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阶段检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13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选项中,有关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中“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喻指酒。 B . 《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樊笼”与“尘网”照应,与“归园田居”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C . 《沁园春·长沙》中,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D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十四字,用刘义隆典,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不可草率用兵。
  • 2.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高》中“悲”意蕴丰富:有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有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有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也有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B . 《归园田居(其一)》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C .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年纪轻轻就被重用并建立丰功伟业的周瑜的追忆,体现了词人白发早生、仕途不平、壮志难酬的感伤。 D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______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_______的当下,必须_______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 .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 .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溢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 .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 . 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 . 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 . 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 . 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 . 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 . 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 4.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苏轼,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辙齐名,合称“三苏”。 B . 歌行,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C . 左迁:提升官职。即“升官”。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 D .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
  •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B . 店主对某顾客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顾客说:“一定一定,下次一定还会光临贵店。” C . 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照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D . 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令郎能在本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

二、情景默写

  • 6. 默写填空

     

    (1) 《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2) 杜甫《登高》中“ ”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3) 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4)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托内心深沉情感的名句是:
    (5)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6)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代之。

三、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 . 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 D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  一:专一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 B . 蚓无爪牙利,                不复挺者, 使然也 C . 而闻彰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 用心躁也。 D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
    (3) 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是( )
    A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 . 下饮黄泉,用心躁也。 C .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晨到晚上的美好景致。 B . 颈联从近处着笔,视听结合,自然亲切。“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 C . “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承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 D . 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情。
    (2) 诗中哪一句的写法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鸡鸣桑树颠”的写法相同?请结合全诗简析其表达效果。

五、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数据研发,如今早已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麦肯锡公司的相关报告指出,大数据将会成为未来创新力、竞争力和生产力的关键基础;“运用大数据进行决策”,也被列为未来影响人类发展的23项技术变革之一。然而,对大数据发展的“负面性”,近年来不乏反思的声音。

    英国《卫报》分析,大数据时代,各人信息本身就已变成了可被出售的产品。在反应人被科技操纵的英国电视剧《黑镜》中,有一集讲的是根据用户的社交网络数据评分,来预测一个人是否靠谱、是否有资格租房、坐飞机。评分高受人尊重,评分低则被轻视。大数据所延展出来的种种特性,令它多少显得有些技术性的“冷酷”。

    人们害怕大数据的发展,会使自己在未来被控制或被替代,这样的担心不能说是多余的。据欧盟统计,目前90%的工作都需要人们具备某种数字技能,而65%的欧盟新入学的儿童将从事目前尚不存在的职业。不过这一尚处于青年时期的“新技术”是复杂的多面体,因此观察也需要更丰富、多元的角度。

    事实上,没有大数据时的人类社会,组成历史进程的每一个个体是极易“消逝”的。竹简、纸张被毁,一段历史也许就此被遗忘。影像也有被永久消除的可能性。而现在,当个体数据被一一抓取、储存、上传、记录,人们的生活和记忆就此定格为历史进程中的永恒坐标。

    每5名中国网民就有一人追赶过“韩流”;《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时,美食类商品的购买高峰从白天变到夜晚……此前电商企业推出的“淘宝时光机”,通过大数据分析,清晰呈现了十年来用户的消费状况。诚如网友所言,“大数据骨子里是有温情的”历史的发展潮流沉淀而来的大数据,同时又在精确的记录和塑造着历史,填补着个人记忆和情感消逝的遗憾。这或许可以说明,看似冰冷的数字,一旦和生活相融,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温暖。

    “一个世纪前,最有价值的商品是石油,今天则是数据。”福布斯网站发表文章预测,2018年将在技术领域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大数据不再仅仅是纯技术,会更多地应用于管理与实践。科技发展的初心是造福于人,摸清大数据的“脾气”“习性”,有效推动其和实体经济、现实生活深度融合,我们才有可能畅想数字红利。

    (摘编自201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任何不好的影响,因此其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B . 大数据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又容易被当成产品买卖,所以让人们心生恐惧。 C . 用大数据帮助人们记录一些重要信息,且这些信息不能被消除,所以大数据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来得持久和温情。 D . 对大数据产品价值的认知角度、认知程度,都会影响我们对其温度的感受。
    (2) 下列对原文论述方面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用电视剧剧情作为论据,充分证明了大数据的运用有不近人情的冷酷性。 B . 文章从价值和隐忧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大数据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C . 文章谈大数据的角度很独特,立足于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大数据产生的心理反应。 D . 对于大数据,文章先交代其发端和发展,然后分析其冷暖两面,最后倡导其有效运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大数据本身是复杂而多元的,人们不必因害怕而拒绝它,应该多加以观察和反思。 B . 如果能不断反思大数据的发展,就能使该技术在未来的管理与实践中造福于人。 C . 大数据有时是冰冷的数字,有时是温暖的记忆,未来会是最有价值的商品。 D . 我们既可以利用大数据留住历史的印记,又可以借助它创造美好的未来。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是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的,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说明老歪要进城这件事在村里是一件大事。 B . 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结婚后却对父亲漠不关心,反映出当代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错误价值取向。 C . 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性。 D . 文章最后一段写老歪收到儿女寄来的车票的真相,告知了读者老歪做出最后选择的原因,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感。
    (2) 小说中老歪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小说插入老歪老伴死后,他独自拉扯儿女长大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六、语言表达

  • 11. 请按照给出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要求:格式基本一致,有引用。

    何谓快乐?快乐就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就是②;就是③

七、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你认为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雄壮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习近平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颁授勋章奖章,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触或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