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毕业班5月复课模拟检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41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金景芳先生认为鲁国的“初税亩”是在公田上取一份地租外,在私田上又取一份,结果公家所得多于什一,而形成所谓“二”,故哀公云“二吾犹不足”。据此可知(   )
    A . 井田制度并未彻底废除 B . 鲁国财政收入成倍增长 C . 赋税改革推动鲁国称霸 D . 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
  • 2. 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末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汉末外戚宦官弄权实质上是(   )
    A .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 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 3.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 .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 . 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 C . 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 . 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 4. 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
    A . 背景相同 B . 目的相同 C . 对象不同 D . 内容相同
  • 5.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一书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可见,罗马法(   )
    A . 维系帝国统治 B . 强调人人平等 C . 影响后世立法 D . 保护私有财产
  • 6. 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   )
    A . 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 B . 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 C . 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D . 应该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
  • 7. 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在政体上采用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但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提出该项主张的社会背景是(   )
    A . 抗战时期中共及人民武装的重大发展 B . “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区域性胜利 C . 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的广泛考察 D . 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 8. 如图是一幅有关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中,天平发生倾斜,下方分别为牲畜和信徒。作者意在宣扬(   )

    A . 教皇地位至高无上 B . 信仰上帝方可得救 C . 宗教信仰必须放弃 D . 信徒应该公平交易
  • 9.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的宪法在送交各州批准时,部分州以宪法中缺乏保障公民权利的条款为由拒绝批准,并要求补充公民权利条款作为批准的条件。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   )
    A . 违背了自然法的理念 B . 损害了各州的自主权 C . 留下了种族歧视烙印 D . 关注新生政权的巩固
  •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世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 11.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的两件不大不小的事件,使中国开启了新的纪元,这就是广东农民的逃港潮和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这两件事表明(   )
    A . 时代需要对外开放 B . 改革开放的序幕被揭开 C . 对内改革势在必行 D . 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12. 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25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黄金的60年代”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 . 欧洲具有较完善的民主政治 C . 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 .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
  • 13. 时事政治漫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漫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 . 美国放弃敌视中国政策 C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 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 14. 崔瑞德等人认为:“太宗的施政作风为人推崇,一方面,在于该作风接近儒家的以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下列可以说明此观点的是(   )

    ①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②轻徭薄赋、“存百姓”

    ③仁义为本、法务宽简                        ④对外怀柔、开放包容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 15. 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对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是(   )
    A . 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 B . 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 C . 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 D . 此规定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 1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至清末方废除,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强调应试者的文化素养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为了抵制血缘、门第等因素对选官的干扰,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锁院、糊名、誊录、搜检、严惩舞弊等。科举制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社会逐渐从门第社会演变为科举社会,尤其两宋的320年间,在社会上日益形成了“读书人人有份”的观念。科举制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阶层流动的途径,使传统社会统治机构的成分不时更新,有裨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维持;而且以人文化成天下为理想,以载道的“四书五经”为核心,以造就传道的学者为目标,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绵长。

    ——摘编自田澍《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

    材料二   至1895~1905年间,科举制积弊已久,梁启超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称“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民间更相率观望”。于是,1905年科举制在内外交困之下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科举被废之后,近代新式学校迅速发展。知识分子逐渐地从封建官僚政治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或通过报刊、学术活动等手段议论国事,影响政治,或进入学堂或出洋留学,但他们的利益被侵害,使其已极少对晚清统治者抱着死心塌地的忠诚了。士绅阶层也把目光和精力投向地方,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加紧同地方政治势力的联结,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钱穆先生对此论道:“晚清末年取消……科举制度,而西方民主自由的地方选举,急切间未能学到,于是政治失却重心,实际上握有军权,即握有了政权。”

    ——据周宁《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并说明这些特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价值。(不得抄袭原材料)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废除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是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共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个高潮从1820年至1860年,移民总数达500万;第二个高潮从1860年至1890年,总数多达1000万;第三个高潮从1890年至193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200万。

    1940年,美国移民史研究先驱马库斯•李•汉森提出“拉力”说,认为19世纪的美国无异于巨大而富有魔力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欧洲各地的人们。英国经济学家布林利•托马斯提出“推力”说,认为欧洲传统经济的摧毁、频繁的革命与战争、人口的增长等对美国移民潮的推动作用要大得多。

    ——摘编自王英文《关于欧洲移民迁往美国的原因问题》

    材料中两位学者提出了关于19世纪美国移民的不同观点。结合世界近代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试题篮