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五四学制)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20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f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B .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jìn) 。 C . 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jūn) 裂的形象… D . 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qiǎo) , 意味应是深长的。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 .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C .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炫神迷啊。 D . 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 ,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 3. 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 . 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无动于衷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C .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D .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泰安市已经做好了招待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 .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 .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而成功者总是在思考有意义的事情。 D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B .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C .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一一安塞腰鼓! D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 6.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B . 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傅雷家书》中,他首先强调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C .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 《核舟记》选自由明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这篇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二、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于是架起两支撸,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橫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⑤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货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⑦“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⑧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⑨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英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柏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1) 对第(1)--(3)段大意概括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形。 B .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C .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D .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优美景色。
    (2) 对第(2)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 主要描写了庄稼长势喜人,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B . 通过写优美明丽的景色来烘托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C . 描写了秀丽宜人的江南景色,重点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D . 既烘托了即将看到社戏时的兴奋心情,又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3)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这句话表现出的双喜的性格特点是( )
    A . 反应灵敏、考虑周到 B . 憨厚无私、嫉恶如仇 C .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 D . 宽厚善良、天真淳朴
    (4) 对第(7)段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语言描写环境描写 B .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C .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D . 心理描写环境描写

三、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感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便还家(同“邀”,邀请) B . 病终(不久) C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 D . 去以六月者也(休息)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忘/路之远近。 B . 复/行数十步 C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 问/今是何世
    (3) 对文末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虚构的故事只是一种寄托,具有无可奈何的惋惜之情。 B . 桃花源隐蔽性强,让人不容易找到。 C . 主要因为渔人所作的标志都找不到了,所以迷路了。 D . 现实不存在的事物自然不会找到,文章前后有点矛盾。
    (4)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花源中的人“来此绝境”的时间久远。 B . 桃花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来款待渔人,表明他们热情好客,生活较为富足。 C . 这几段文字描写出了作者心中的“乐土”,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D . 渔人的行踪是进入桃花源一发现桃花林一离开桃花源一再寻桃花源。

四、古诗词鉴赏。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泗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泗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1) 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芦苇起兴,写芦苇与天光水色相映照,呈现出一种迷茫的、朦胧的境界。 B . “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继而展开热烈追求,然而伊人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怅惘。 C .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阳且右”等体现了本诗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D . 《蒹葭》这首叙事诗,着重叙述了一位男子追求心上人的故事。
    (2)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各章表现了不同的时空特点,毫无联系,感情坦率朴素、简单明朗、热烈浓郁。 B . 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等,主要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地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又都是动态的描摹。 C . 诗句中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通过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D . “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了出来。

五、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3) ,讲信修睦。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5)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 海内存知己,
    (7) ,端居耻圣明。
    (8)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 子曰:“,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 11.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梦想、古筝、优雅、失败、口罩、烦恼”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50字)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以上文字选自《》,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位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书中,保尔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小说,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他创作的书的名字是《》。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章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

    ①有一人依附

    ②后贼追

    ③王欲所携人

    携拯如初

    (2) 用“/”给下列句子标注两处停顿。

    王欲舍所携人

    (3) 翻译句子。

    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 读完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家信

        ①十九岁入伍,父亲便阔别故土,位您天涯,多地辗转,却不改征程恋恋.一家人也跟着他,忽而南至深圳,忽而北迁京城,不断大腾挪.每次搬家,都要苦着母亲对家用进行取舍.哪双鞋子可丢,哪把凳子应留,哪套盘碟送人,决定权都在母亲手里。只有一样东西是例外。那是父亲保存的一麻袋家书,无论走到哪里,父亲都带着它。它带给父亲的慰藉与日俱增。

        ②“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父亲的数百封家书,安静地,温暖地,躺在家中某一个角落。它们褶皱,斑驳,浸渍,堆放,娓娓诉说血肉深情与家族基因密码,这些文物般的家书,皆为父亲与祖父母三方通信。

        ③祖父是村里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好到县里让他去写身份证--中国第一代身份证是手写的。当然,祖父还给村里人写春联,写婚联,这在深于丘陵之中的那个村庄里是了不得的。当父亲打起背包去军营时,祖父特地买了十本信纸,在站台上塞进父亲的挎包――那是一个在邮局打程控电话都要排队的年代。自此,多少年军旅岁月,祖父母从未去部队探望过他们的儿子,家庭经济基础决定了两代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方式。写信成为祖父母那一段人生旅途的重大寄托。

        ④父亲每一个星期给家里写一封信,这个频率一直保持到手机出现。十本信纸,写尽父亲青少年时代的悲欢,一页页沾满路遥《平凡的世界》式的湿漉气息。如今,父亲的人生开始踏入念旧怀旧的里程,他是那么喜欢读那些略显稚嫩的文字,翻来覆去,不厌其烦。而且似乎他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心得与我交流,或勾起新的曾经以为忘记或放下的往事与我分享。我曾经把父亲的信文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它蕴含着“从哪里来,到了哪里,要往哪里去”这样玄深的人生思考与实践,也写尽这一代共和国军人的艰辛奋斗与光荣梦想.父亲听着,微笑着,不说话。很显然,父亲十分赞同和享受这个“高度”。

        ⑤祖父母用的“信纸”,是如此特别―一这些纸,有不规则的糊窗户纸,有香烟盒包装纸,有会计用的账本纸,有小孩田字格作业纸,还有那个年代南杂店包食品用的黄草纸......它们被祖父母写上文字,寄予他们长年漂泊在外的儿子后,享受着传家宝式的珍藏.手捻这些恍若隔世的信纸,读着祖父的文字,不禁使我正襟危坐。也许是,祖父的字,横折竖钩,点提撇捺,一丝不苟。也许是,信中有太多的教和训的词调。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透过纸背,至今能嗅觉到严厉的语气,眼前会浮现戴着高度近视镜的祖父训话的样子,言笑不苟,不容置疑。袁凯在《京师得家书》中写道:“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祖父却在信中反复告诫父亲,不要念家,不要回家,不要太早成家,在部队扎下根来,改变命运,建功军营。

        ⑥我读祖母写给父亲的信,就时常会静静地泪流满面。这种跨代解读,因为血脉相通而没有任何困难。

        ⑦有一封信,祖母用的是香烟包装盒纸,香烟品牌是“大前门”。纸中有一大片污渍,她的笔就躲着这片污渍绕着写。如今,时间让这片污渍不断浸染扩大,已经吞噬大部分文字。隐约中,只见到四个字:我儿勿念。我推断,这文绉绉的四个字,是祖母从祖父那里现学现用的。因为祖母的一生,识字不过百十来个。但祖母敢于提笔,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支撑她。

        ⑧我合计过,祖母给父亲写每一封信,大约都只有七八十个朴素的字。朴素到封封都要告诫父亲“要听党的话”,要“相信组织”“干工作不要怕脏怕累”。所以,我有时候必须哭着读!“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七八十个朴素的字,字字牵肠挂肚,句句有泪不弹,时时催人奋斗。有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祖母就会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虚心”就写“书心”,“牢记”写作“劳记”,或者干脆画一个符号来代替。这些符号,只属于祖母和父亲他们母子俩。他们约定俗成地赋予符号意义,他们毫无障碍地使用和交流.每每读到一个或者一连串符号,我时而酸楚,时而感叹,心头涌上很多复杂的情愫.我最终也不得而知上面的文字。有几封信,祖母写在黄草纸上。当年,这类黄草纸是南杂店用来包红糖的。现在,这些纸已经极度脆弱,它们安静地蛰在信封里,我都不敢打开它,害怕有一个地方再次决堤.当时,乡下人家里不会常有浆糊,更没有现在用的固体胶棒。有时候,祖母写完信,干脆用饭粒粘住封口。这些饭粒,因为祖母,因为岁月,因为与字和纸的缠绵,在我的视线里变得如此圣洁,甚至有些神秘。

        ⑨“凭君奠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最懂信的人,莫如游子,莫如杜牧.而之于我,感谢岁月,让我最终得以理解父亲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他的思维频率与情感路径读懂世间很多东西。

    (1) 文章第①段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 第③段加点的“藏”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3) 第④段结尾说“父亲十分赞同和享受这个‘高度’”,这里的“高度”指什么?
    (4) 第⑤段作者读祖父的信为什么“正襟危坐”,第⑧段作者读祖母的信为什么“必须哭着读”?请谈谈你的理解。

六、写作。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庚子新春,新冠病毒汹汹来袭,在这场严峻考验中,我们看到了挺立风雨的坚强脊梁。其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场全球范围的共同战“疫”中,德国中学生齐唱《让世界充满爱》,来自日本的捐赠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暖人诗句;截至3月26日,我国已陆续向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并积极分享防控经验……

    多少年后,再回望这个2020年初的寒假,你一定会发现,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课程。面对疫情,谁都不是旁观者。疫情中,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①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