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29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他们”接近于现代人,他们的体质、容貌已经基本脱离了猿人的原始特征。其头骨已经具有现代人的形状,前额高起,眉骨趋向薄平,口喙后退,下颌明显,脑壳变薄,脑容量增长到接近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材料中的“他们”应是(    )
    A . 北京人 B . 元谋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 2.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材料旨在说明北京人发现的(    )
    A . 原因 B . 经过 C . 结果 D . 影响
  • 3.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头盖骨,第一个头盖骨编号为3号,属于儿童......10号、2号和 12号头盖骨属于未成年人......11号头盖骨属于成年女性......编号为5的头盖骨属于成年男性......如果不论时代早晚把五具成年头盖骨放在一起计算,北京人的平均脑容量应该为1088毫升。5号头盖骨时代最晚,其脑容量较大。现代人平均脑容量为 1400毫升,而类人猿的脑容量为800毫升。由此可以看出(    )
    A . 古猿的脑容量比北京人大 B . 北京人的脑容量约为现代人脑容量的35% C . 北京人已进化成现代人 D .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人脑容量呈现出逐渐变大的趋势
  • 4.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 . 青铜器 B . 骨耜 C . 铁器 D . 甲骨文
  • 5. 神话传说有时也蕴含着某些史实。下列选项中属于史实的是(    )
    A . 盘古开天 B . 女娲补天 C . 后羿射日 D . 禅让制
  • 6.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产品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 这种低级的社会形态结束于(    )
    A . 黄帝时期 B . 尧时期 C . 舜时期 D . 禹时期
  • 7.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我国古代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体验到的是(    )
    A . 穿着缝制的衣服在野外用陶埙吹奏不同的音符 B . 吃上用陶器盛着的煮熟的鱼肉 C . 用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 D . 用骨器、角器开垦土地,并从事农业生产
  • 8. 下面的两幅图片所示是山顶洞人使用过的饰品和骨针,其不可以用来证明山顶洞人(    )

    A . 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B . 可以缝制衣服 C . 开始用骨币进行交换 D . 有了爱美意识
  • 9. 2020年3月26日,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以“现场无嘉宾、无观众、无演员表演”,“大典规格不降,影响力不降”为基本遵循,简约庄重地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下列有关黄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B . 创造文字,制作乐器 C . 制造船只,会炼铜 D . 挖掘水井,发明弓箭
  • 10. 《饮冰室合集》中记载:“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
    A . 尧、舜 B . 黄帝、炎帝 C . 黄帝、禹 D . 禹、启
  • 11. 下图是一座都城,其属于哪一时期(    )

    A . 夏朝时期 B . 商朝时期 C . 西周时期 D . 黄帝时期
  • 12.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毫(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商从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定再一次迁都。材料旨在论述盘庚迁都的(    )
    A . 原因 B . 经过 C . 结果 D . 影响
  • 13. 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小茗同学学习完七年级上册前两个单元后制作的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替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14. 下面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 灿烂的青铜文明 B . 生产工具的进步 C . 古代纹饰的演进 D . 灿烂的中华文明
  • 15. 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这一年属于(    )
    A . 10世纪中期 B . 11世纪中期 C . 公元前11世纪中期 D . 公元前10世纪中期
  • 16. 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方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

    A . 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 . 与当今的汉字没有任何区别 D . 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17. 《山海经》中写道:“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bá),雨止,遂杀蚩尤。”材料描写的是(    )
    A . 牧野之战 B . 涿鹿之战 C . 阪泉之战 D . 长平之战
  • 18. “洪水泛滥息壤难息,祝融收土水龙不息。帝令治洪父业子续,三过家门不进去,誓把洪水引东海,灾难过后再相聚。”材料中所说的“三过家门不进去”的人物是(    )
    A . B . C . D . 黄帝
  • 19.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在不同时期的遗址中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河姆渡人生活特征的文物图片是(    )
    A . B . C . D .
  • 20.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史实)、历史解释、历史观点等。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C . 周厉王与民争利,是西周末期有名的暴君 D .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二、综合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原始农耕文明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材料一:通过1973年和1977年冬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文物近 7000件。

    ——摘编自《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

    材料二:在村里,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半坡人要生存下去,最基本的就需要有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有以下三种:一靠狩猎,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来看,半坡人已学会使用弓箭;二靠捕鱼,他们已发明了渔网;三靠种植,半坡人大量使用石铲、石斧、石锄、砍伐器等生产工具,已进入到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现已发现半坡人盛栗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植栗。半坡人还制作了大批的彩陶。总的来看,这些彩陶图案,如游动的鱼,奔驰的鹿,应是他们渔猎的写照。

    ——摘编自《史前再现:半坡遗址》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居住房屋和种植作物方面有哪些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2) 据材料二说明半坡居民已过上定居生活的表现。
    (3) 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夏传子,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后继的商朝和周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舜把禹推荐给上天,作为自己的继承者。十七年后帝舜驾崩。禹(为舜)服丧三年结束后,辞去帝位,以避让舜的儿子商均,自己去了阳城。天下的诸侯却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帝王大禹向东巡查,到达会稽驾崩,把天下授给“益”。......诸侯都离开“益”而朝拜“启”,说“我们的君主是帝王大禹的儿子啊”。于是“启”就登上了天子的位置。

    ——译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1) 阅读材料一,思考这两段话反映出政治制度的何种变化。
    (2) 据材料二,分析图一中反映的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从图二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谁?
    (3)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归纳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作用。
  • 23. 探究问题。

    材料一:漫画暴君。

    材料二:汤建国后,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了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材料三: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诗经・大雅・大明》

    (1) 材料一的图一反映了夏朝最后一位皇帝的骄奢淫逸。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位把 “人肉当坐骑”的君王是谁?
    (2) 近年来有人评价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材料一图二中的商纣王为什么如此反驳?
    (3) 据材料二,概括商朝国力日益强盛的原因。
    (4) 据材料三指出“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所指的事件及其结果。
    (5)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一个国家的兴衰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 24.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材料二:下图所示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

    材料三: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1) 据材料一,指出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名称及其发现的历史意义。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繁荣时期。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