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25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老一辈的人看到现在的高楼大厦 , 不禁感慨祖国的发展之快。 B . 静默的山,流动的水,一动一静,构成一幅美妙和谐的风景画。 C . 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D . 这些事得发动群众,大家一起干,如果只凭几个人忙乎几天,也只能是事半功倍
  •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删去“通过”) B .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 C .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取得了在经济改革方面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和“在经济改革方面”互换位置) D . 被评为“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的广东何晓顺教授,率其团队成功完成世界首创“无缺血”肝移植术,打破了移植器官缺血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删去“世界性”)

二、句子默写

  •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句子是:
    (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二章》)
    (5) 请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默写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 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zhēng zhí()。
    (3)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地睡不了觉。
    (4) 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四、综合性学习

  •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圭表观测日影长短法测定出冬至来了,时间在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所以冬至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1)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请仔细阅读上面两段文字,从中提取关于“冬至”的四个信息。
    (2) 请以“冬天”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突出冬天的特征。

五、课内阅读

  • 6. 阅读

    《论语》十二章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 

    而知新

    博学而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一句是讲为人态度,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趣。 B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C . 第(6)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

六、课外阅读

  • 7. 阅读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曾子:孔子弟子曾参。②女:同“汝”,你。③特:只,只是,只不过。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反为女杀彘/元方入门不 B . 特与婴儿耳/门外 C . 子而不其母/则是无 D . 所以成教也/人哉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婴 儿 非 与 戏 也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

    母亲的厨艺

                 母亲说话爱用比喻,那些比喻很俗气但又像菜市场上浓妆艳抹的女人,让人印象深刻。她在外婆膝下做女儿时,不会煮饭,她这样形容自己:“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都说环境造就人,我妈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有了相当了得的厨艺,烹炸煎煮全部得心应手,无师自通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厨子。

    每一个身处童年时期的小孩子,都像原野上的草般疯长。而“长”常常伴随着一个字“吃”。幼时的我们问得最多的话就是:“妈,家里有没有好吃的?”其实,贫穷的家哪有什么好吃的?但一个母亲总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失望的。

    母亲能拿得出来的,无非是自家鸡下的蛋、自家种的大白菜、花生、豆子等。母亲常用一个鸡蛋给我们做蒸蛋,她在鸡蛋里放上一把炒米、一摊细细的肉末,撒上葱花,最后蒸出了一大盘别具风味的蛋,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一颗卷心菜,母亲把白色的梗和黄绿色的叶分开切,菜叶切成大块儿煮汤,白色的梗切成比小指头还细的条儿,下锅里加大量的猪油爆炒,这样做出来的菜特别下饭。母亲也给我们做零食,从花生里选出个小、卖相不好的,等攒够了一碗,就给我们炒挂霜花生米吃。挂霜花生米——花生米上好像裹了一层薄薄的秋霜,邻家主妇们谁也不会,这让我和小弟的虚荣心在小伙伴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妈做得最好的零食是油炸小鱼。那种一片柳叶儿般长短、细窄的小鱼,人家买来喂食猫,但我妈用来油炸。我妈没花几个钱买回来,用大拇指刮去鱼鳞,挖去内脏,洗净之后擦上薄薄的一层盐,放在太阳下晒干。她用小葱拌干面粉做成糊,裹在小鱼身上,再把小鱼下到滚油里炸,炸到面皮金黄,捞出锅来。一口一个,又鲜又脆。那时,母亲的厨艺正处于巅峰时期。

    我去远方念书的时候,曾把我妈做的藕团子带去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吃,他们说,母亲不开个饭店是我家的重大损失。

    我们日渐长大,家境也渐渐好转,但母亲仍然喜欢在做菜上花心思,仍是一腔热情,厨艺也依然不减当年。可是,母亲的美食已留不住我们向往外面世界的心。母亲是一面湖,但是好像鱼儿的我们,怎么甘心仅仅在湖里,不去看看远方的大海,不去尝尝别处新鲜的吃食?新鲜,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

    终于有一日,我向母亲宣布,我要去吃别人做的菜了。其实,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觉得那位母亲做的菜好吃,但因为她的儿子,她做的菜,我也就能心甘情愿吃下去。

    如今,我也做了母亲,母亲做了外婆,我的女儿也长到会品评菜的口味的年纪。一日,在饭桌上,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我点头同意孩子的评价,这并不是孩子偏心和厚爱那一位她的祖母,她只是总是说实在话。

    我和小弟离开了家后,父亲去世,剩母亲一个人过日子。母亲再也没有好好地做过饭,炒上一盘青菜可以吃上两天,炖上一碗红烧肉甚至可以吃上三天,她再也不像年轻时候,挖空心思地弄出好吃的。偶尔,我们回家吃饭,她做出满满一桌菜来,不是油多了,就是盐少了,厨艺大不如从前了。

    倒是婆婆,因为我们一家子都围在她身边要吃要喝的,有时我还把办公室里听说到的菜名告诉她,想着我们能吃好的她,就总是愿意一试。婆婆还自创了不少菜式,这些菜无不让家人称好,外人称道。婆婆今日的厨艺早已不是我当初进门时候的样子,她这位母亲的厨艺确实是与日俱好,越发了得。

    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此消彼长”这一说,妈妈们因爱逃不脱。

    (1) 本文以“母亲的厨艺”为线索展开叙述。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时期

    母亲的厨艺

    “我”童年时期

    “我”去远方念书时

    可以和饭店大厨相媲美

    我们日渐长大

    不减当年

    如今

    (2) 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

    ②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

    (4)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9.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1) 文中详细地描述医生开的药方,有什么用意?
    (2) 作者在童年目睹父亲受病魔纠缠的痛苦后,一心想从医,但去日本后为什么又改变这种想法?从中体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朝花夕拾》其他相关的情节具体分析。
    (3) 《朝花夕拾》这部名著“既有温情的回忆,又有犀利的批判”。请你结合本名著相关内容简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作文

  • 10. 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而我们的成长也需要阳光的照耀。你生命中的那束阳光是什么?它如何照亮你的人生呢?

    请以“………….. , 我的阳光”为题作文,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