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04 社会生活的变化

修改时间:2020-12-19 浏览次数:117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
    A . 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B . 百姓到东交民巷县令处伸冤 C . 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D . 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 2.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中国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3.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取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A . 19世纪中期 B . 20世纪初期 C . 20世纪中期 D . 21世纪初期
  •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在悄然不觉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①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②清政府在上海开办第一家电话局,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③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④对地位高的人的称呼从“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5. 如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戊戌变法的推动 C .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6.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 . 维新思想开始在校园内传播 B .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 .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 . 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①妃子文绣登报与皇帝溥仪离婚

    ②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电话局

    ③看电影、拍照片成为生活时尚

    ④对地位高的人不再称老爷、大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8.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人们坐在家里看报纸 B . 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 .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 . 见面就叩头,口称“大人”、“老爷”
  • 9. 周恩来在江苏淮安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里他“三岁从訇教”“五岁入家塾”,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1917年赴日本留学。周恩来没成为举人、进士而成了留学生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
    A . 青年时期他生活在国外,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 B . 清政府不允许革命党人参加科举考试 C . 在他童年的时候,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 D . 清政府规定凡是出国人员一律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 10.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20世纪初的上海市民可能会(    )

    ①看电视直播了解社会    ②打电话约朋友去郊游

    ③看《申报》了解时政    ④乘坐火车去探亲访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下表中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

    临时大学(北大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

    长沙

    193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1946

    北京大学

    北平

    A . 外来侵略 B . 政权更迭 C . 国共合作破裂 D . 军阀割据
  • 12. 现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与事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属于“穿帮”的是(    )
    A . 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B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C . 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 D . 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
  • 13.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 . 图中的交通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 . 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 . 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 . 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 14. 假如你生活在1916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们出行乘火车

    ②在街上有人穿着中山装

    ③报纸上刊登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

    ④中学课程里开设了地理和数学课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5.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中国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6. 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 .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 .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 17.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1909年,张某通过邮政寄了一封信给朋友王某 B . 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 . 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 . 1912年,赵某和妻子在纪念结婚日去看了电影还拍了照片
  • 18. 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他就是(    )
    A . 京师同文馆 B . 商务印书馆 C . 新华书店 D . 三联书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