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1-08-03 浏览次数:86 类型:开学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造(chì)       懒(bèi)        讪(shà)        扪历井(shēn) B . 银(zàn)       两(yàn)        桌(wéi)        他不过(niù) C . 缩(cù)        享(xīn)        头(sǔn)        鸡豚狗(zhì) D . 序(xiáng)     洿池(kuà)        人(gǔ)         或一轮(jiàn)
  • 2. 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俨然  迷惘  炮烙  飞湍瀑流争喧豗 B . 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萧森 C . 驯熟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 D . 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
  •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 , 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 . 文理科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C .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D . 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 不然最后下不来台的还是你。
  • 4.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 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 . 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 . “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 . 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府或诗余等。词牌不等于题目。 B . 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段在音乐上叫片,或叫阕。阕是音乐终了的意思。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单阕或多阕的。 C . 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词史上先后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 D .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道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慢词指的就是长调。
  • 6.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是诗歌的一种,兴起于唐朝,到宋代而盛行。词的调名、体段、格律、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词是依乐谱而填字的歌词,因而就以乐谱的调名为名,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后来也有取诗词名句作为调名的,如《渔家傲》《南乡子》等,也称词牌名。 B .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之一,有《漱玉集》。李清照的生平以靖康之变为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期生活富足而美满,因此词风清新、活泼、明朗,后期国破家亡,在大动荡的社会中,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感情变得越来越悲凉凄切。 C . 词兴起于唐朝,到了两宋时期,成为最具特色的文学形式。词的风格多样,通常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从辛弃疾开始,“豪放派”逐渐成为主流。南宋苏轼发扬光大了词的豪放风格。 D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二年进士。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擅长。有《东坡乐府》。
  •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白鹿原》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 , 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B . 面对一个在道德上慷慨陈词的人,我们总是不知所措。这种窘态说明,高调的道德话语与实际行为的不一致已是身边的普遍现象。 C . 由于我的误会让你受了很大的委屈,现在一切都水落石出了,我特地负荆请罪来了。 D . 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 8.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李克强称赞白发苍苍的老一辈核电人,是“国家功臣”,是铸就今天这支庞大核电队伍的“基石”。 B . 《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 C . 狂风肆虐了一刻钟,而沉船只用了一分钟。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无论我们拿着火把,还是掌握了核弹。 D . 学了心理学,我明白,真正自信的基础,是爱;而自卑,往往是因为爱的匮乏。虽然条件不好也可以导致一定的自卑,但这远不如爱的匮乏影响大。

二、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释】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1) 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①自年老失时 ()   ②是以泣也 (

    (2)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遇事不慌 B . 随遇而安 C . 知遇之恩 D . 不期而遇
    (3)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②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4) 简答: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三、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 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2) 这两首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3)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四、情景默写

  • 11. 古诗文默写。
    (1)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3)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4)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

    (5) ,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6)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7)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
    (10) 《雨霖铃》中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写出离别时难分的句子是:“。”
    (1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12) 《望海潮》中描绘杭州夏秋两季美景的千古名句是:“。”

五、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

    梁 衡

    去年十月里的一天,我在洪泽湖畔继续我的寻访古树之旅。在一家小酒店用早餐时,无意听到百里外的项羽故里有两棵古树,下午即驱车前往。这里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来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古朴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这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

    中国人知道项羽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一篇《项羽本纪》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树起了一个英雄,从此国人心中就有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楚霸王。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长得特别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蓬勃向上,挺拔的树身带着一团翠绿的披挂,轻扫着蓝天白云。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像一条黄龙一样滚来滚去。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辄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坑(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逞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这是民间的海选,与政治无关,与成败无关,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但项羽毕竟是曾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于是他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看出来,太史公是以热情的笔触、惋惜的心情刻画这个人物的。后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

     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一棵古树就是一种文化的标志,为我们留存着那个时代的风云。

     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前去凭吊青桐和古槐,不仅仅是因为这两棵树生长的年龄足够长,更因为这两棵树寄托着作者对项羽的敬仰之情。 B . 文中的青桐树虽然已历经千载,但是依然青春勃发,翠绿挺拔,完全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还是当年的样子,真是天地间的奇迹。 C . 司马迁以热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失败的英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这种矛盾的态度也令后人对项羽褒贬不一。 D . 文章结尾一段,一方面照应文章的题目——“桐槐”“项羽”;另一方面收束全文,点明梧桐、古槐与项羽的亲密关系。
    (2) 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文中说,项羽“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那么镜中的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分条概括。

六、语言表达

  • 1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

  • 14. 介绍必修三、四中一位你喜欢的作家或诗人,说明理由,150字以上。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