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育英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95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所谓“融梗”,通常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有的创作者倾向于用“借鉴”来解释这种行为,有的批评者则指责其实质为抄袭。“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连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形象:基于灵感和生命体验,从无到有地进行创作,通过消耗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独一无二的精神产品。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作家”和“原创”的认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挑战。网络文学生产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型文学生产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类型的决定作用。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在内的几十种大类型,不计其数的小类型,是网络文学20年发展的重要收获。类型绝大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和进化。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

    对于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融梗”只是关于写作资源使用的经验式描述,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或法律上的贬义,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少年的你》和其他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的法外之地,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

    (摘编自储卉娟《网络文学:既要秩序也要活力》)

    材料二:

    网络小说的类型化现象日益受到关注,人们经常把它归结为资本驱动下的商业性产物,或是通俗流行文化的一种表征,而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则被漠视。

    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在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下不断成型,其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类型小说对人类的情感需求做出分门别类的回应与安置。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或“类型电影”,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心理的补偿、平衡与满足,产生愉悦感,恢复积极的心态。

    有些小说类型中的情感体验似乎与快感体验相对立,比如惊悚、恐怖小说,它们通向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体验。这些负面情绪,人皆厌恶,但惊悚、恐怖小说却很流行,它不仅说明人们对每一种情感体验的顽固寻求,更能体现小说类型发生发展的原因。太平岁月,人对危险的警觉水平下降,所以会本能地从文艺作品中寻找恐怖刺激的情景,寻求紧张体验,得到生存经验的补偿,这些紧张感、焦虑感、恐惧感获得释放之后,读者会为自己现实的安全处境感到松弛愉悦,这种心理需要就刺激了相关类型小说、电影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地,比如科幻、侦探、推理、悬疑等都是晚近的发明,而有数百年发展史的武侠、历史、玄幻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每种小说类型,都聚集着大量为之着迷的读者。我们必须强调,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

    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中成绩最为显著的部分,这种类型的兴起受到了西方玄幻小说、好菜坞电影的启示,并且在寻求“想象的本土化”这一动机支配下,链接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文化典籍、明清小说等资源。在作者与读者求新求变的欲望推动下,玄幻小说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面貌,既有《恶魔法则》《佣兵天下》等创造性地运用西方玄幻小说的魔法、龙、精灵、天使与魔鬼等元素,也有《盘龙》《神墓》等混合了东方神魔小说与西方玄幻小说诸种神力元素,更有《间客》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类型界线,另开小说类型的局面。这些小说,创造了独特的生命、社会文明与宇宙景观,具有文本价值的独一性,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力,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摘编自康桥《网络小说的类型化与独创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了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讨论,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 B . 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离不开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互动,网络小说类型化的产生发展也离不开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 C . 人类对包括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在内的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是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原因。 D . 网络小说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既有与人类新的情感体验相适应的晚近的发明,又有在原有类型基础上的创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小说难以避免反复使用“套路”和“梗”,这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 B . 人们如果不缺少某种类型的生命情感体验,就不会通过阅读某种类型化的网络小说来获得类似的情感体验。 C . 玄幻小说的成就启示作者,网络小说创作既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又要从西方文学作品中获得借鉴。 D . 网络小说类型化虽然能满足读者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但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品的产生。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悬念巧妙设置,故事环环相扣,情节紧张曲折,主人公充满个性魅力,是网络小说吸引读者的常用方式。” B . “现实生活中缺失获取情感体验的机会,生命体就驱动人们创造或进入艺术情境,在想象中形成情感经验。” C . “大多读者不关心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完成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聚焦于作者是否完成既有类型的接续和延展。” D . “必须正视网络文学特殊的生产机制和阅读机制,探索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从而保护和激发创造性。”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如何实现网络小说写作的创新。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口古枣园

    魏胜先

    豫北内黄县六村乡千口村,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古枣园——千口千年古枣园。

    千口千年古枣园,北靠晋豫鲁铁路干线,西傍颛顼、帝喾二帝陵,南邻梁庄镇,东接硝河坡。古枣园占地一千余亩,枣树万余棵,其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现存古枣树一千两百余棵,许多树龄在千年以上,树围在一百七十厘米左右。被林业部门鉴定命名的“千年枣树王”,树龄约一千五百多年。

    步入园内,一望无垠的古枣树纵横交错,苍劲茂盛。棵棵树干表面沧桑斑驳,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树冠八方张开,虬髯盘旋,气宇轩昂,新枝绿叶间串串玛瑙似的枣随风摇曳。置身于树下,仰首可摘枣,俯身能刨花生,既赏美景,又饱口福,惬意无比。

    五十多年前,孩提时代的我,每年秋天都跟着大人们来这儿拾红枣、刨花生,那时觉得这里不过就是个枣园而已。然而,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遇到一位老者,姓刘,八十五岁,性情耿直,看管古枣园已有半个多世纪。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起了古枣园的历史,以及与古枣园有关的故事——

    内黄,因黄河而得名。汉代以前,古黄河曾流经这块土地的南面,故称内黄。早在秦汉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在黄河故道栽种枣树。漫漫黄河故道,成就了内黄红枣的美名。自2002年以来,县里多年举办红枣节,吸引了数十万名海内外游客。

    千口,地处内黄县南端,也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曾是古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因旧时黄河常年决口,先民频频搬迁,故名“迁口”。后人为了书写方便,逐渐变为“千口”。

    精神矍铄的刘老汉凝望着硕果累累的古枣园,在锄把上磕磕烟斗,告诉我,他小时候枣园就是这个样子。祖辈们都说,这儿自古以来就是块好地,沙质细软,枣树长得好。

    先辈们从试种酸枣开始,经过一代代人的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盛花期长、果实肉厚、香甜可口的优良品种——扁核酸。

    扁核酸,因核状扁、味酸甜而得名。其鲜果酥脆多汁,酸甜可口;干果皮薄肉厚,香甜缠绵。古枣树上结的果,经过专业测定,果酸含量为其他品种的五倍,不仅是滋补营养之佳肴,还是中药的药引子。蜜蜂在古枣树上采集的枣花蜜,晶莹剔透,味正醇厚,润肺明目,被誉为蜜中上品。

    曾经,这里的先民靠一行行枣树防风固沙;遭自然灾害,靠红枣充饥救急;遇兵匪战乱,靠枣林天然屏障护身保命。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据点,千口村古枣林一带培养和保护了许多地下共产党员、游击队员。

    新中国成立后,千口古枣园重焕生机。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对园内枣树进行逐棵登记。枣树总数达十万余棵。国家修建汤濮地方铁路时,专门在千口村设站。县里专门在千口车站建起了红枣系列产品收购门市部。

    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动杆,九月十五枣下箔,十月十五捞不着。”每年枣熟季节,枣园内,道路旁,一排排用高梁秆编织成的枣箔上,厚厚的红枣,在阳光照射下鲜艳夺目,宛若一方方红色的地毯;土产门市部,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收购红枣、枣蜜的商贾络绎不绝;院内小山一样的枣垛,源源不断地装上小火车车厢,运往全国各地。

    “枣儿香,枣儿甜,三分种,七分管;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这是当地枣农对枣树管理的精辟总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承包的土地和枣园。老枣农如鱼得水,将毕生经验全部倾注在枣树管理上。且不说每年至少五次修剪荒枝嫩条,光是枣树灭虫就是一场重头戏。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男人们在前面抢着木杆击打,妇女和小孩儿跟在后面,用指将打落在树根下的尺蠖一一消灭。有的尺蠖在强震下应声落地,而大部分则吐丝垂吊,缓缓坠地。待复活后又爬上树干。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用木板将土坡拍打光滑,尺蠖欲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

    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南方一位做古董家具生意的经营者看中了这里的古枣树,千里迢迢赶来,并托人向刘老汉说情,表示想出巨资挖走园中几棵最大的枣树。爱树如命的刘老汉听说后火冒三丈:“无论给多少钱都不能挖,那可是老祖宗给俺们留下的无价之宝啊!他们要挖走的不单是树,而是全村人的命根……”对方最后只好悻悻离开。

    2018年底,村两委牵头,动员了十二名具有丰富枣树管理经验、勤奋好学的青壮年,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将古枣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土地,从原先三十多个承包户手中流转出来,成立了古枣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修建起古朴典雅的千年古枣园大门牌坊,拉起透景篱笆墙,硬化了古枣园门前道路和停车场。

    千年古枣园而今更风光。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民,他们有古枣树一样铁骨铮铮的品格,让人看到了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编自2020年08月22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口古枣园古枣树数量多、树龄长、树围粗,纵横交错,苍劲茂盛,古枣园久经岁月变迁仍充满活力。 B . 内黄、千口皆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沙风细软。适合枣树生长。先辈们代代试验,终于培自出优良枣树品种。 C . 枣农们用榔头击打树技上的枣尺蠖,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体现出当地农业技术的原始落后。 D . 文章写了古枣园传承千年而生生不息的历史,赞美了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民。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虬髯盘旋,气宇轩昂”,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古枣树沧桑而道劲。 B . “七月十五枣红圈……”“枣儿香,枣儿甜……”等民谣写出了枣农对古枣树的深厚感情,既体现了乡土特色,又富有韵味。 C . 文章写刘老汉听说有富商想出巨资挖走古枣树后“火冒三丈”,严辞拒绝,表现出刘老汉不为利益所动的耿直性格。 D . 文章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古枣园的美丽风光,叙述了古枣园的历史和相关的故事。
    (3) 文章后半部分用不少笔墨写枣农管理枣树,对此你如何理解?
    (4) “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 , 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 , 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季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家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致仕。元六年八月, , 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 .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 .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 .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制科,古代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 B . 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 . 公,古代贵族五等爵位中的头等,爵位一般由嫡长子孙世袭。 D . 薨,死的一种说法,例如周代诸侯、唐代二品以上官员之死。
    (3) 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与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微薄,不利于规劝其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应的迟钝表示不满。 B . 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 . 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样板。 D . 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

    ②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5) 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

三、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  日

    陈与义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

    【注释】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此诗作于建炎四年。②屠苏:屠苏酒。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 . “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 . “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 . 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 本诗尾联中,诗人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是“。”
    (2) 《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3) 《逍遥游》中用对比手法说明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小的寿命赶不上大的寿命的句子是“。”

五、语言表达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有的妩媚,____①____,有的浓妆,有的淡抹。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山色湖光。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打个比方吧,她是在水乡浣纱时代的西子,而不是宫禁里“云鬓花颜步摇”的杨妃。

    镜泊潮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更奇特的,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___②______,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小船航行着,航行着,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湖中有一个地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场地,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载浮载沉。这样的景象,在其它人工修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比拟、比喻、夸张 B . 对偶、借代、排比 C . 比拟、比喻、排比 D . 对偶、借代、夸张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7.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我们需要像李文亮这样的医生,除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吃苦、能战斗的奉献精神外,他们还需要在关键时刻向社会揭示真相的勇气。②过去 30 年,我们培养了数量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③然而李文亮以及其他几位医生告诉我们,守护社会公义的良知和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样重要。④通过这样的医生群体让人欣慰。⑤在向他们致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⑥鲁迅先生曾在《热风》一文中描绘愿景,要求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⑦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如今的炎黄子孙要争做社会的“吹哨人”,让这种舍生忘我的责任意识与利济苍生的担当精神成为根植于华夏儿女心中的文化基因。

  • 8.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隋王韶家族墓园。该墓园由方形围沟和7座墓葬组成,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王韶墓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出土各类随葬品67件(组)。据悉,隋王韶家族墓园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墓主身份明确,出土物较为丰富,为北周至隋家族墓地的特征、成员的埋葬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六、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被评为“企业工匠”的铆工刘师傅说:“什么是工匠精神?对于我来说,就是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②办企业的楼先生说,二十年前他们决定一辈子专注于生产某种塑料吸管,希望在这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第一,那时他们认为这就是工匠精神。后来欧盟禁塑,塑料吸管不能用,他们开发了可降解吸管,一个月卖出去的可降解吸管比前面两年卖出去的塑料吸管还要多。他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工匠精神。

    ③有人引用名言阐释工匠精神: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埋首工作,不知不觉中深耕于内心,陶冶人格,磨炼心性,提升灵魂。

    ——稻盛和夫《干法》

    以上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怎样理解工匠精神?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理解?请以“我看工匠精神”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