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中考试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党主义小组。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
著作或观点 |
1927年2月 |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
1927年8月 |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
1929年4月 |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
1930年1月 |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
材料三:“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材料一:这一史诗般的逃亡,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
——摘自《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1935年1月,红军攻克某重镇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蒋介石《告全国民众书》(1931年9月)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一一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和印度洋战场 |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
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多万人 |
10.9万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