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07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 1.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法家思想 D . 墨家思想
  • 2.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
    A . 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 . 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 . 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 . 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 3.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
    A . 儒、道、法、墨 B . 道、儒、法、墨  C . 儒、法、道、墨 D . 道、法、儒、墨
  • 4.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该言论(    )
    A . 体现了三纲五常和天人合一思想 B . 继承了春秋时期儒学的全部精髓 C . 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D .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 5.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
    A . 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 . 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 . 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 . 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 6. 受宋代理学影响,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不断强化。然而,与这一社会背景迥异的是,明代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这反映了(     )
    A . 思想解放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 B .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C .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表现 D . 专制的强化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
  • 7. 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同等地位一同祭祀。这主要是因为朱熹(     ) 
    A . 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 . 把伦理道德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C .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 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 8. 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
    A . 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 . 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 . 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 . 使儒学走向世俗化
  • 9. 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
    A . 主张改造理学 B . 重书本轻实践 C . 注重道统权威 D . 强调学术创新
  • 10. 《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 . 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 . 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C .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真理” D . “天地之化日新”,反对“道统”主宰历史
  • 11.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 .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B .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D .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 12. 如图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A .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 .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 .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 .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 13. 明、清先后出现两次“研究日本”的高潮。明嘉靖、万历年间,因倭寇海患,《筹海图编》和《日本考》等研究日本的专著问世;清末,随着日本侵华加剧,再次引发“研究日本”热。这表明当时(   )
    A . 知识分子的治学特征之一是研究经世学问 B . 政府大力提倡知识分子研究中日外交关系 C . 知识分子的研究重心在于改善中日的关系 D . 知识分子持天朝上国的心态研究日本变化
  • 14. 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
    A .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 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 . 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 .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 15.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托古改制”,袁世凯“尊孔复古”,吴虞提出“打倒孔家店”。对此,最符合的史学理念是(      )
    A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C . 历史是虚无的 D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16.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因提出“万物始于水”而被人们所铭记。有的学者甚至将这一命题称为“欧洲哲学的开端”,主要在于这一命题昭示着思想家(   )
    A . 从宗教和神话到自然的视角转向 B . 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 C . 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D . 关注尘世生活和人的精神意义
  • 17.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
    A . 倡导民主政治 B . 对理性的尊崇 C . 忽视集体利益 D . 强调依法治国
  • 18. 如图所示,古希腊服饰以单纯的富有垂感的面料,不加裁剪,自然披裹缠绕在身体上,人体自由活动不受拘束,既体现人体自然美,又达到舒适的效果。这可以体现古希腊文明具有(   )

    A . 人文主义情怀 B . 理性主义精神 C . 人民主权意识 D . 开放包容态度
  • 19. 伯里克利时期,自然科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太阳是一团炽热的物质”等观点,被以“不敬神”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哲学家普罗塔戈拉也因其言论被控“不敬神灵”,其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驱逐出雅典。这些事例说明当时的雅典(     )
    A . 城邦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力 B . 公民的价值观须约束在城邦意志之内 C . 政体已难以接纳进步的思想 D . 人文精神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 20.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致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农牧渔猎,一种是经商,前者顺乎自然……事属必需,是可以称道的;后者在交易中损害他人的财货以牟取自己的利益……应该受到谴责。”该思想体现了(   )
    A . 古希腊城邦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 . 作者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C . 古希腊城邦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 . 古希腊城邦内部矛盾比较尖锐
  • 21. 如图是反映雅典两位思想家主张的漫画,它能够说明(     ) 

    A . 在雅典言论和信仰自由 B . 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不断发展 C . 雅典人文主义从此诞生 D . 两人对人的认识截然不同
  • 22. 某学者在撰写“文艺复兴和现代文明的兴起”一章时,介绍了一系列推进文艺复兴运动的事件,下列事件不可能列入的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印刷术的革新 C . 近代科学的兴起 D . 封建君主专制的衰落
  • 23. 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   )
    A . 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 .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C . 打击了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 D . 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
  • 24. 14世纪中叶,随着黑死病(鼠疫)在欧洲的肆虐,大批专家学者、神职人员倒在了瘟疫中,使得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学习,于是北欧南欧相继建立了地方语言学校。据此可知,黑死病产生的影响是(   )
    A . 摧毁了欧洲教会的思想专制 B . 促使宗教改革迅速扩展 C . 推动文化走向民族性世俗化 D . 强化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25.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乐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 
    A .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B .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 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D . 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 26.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
    A .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 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反对财产私有制 C .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 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 27. 官吏腐败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防止官员腐败,大批网民提出对重要官员加强监督与制约,观察下面两幅漫画,要从理论上查找这种制约主张,你最好查阅(    )

    A . 《政府论》      B . 《社会契约论》 C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D . 《九十五条论纲》
  • 28.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1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
    A .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 . 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 .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 . 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 29. 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

    ①政治民主化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30.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

    谚语或对联

    反映的相关史实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十二铜表法》灵活使用,重视调节民事纠纷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计40分)

  • 3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材料二:……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道家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 材料二反映出孟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和现在中国的“以民为本”思想在本质上是否具有一致性?为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韩非子的哪些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有何重要影响?
  • 32.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经了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灵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 材料二反映了马丁• 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它对欧洲的社会影响。
  • 33. 东西方社会制度的变化一般有其思想根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於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1610—1695)《原臣》

    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孟德斯鸠(1689—1755)《论法的精神》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指出明清时期中央政治体制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孟德斯鸠的政治观点,你认为黄宗羲的思想和孟德斯鸠的观点哪一个更符合社会发展,并对此认识结合史实扼要展开评价。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