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20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48 类型:中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ǐ)丽     退(kuì)    言简意(gāi)    (gōng)筹交措 B . (zǎi)    红(yān)    锋芒毕(lù)     形容枯(gǎo) C . (nài)    青(hāo)    自惭形(huì)    浑身(xiè)数 D . (lào)印    琴(xián)   不容发(jiān)    (guàn)状病毒
  •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是一个__△__的命运共同体。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__△__,给全球公共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__△__。各国团结合作是遏制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必然选择,只有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加强国际宏观协调,方能提振世界经济复苏的士气。

    A . 一脉相承   胁迫   打击 B . 休戚与共   胁迫   冲击 C . 休戚与共   威胁   冲击 D . 一脉相承   威胁   打击
  • 3.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②不少居民有意识地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③垃圾分类一方面靠各个参与主体的精神自觉,④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智慧手段强力推动。

    A . 第①句 B . 第②句 C . 第③句 D . 第④句
  • 4. 下列句子空格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你喜欢独处吗□独处时喜欢做什么□独处时,有人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对话心灵□有人喜欢泡上一壶茶,品读诗书。看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凤凰卫视的的一档讲座式栏目□知道李敖大师也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人生的过往会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一种记忆,藏在心底。独处,是享受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 5. 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 .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一会儿出现在水边,一会儿又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C .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诗人矢志不渝地追求,强烈地感受到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地球疫情暴发,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疫情暴发,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

    金凤

        ①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有网友表示,现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恐怕就剩下国际空间站了。在一般人看来,国际空间站似乎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净土,是人类处于太空中的一个“世外桃源”。

        ②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有关专家表示,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宇宙射线辐射等因素加持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有更多的可乘之机,宇航员“中招”的风险更大。

    微生物在空间站曾劣迹斑斑

        ③和地球上一样,国际空间站上也有大量的微生物,美国国航航天局(NASA)在对空间站内的微生物进行分类时,发现了包括葡萄球菌、肠杆菌、芽孢杆菌和红酵母等四大类微生物群落。科学家们指出,在办公室、健身房和医院等普通地球环境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细菌,因此空间站与人类经常光顾的其他“人造环境”其实较为类似。

    ④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微生物中,主要存在的致病细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微球菌等,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人型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及内脏组织器官感染;而链球菌中的肺炎链球菌易使宇航员患上肺炎;变型链球菌主要存在于人体牙斑中,是造成宇航员牙齿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此外,部分微球菌会寄生于人体皮肤、咽部和眼睛,当宇航员抵抗力下降时,会引发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等。

        ⑤除了威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外,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也形成了破坏。“和平”号空间站结构材料被微生物腐蚀,形成了一个2毫米的凹陷:“联盟”号飞船舷窗曾因霉菌的生长使能见度降低、光学性能下降。

    平时人畜无害的病毒,一上天就变脸

        ⑥在人体的肠道、肺部、皮肤等组织部位存在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这些共生微生物已经成为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跟人和平相处。

    ⑦而在远离地球的空间站,微生物和宇航员都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微生物在太空中会因为受到环境压力而发生各种变化,空间辐射会导致微生物发生变异,空间微重力还会使微生物发生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例如毒性、致病性和抗药性会增加。此外,在太空中,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下降,这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系统中都有所体现。在地面模拟失重效应的实验以及太空中进行的实验里,实验动物的淋巴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这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⑧太空中宇航员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导致其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下降。有一些病毒在人体内看似休眠,主要是因为受到免疫系统的压制,而不是真正的失活,一旦在太空飞行期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它们就可能被唤醒。

    想在太空作恶没那么容易

        ⑨不过,纵使病毒花样再多,人类也总有破解它们的招数。

        ⑩为了防止地球的病毒被带上太空,航天器在建造、测试、运输和发射前,要保持环境的绝对洁净,必要时还要进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等微生物的消杀处理,以火星等可能存在地外生物的星球为目标的探测器,就是这样进行微生物防护的。如果航天器的构件以及里面的空气、食物和水没有受到污染,那么剩下的感染源就是宇航员了。为避免病毒被带上太空,在宇航员执行太空任务之前,还会对其进行医学隔离和检疫,确保他们不携带活性病毒升空。

        ⑪今年4月,国际空间站将面临宇航员轮换,NASA正采取严格措施防止新冠病毒进入空间站。NASA医疗工作人员巴茨马诺娃说,各国航天机构一直致力于防止任何病毒进入国际空间站,“考虑到增强的安全措施,新冠病毒进入国际空间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宇宙射线辐射等因素加持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有更多的可乘之机,宇航员“中招”的风险更大。 B . 和地球上一样,国际空间站上也有大量的微生物,与人类经常光顾的办公室、健身房和医院等地球环境较为类似。 C . 在太空中,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下降,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随之下降。 D . 为了防止地球的病毒被带上太空,航天器在建造、测试、运输和发射前,要保持环境的绝对洁净,必要时还要进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等微生物的消杀处理。
    (2) 对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地说明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形成了破坏。 B . 打比方,作比较,形象地突出了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形成了破坏。 C . 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地说明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也形成了破坏。 D . 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宇宙飞船会因为微生物的生长使能见度降低、光学性能下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表示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B . 第①段的加点词“这样”指出了航天器在建造、测试、运输和发射前,要保持环境的绝对洁净,必要时还要进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等微生物的消杀处理。 C . 本文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地球疫情暴发,只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逃到太空就一定安全了。 D .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世外桃源”“和平相处”等词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 7. 阅读《芦苇花的精魂》,完成下面小题

    芦苇花的精魂

    付秀宏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轻柔的芦苇花,温煦中有些苍凉,像一轴一轴的黄云在斑驳的绿海中涂抹,又像一盏又一盏古战场的旌旗。芦苇花不似苇海里枝叶那般喧闹,只是在微凉的感觉中,送一丝丝润滑过来。也许那种润泽的梦,那种柔情的恬,都活在那里。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祖国母亲,历经无数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的眼里透射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的质朴温暖和坚韧不拔,让芦苇荡获得了达观、博爱的人文意趣。芦苇荡撤退时,某些芦苇花还在用热烈真挚的爱心--把生命的残酷和悲凉改写成诗的礼赞。可想而知,这些芦苇花,终将被风吹尽,将经历无数悲苦,而它却将微笑的种子播撒得无边无际。

        ④芦苇花在无声的大自然中,在冷冷暖暖的颠簸之间,不断与时间赛跑着。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坚守,得知也是医务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的哭了。”

        ⑤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的哭了,心里怕失去他。所幸,他的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⑥张定宇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所以他对时间特别敏感。他曾说,只有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定要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⑦早春依然挺立的那些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点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划的写着、写着,就像慢镜头一样。

        ⑧天暗得几乎让人窒息,午夜下起了小雪。清晨,日光没有从天际的那边射过来。一切在肃杀中隐隐约约变得朦胧。生命的楷书似在风中随芦苇花随意翻动。冬春时节,芦苇花像一个奔跑的孩子,似雪花在空中任性的飞舞。这正是:“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⑨那飘荡在苇秆上的花呀,一直铺展在我们的心房。每年三月烧芦苇作草木灰,触目即逝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有人说,秋天的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设,那便是高峰闪现。青青芦苇嬗变成白茫茫的芦苇花,这乃成熟冷峻的美,然后直至枯萎。内心质朴的人们却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的生长。

        ⑩一个人的良知何处来?生于良心;那么,良心又从何处来?生于不灭的心性。凝思一想,芦苇秆做到了心要虚,无一点儿渣滓;而芦苇花做到了爱无边,无一丝欠缺。宁静、忍耐、安详、谦虚、奉献、涵容——芦苇荡里的芦苇花,让我懂得冬天不是寂寞冷落,早春也并非万物凋敝,这是芦苇花写在时空里的不灭精魂啊!

    (1) 阅读文章①~④自然段,分条概括芦苇花的特点。
    (2)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划线句。

    早春依然挺立的那些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

    (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第②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芦苇花与秋菊对比,突出了芦苇花与秋菊一样面对困境坚韧、朴素的特点。 B . 第③段中“可想而知,这些芦苇花,终将被风吹尽,将经历无数悲苦,而它却将微笑的种子播撒得无边无际”意思是生命如同芦苇花一样,饱经风霜苦难,却要始终以微笑面对生活,用热情去点燃人生的希望。 C . 第⑨段“铺展”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花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D . 第⑩段总结全文,点明“人的良心生于不灭的心性”的主题,引人深思。 E . 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芦苇花的精魂及如芦苇花样的人的赞美之情。
    (4) 本文以“芦苇花的精魂”为题,有何作用?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

        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

        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医院名称

    建筑面积(平方米)

    编设床位(个)

    建设用时

    (天)

    参与建设人数

    其他

    武汉火神山医院

    3.39万

    1000

    10

    4000+

    功能齐全、5G网络全面覆盖

    武汉雷神山医院

    7.97万

    1500

    14

    7000+

    北京小汤山医院

    2.25万

    1000

    9

    7000+

    收治全国1/7的“非典”病人,病死率世界最低、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

    (摘编自“网易财经”)

        (材料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

    (摘编自《财经》《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完美诠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 B . 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5G网络全覆盖,得益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C .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具有超高的传播速率和致死率,我们不得不重视。 D . 疫情防控不是单个人或是单个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
    (2) 面对紧急疫情而建设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的?请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三、课内阅读

  • 9.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冽(格外) B . 潭中鱼可百头(表示约数) C . 往来忽(静悄悄的样子) D . 悄怆幽邃(忧伤)
    (2) 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 全石以为底 B .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 不可知其源 D . 四面竹树环合
    (3) 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第一段,重点写小石潭石之奇异,“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石多、石怪,成为小石潭的特色,潭因此而得名。 B . 第二段文字将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着描写,表现了鱼的活泼可爱和小石潭周围景色的秀丽。 C . 第三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两岸的样子,生动形象。 D . 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而且在山水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情景交融。

四、句子默写

  • 10. 古诗文默写。
    (1) 悠哉悠哉,。(《诗经·关雎》)
    (2) 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3)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7) 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的“,万里送行舟”,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含蓄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面对傍晚的霞光咀嚼着思乡的苦涩,长叹“夕阳西下,”。

五、课外阅读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兼通数经。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 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 , 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差(chài):同“瘥”,病痊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无何弃

    使勿逐

    (2) 翻译文中画线句。

    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3) 华佗如何治愈郡守的病?请根据原文简要叙述。

六、名著阅读

  • 12. 请根据名著内容按要求填空。

    作品

    作者

    选段

    人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

    《朝花夕拾》

    鲁迅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伏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他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傍边,拿出文章来念。……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水浒传》

    施耐庵

    自笑道:“这厮撞在我手里!既然他是个孝顺的人,必去改业。我若杀了他,天地必不容我。我也自去休。”拿了朴刀,一步步投山僻小路而来。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A)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B)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1) 文段选自《》,(A)段中的“他”是
    (2) 以上两个文段,具体分析这部作品是如何体现“纪实文学”特点的。

七、作文

  • 14. 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路上的情形,可能让人欣喜,也可能让人忐忑。

    你有什么样的“在路上”的经历或感悟呢?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