文字清晰,篇幅较长,内容极其重要。③以器类而言,西周一代铭文最长的圆鼎是毛公鼎(497字),铭文最长的簋是牧簋(存211字),铭文最长的觥是折觥(40字),铭文最长的爵是伯公父爵(14字),铭文最长的盘是逑盘(372字)。这些长铭青铜器除毛公鼎、牧簋外,其他诸器都将在本次展出中展露真容。此外,何尊、墙盘、逑盘、利簋、㝬簋、秦公镈等重要展品既是代表器又是标准器,铭文中记载的重要人物、重要时间、重大历史事件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传承中华早期文明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和意义。

二、句子默写

  • 2. 古诗文默写
    (1)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卒章显志”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即在诗文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李白在《行路难》中,结尾处直抒自己远大抱负:长风波浪会有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在结尾发出他“心忧天下,救国济民”的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结尾处表明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过零丁洋》的结尾处体现出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凛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

三、诗歌鉴赏

  • 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这首诗张弛有致,刚柔相间,堪称唐朝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根据题目来看,它在内容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重点描写了西北边塞的;后半部分紧扣题目中的“”字,叙写了宴别场面的等、送别友人的时间之长和送别地点的转换之多。
    (2) 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四、对比阅读

  • 4.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名人    齐伐我    出 B . 日以还    日而待    数以万 C . 微不足道    咨诹善    益慕圣贤之 D . 夷不屑    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
    (2) 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毕,跑着送还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理解:由于家境贫困,宋濂只能向他人借书来抄录阅读,因为别人催促要求归还很急,所以宋濂只得赶紧抄完送还,本句重在体现宋濂的诚实守信美德,不让“藏书之家”催促太久。本句重在体现宋濂的勤奋刻苦。 B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译文:(我)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理解:宋濂自幼就热爱学习,长大成人后,学习的愿望更加热切,所以之后才会劳苦奔波,去百里之外向“先达”请教学习。本句重在表现宋濂对学习的热爱。 C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只略微有一点羡慕的意思。 理解:宋濂把学习看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和衣着华美的“同舍生”相比,穿得很破旧,但他也没觉得自己特别辛苦。本句重在表现宋濂对学习的热爱,只要能学习,物质条件的艰苦不在他的关注中。
    (3) 选文中的宋濂和下列材料中的李密、贾逵三人,最后都学有所成,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这三人身上分别体现出来的?

    (材料一)

    它日,(帝)述谕密曰:“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密大喜,谢病去,感厉读书。闻包恺(kǎi)在缑(gōu)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zhì)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

    (选自《新唐书》)

    注:①密:即李密,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四世三公,为高门士族。②三卫:唐袭隋制,设有亲卫、勋卫、翊卫三卫,负责宫廷禁卫。③蒲鞯:垫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④按辔:扣紧马缰,使马慢步前行。蹑:紧随在后。

    (材料二)

    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 , 或题于扉屏 , 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

    注:①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②“三坟”“五典”:文中是泛指古书。③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④扉屏:门扇屏风。

五、名著阅读

  • 5. 东晋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在经典阅读中,我们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得”: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抱负、学会了某种写作手法、陶醉于书中精妙优美语句、沉迷于经典人物形象……请在《艾青诗选》《水浒传》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读经典后的“得”吧。(100字左右)

六、现代文阅读

  • 6. 请阅读以下文段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称: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___①___(成熟:发展到了完善的程度。娴熟:熟练)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近年来中国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规模不断增加,而北斗产业群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包括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市场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北斗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8年北斗卫星应用规模及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航天科技北斗团队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团队突破自主导航、星间链路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撑起国人脊梁,服务国计民生,孕育了著名的北斗精神。

    (材料三)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2019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关,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敢于创新,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____②____(攻陷:攻占。攻克:攻下,战胜。)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追求卓越,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1)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 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②处应填
    (3)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北斗精神”的内涵。
  •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老杨树下

    舒小骅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②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③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④“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⑤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⑥“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⑧“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⑨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⑩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31日,有改动)

    (1) 文章叙述了我同邵师傅的交往过程,请你从“我”的角度,完成以下表。

    事件

    情感

    厌烦

    我劝邵师傅和老太太各让一步,不被接受。

    我了解到邵师傅家境困难后,帮他谈生意并拿自家刀剪给他磨。

    感动、敬佩

    (2) 文中第③和第⑤段都写到了老邵的一双“干眼”,这样写有何妙处?请结合具体语境作简要赏析。
    (3) 文章讲述了“我”和邵师傅在“老杨树下”相识相交的过程,但第⑨段的情节跟“老杨树下”并无关系,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短到长

    ①俗话说,“取长补短”。而我曾看到这样一段对话:一个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前进一步”把短变成了长,不是“取长补短”。由此可以看出,“短”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短”可以转化为长。

    ②短,激斗志。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从小就有成为演说家的梦想,但是他小时候却离一名演说家的才情相距甚远。他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儿当演说家的天赋。这样的生命之“短”,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和决心,于是德摩斯梯尼口含石头练习发音,面对呼啸的海风吟诗锻炼气息,肩头上方悬挂两柄剑改掉耸肩的毛病。德摩斯梯尼直面自己生理上致命的“短”,并发奋努力克服其“短”,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汉武帝施以宫刑的司马迁陷入了人生最大的悲痛之中,可谓人生“短”之极致。可也正是这个“短”,激发了司马迁写照耀尘寰的《史记》的志气。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古人都曾陷入人生的困境之中,但不消沉不气馁,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他们都是在生命之“短”中,向前跨了一大步,也就是“发愤”之后才有“为作”也。司马迁正是从这些人身上找到了激发自己志气的凭借,忍辱负重,成就了史家大业。

    ④短,激才情。史铁生在二十岁的时候失去了双腿,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永远失去了远足的快乐、奔跑的快感。人生之“短”折磨着史铁生,但是,正是史铁生生命中的“短”,才让他的思想沉入了生命的最深处,让富有魔力的文字和他的灵魂契合,正是史铁生命运中的“短”,才使他焕发出迷人的才情,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

    ⑤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谓“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都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谁也不想让国家的动乱来换诗歌的辉煌,谁也不想让少年出身的卑微清苦来成就后半生的富贵荣华,而现实的残酷也是一种真理,正是这些“命运苦短”才激发了这些人的才情,成就了生命中暗影里的阳光。

    ⑥总之,短是长的一条途径,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但只要相信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短”,并且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将生命的“短”变为生命中的“长”。

    (取材于刘德福《从短到长》)

    (1) 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请结合上下文,在第③段划横线处填入相应内容。
    (3) 下面这则故事作为事实论据,放在文中②③④段中的哪一段更合适,为什么?

    童年的邓亚萍,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练习兵乓球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但她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便进行了艰苦执着的训练,10岁就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两项冠军。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往往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衣服、鞋袜。有时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艰苦的训练让她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实现了自己幼时的梦想。

七、作文

  • 9. 人生中,我们总能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勇敢的人总会用自己的努力、拼搏、汗水等战胜它们,获得来之不易的成果,请以“来之不易的成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⑵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⑶字数在600—800字。⑷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0.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不远的将来,也许AI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将会普遍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我们的家庭成员、导师、同学、伙伴等。请设想一下,如果人类和机器人一起生活时,会发生怎样不同寻常的故事呢?请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⑵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⑶字数在600—800字。⑷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