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90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运动可以使成年人的大脑产生有益的变化,包括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以及增加已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一种理论认为,运动之所以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是因为运动能够促进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质的分泌,这种蛋白质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帮助神经元存活。目前的研究显示,在运动中额外加入认知训练能够增强这种效应。

        ②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相对于单纯的运动,伴有认知挑战的运动可以更好地维护大脑的功能。比如,在德国德累斯顿再生医疗中心(Center forRegenerative Therapies Dresden),格尔德肯伯曼(GerdKempermann)和同事就通过比较海马体新生神经元的生长和存活状况证实了这一点。

        ③他们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小鼠只是运动,另一组则在运动后还会进入一个对认知能力有很多挑战的环境。他们随后发现,虽然运动本身对海马体的神经元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体力活动配合认知刺激的效果更好,促进了更多神经元的生成。这说明,在运动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大脑,更有利于神经元的存活。

        ④除了我们以外,还有很多科学家也在拓展这方面的研究,并把关注重点从动物转到人类自身,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令人振奋。比如,有研究人员就在尝试,让认知能力明显衰退的人同时接受运动和认知训练。纽约联合大学的凯 安德森-汉利(Cay Anderson-Hanley)在有轻度认知缺陷(一种与阿尔茨海默病高度相关的症状)的受试者身上,测试了“运动+认知干预”手段的效果。要让结论更加可靠,我们当然还需要更多这样的试验,但就目前的结果来看,对于已经出现一定认知功能衰退的人,既做运动,也玩一些益智类的视频游戏,对缓解认知功能衰退有一定好处。

        ⑤安德森-汉利和同事在一项针对健康成年人的研究里指出,与单纯的运动相比,既做运动,也玩一些益智类的视频游戏,能让外周血液中的BDNF水平更高。这项研究还证实了,运动之所以能改善大脑情况,就是BDNF在起作用。

        ⑤另外,我们最近的研究显示,和那些健康但经常静坐的年轻人相比,经常在户外训练的大学生越野跑选手有些特殊,在他们的大脑中,与执行力相关的区域的神经连接更紧密。随着研究进一步推进,我们或许会在未来弄清楚,与那些在更简单的环境中训练的运动员相比(比如那些主要依靠跑步机的选手),越野跑选手表现出的这种差异是否依然存在。

        ⑦还有很多信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现。虽然现在提出“益智锻炼”的说法还为时过早,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地说,在预防大脑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的行动中,运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卫生及公众服务部在发布的指南中建议,每人每周应当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或者按均等比例混搭这两种运动方式)。达到或者超过建议的标准,将有助于身体健康,也可能有益于大脑健康。

        ⑧接下来,临床试验将告诉我们更多与益智运动相关的信息。比如,什么样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可以更好地维护大脑健康;什么样的运动强度和多长的运动时间,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文章节选自《环球科学》2020年2月号

    (1)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 文章第③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4) 请选出下列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   )
    A . 目前的研究显示,运动能够促进BDNF的分泌,从而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和成活,使成年人的大脑也产生有益的变化。 B . 研究表明,越野跑选手和在跑步机上进行训练的运动员相比,前者的大脑中与执行力相关的区域的神经连接更紧密。 C . 什么样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可以更好地维护大脑健康;什么样的运动强度和多长的运动时间,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些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来弄清楚。 D . 本文作者用了大量最新的具体科研事例来证明他的观点,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严谨性。也让我们认识到科学不是想当然,任何一小点科学上的发现都是经过了成千上万繁复精确的研究试验得出的。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安报与故人知

    肖复兴

    ①家对门一楼的小院里,种着两株杏树,今年开花比往年早一个多星期,根本不管疫情肆虐全球,烂烂漫漫,满枝满桠,开得没心没肺。这家主人,每年春节前都会挈妇将雏全家回老家过年,破五后回来。今年破五了,元宵节过了,春分都过了,清明也过了 , 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哪里受阻或因疫情被隔离。屋子里始终是暗的,晚上没见到灯亮,月色中显得有些凄清。小院里,任凭杏花开了,落了,一地缤纷如雪,又被风吹走,吹得干干净净。小院一直寂寞着,等候主人的归来。

    ②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没有什么比平安归来更令人期待。毕竟是家,平安归家,是世上所有人心底最大的期盼。

    ③闭门宅家,一天天地看着对门的杏花从盛开到凋零,到绿叶满枝,心里期待着这家人一切安好。其实,也是对所有人的期待。我的孩子在遥远的国外,很多朋友在外地,甚至有人就在最让人牵心揪肺的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可谓疫情的前线。怎么能不充满期待呢?

    ④无事可做,翻书乱读,消磨时日,忽然发现我国古诗词中,写到平安的诗句非常多。这或许是因为心有所想才会句有所读吧。不过,确实俯拾皆是,可见平安是从古至今人们心心相通的期待与祈愿。如果做大数据的统计,猜想“平安”会是在诗词中出现非常多的词,可以和“山河”“明月”“风雨“"鱼雁”“香草”“美人”这些表达中国独有意象的词汇相匹敌。

    ⑤“种竹今逾万个,风枝静,日报平安。”这是宋代一个叫葛立方的词人写的一阙并不知名的小令,但竹报平安是我国尽人皆知的象征。这句词,写的是平常日子里的景象,其中一个“静”字,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如果在平常的日子里读,我会随手就翻过去,不会仔细看,觉得写得太水,大白话,没什么味道。如今读来,却让我向往,更让我感叹。日日足不出户宅在家中,没有任何人往来,屋里屋外,同样也是一个“静”字了得,心里却风雨交加,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的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字倾翻,对平安的期盼涌上心头。

    ⑥“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这是文天祥的诗句;“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这是周邦彦的词;“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这是辛弃疾的词。无论是得到平安消息,还是平安归来,他们都是将平安与“梅”“春鸟”“花、草”那些美好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上,平安,是最美好的一种意象,一种无价的向往。因为平安是和无价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财富与权势,都无法与之相比。“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也抵不上“一花一草报平安”。

    ⑦关于平安的近代诗词中,我最喜爱的是鲁迅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两首绝句。

    ⑧“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这是鲁迅先生1932年送给归国的日本友人的诗句。这一年,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上海,战争烽火中,人身的安危同那随海浪颠簸动荡的归棹一样,令人担忧,这使得心中的祈愿是那样的一言难尽,意味深长。

    ⑨“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这是陈寅恪1957年写给妻子的诗句。这一年,陈寅恪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校园里,印度象鼻竹结实大如梨,妻子为竹作画,此为陈题画诗 中的一联。这一年,刚经历反右斗争,其平安一联是写给妻子也是告与朋友的。其中“柔条”和粗壮的象鼻竹毫不相称的对比,会让我们看到劫后余生的平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让人们格外喟叹与珍重。陈寅恪为妻子写了两首题画诗,另一首尾联写道:“留得春风应有意, 莫教绿鬓负年时。”说的正是这珍重之意。可以说,珍重,是平安之后的延长线。平安,便有了失而复得之意,也有了得而再失的警醒。

    ⑩人生沉浮,世事跌宕,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境遇下,无论在什么样的动荡与变化中,哪怕我们早已经从农耕时代飞跃进电子时代,从古到今,平安都是为世界所共情共生的一种期盼与祈愿,万古不变。特别是在如今疫情全球蔓延之际,这种对平安的期盼与祈愿,更是让人把心紧紧攥在胸口。无论富贵贫贱,无论哪个种族、国家,无论是梵蒂冈的教皇还是不列颠的女王,无论是奔波在前线的战士还是居家的普通百姓,没有什么是比平安更重要的。“但从心底祝平安”,是我们的期盼;“平安报与故人知”,是我们的祈愿。

    ⑪我一直隐隐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前两天的晚上,家对门一楼的房间里亮起了灯,橘黄色的灯光,明亮地洒满他们家的阳台。主人终于平安地回家了。尽管错过了今年小院里杏花如雪盛开,那两株杏树,已经绿荫如盖,也算是替他们守在家中,“一花一草报平安”了。

    (1) 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 文章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如果改成“今年,直到现在”不是更简洁些么?你认为哪个表达更好些,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3) 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小院一直寂寞着,等候主人的归来。

    ②特别是在如今疫情全球蔓延之际,这种对平安的期盼与祈愿,更是让人把心紧紧在胸口。

    (4) 作者在第⑥段中写道“无论是得到平安消息,还是平安归来,他们都是将平安与‘梅’‘春鸟’‘花、草’那些美好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也巧妙地将“平安”和两个意象联系在一起,请细读文章开头部分和最后一段,做简要分析。
    (5) 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7小题,16分)

    (材料一)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 ),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jù( )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1) , 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A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使这些经典诗词章句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B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可以从中华经典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

    C中华经典诗词意境广泛、内容精美、韵律和谐、意象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伦理观念,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千百年来,人们援引诗词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点亮生活、诗化人生。今天,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华经典诗词可为人们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

    积极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从容的气度,是我们能够共kè( )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心理基石。D这次疫情来势汹汹,防控阻击战任务重、时间长,对所有人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疫情病痛不但可怕,但恐惧绝望却要不得。“”。恐慌焦虑于事无补,从容淡定方能进退有据。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经典诗词告诉我们: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是(2)的,“”;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越是在急难险重之时,越是要努力保持“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的恬淡心境,我们不仅要战胜病毒,更要成为身心健康的胜利者。只有这样,才能在“回首向来萧瑟处”时,感受到“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欣喜;才能无比欣慰地说:“”。

    ——康震《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共kè( )时艰的精神力量》节选

    (材料三)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即朱人秀,傅聪母亲最小的哥哥)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 罗兰 的理想有些(3)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傅雷家书》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信节选

    (材料四)

    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4) , 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范”——“做人ABC”的教育。……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真是: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高人!而傅雷,就是这样带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

    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界艺术顶尖的“通路”。陆游示儿: “功夫在诗外”。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他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偷听爸爸同朋友谈话,谈论李白杜甫,他最喜欢的就是李后主的词。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对莎士比亚的熟乐。

    ——陈刚《钢琴家的脚》节选

    (1) 请为下面两个词语中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立   气吞牛

    (2) 请根据所给拼音,为下面两个词语填上正确的汉字。

    与时jù进  共kè时艰

    (3) 依次填入四则材料中(1)(2)(3)(4)四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引领  必然  相像  另辟蹊径 B . 引导  必需  相像  别开生面 C . 引领  必须  相象  别开生面 D . 引导  必要  相象  另辟蹊径
    (4) (材料一)划横线句子中的括号(   )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立时代之潮头, B . 立时代之潮头、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 C . 发时代之先声、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 D .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5) (材料二)中四个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使这些经典诗词章句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 B . 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可以从中华经典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 C . 中华经典诗词意境广泛、内容精美、韵律和谐、意象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伦理观念,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 D . 这次疫情来势汹汹,防控阻击战任务重、时间长,对所有人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疫情病痛不但可怕,但恐惧绝望却要不得。
    (6) 下面四句诗是从(材料二)甲、乙、丙、丁四处中抽出来的,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下面四句诗还原到相应的位置。正确选项是(   )

    ①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③①②④
    (7) 阅读材料(四)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陆游说的“功夫在诗外”和傅聪的功夫在“诗内”的。

二、课外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浣花溪记

    明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 , 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注释)①钟惺(1574年—1624年),字伯敬(一作景伯),号退谷、止公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明代竟陵派文学家。②委:江河下游。③舁(yú)夫:抬轿子的人。舁,抬。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 请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 日清晨    如者数处 B . 必至草堂  竹柏苍 C . 一亭道左  青翠蔓 D . 水槛    自宫西
    (2) 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B .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C .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D .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3) 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是以自己的游踪所至展开描写的,他从成都南门出来,走三四里到青羊宫,复前行过桥即至“浣花溪”亭,再前行过武侯祠,再到梵安寺,最后抵杜工部祠。文章随着溪流的宛转逶迤一步步将读者引入胜境。 B .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浣花溪的方位,并从溪水的形状和颜色对溪水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用五个比喻,写溪流的曲折多变;又用三个比喻写出溪水清澈透明、莹然如镜而又澄碧柔美的特点。 C . 文中的“少陵”“杜工部”都是指“诗圣”杜甫。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野老”是指自己年龄大了却一事无成,孤苦无依。他一度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茅屋”,即本文所记浣花溪草堂,安史之乱时诗人在成都的寓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此址上建杜工部祠。 D . “万历辛亥”,是公元1611年,此处采用的是皇帝年号加干支纪年法。又如在《核舟记》一文中有“天启壬戌秋日”,也是采用此种纪年方法。今年是公元2020年,是为庚子年。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三、诗歌鉴赏

  • 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这首诗诗题在流传过程中阙失了,所以叫“阙题”,诗写访问友人山居情形。

    (1)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也暗示主人住处之幽僻。 B . “春与青溪长”一句,是说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此处将春色与清溪对举,将春色比拟为清溪,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使景物更为灵动。 C . “闲门向山路”一句是说,门开在山路的旁边,暗示主人有致仕用世之志。但是又用一个“闲”字,说明前来拜访的人很少,隐隐的传达出主人才高却不得志的不平之情。 D .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风景来描写。春日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柳树枝缝,柔和地洒在读书人的衣服上。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注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诗歌颔联所呈现的画面。

四、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庄子《逍遥游》富有绚烂的想象力,其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鲲化而为鹏后振翅飞翔时翅膀的样子,这一句子是“。”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颔联描写了洞庭湖云气蒸腾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3)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价《蒹葭》曰“最得风人深致”,在此诗中起首即借秋景起兴,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请写出这句诗:“。”
    (4)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描写孤鸿择枝而栖,表现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对理想的坚守的两句是“。”

五、作文

  • 7.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材料一)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杨绛《我们仨》

    (材料二)

        孙永庆:书香,是一个家庭的“上好风水”,一旦“爱读书”成为了一个家庭的“DNA”,那么,这个家庭就拥有了不会轻易断流的智慧之泉。家庭的氛围会影响学生习惯的养成。

    ——《孙永庆对话张丽钧》

    (材料三)

        ……而中小学生们在家的这段时间,虽然父母觉得亲近有所提升,但孩子可没这么想,他们反而觉得跟父母沟通更少了,亲近程度也略有降低。另外,家长和小朋友们都同意的是,在家这段时间的生气频率提升了不少,起争执也比平时更多了。此次疫情延缓了中小学生的返校上课和上班族的返岗上班,但“停课不停学”、“停工不停业”,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在家完成课业,为父母监督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对孩子休闲娱乐的监管,这些可能恰恰是给亲子关系带来负面冲击的重要原因。对于爷爷奶奶们来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感到和孙子孙女互不搭理的时候更少了,这也许是闷在家里最让他们欣慰的一件事吧。

    ——2020年3月全国疫情家庭关系情况调研

    要求:(1)根据你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明确文体特征,以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为佳,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